皇城相府

兰花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闻皇城相府的大名,这座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的古宅,不仅是清代名臣陈廷敬的府邸,更是一处承载着深厚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建筑群。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自踏上这片土地,一探这座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4月20日,我们“文教卫生退休团”一行十二人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这里。走进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皇城相府 风景名胜区”的石碑,静静矗立在绿树掩映之中,古朴而庄严。阳光洒落,仿佛为这座历史遗迹镀上一层金辉。</p> <p class="ql-block">  我们站在这儿驻足拍照,记录下这段文化之旅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阳光从石牌坊上方洒落,形成一道道光晕,照在精美的雕刻与文字之上。这座牌坊仿佛是时间的门槛,将我们带入那个文风鼎盛、书香传世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出现在眼前,门楣上“大学士第”的牌匾格外醒目,两侧的对联字迹遒劲,诉说着主人的学识与风骨。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为这庄重的府邸增添了几分喜庆。</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以前的名字叫“中道庄”,之所以叫这个,主要有两个简单的原因:一是从位置来说,它刚好在两个村子中间——上面有个梅庄,下面有个三槐庄,它在中间,所以叫“中道庄”。二是从主人家的想法来说,相府的陈氏家族信奉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做事不偏不倚、守规矩、走正道,用“中道”做庄名,也是想表达他们要坚守这种处世态度。简单说,就是既因为位置在中间,也因为主人家想体现“守正居中”的想法,所以叫中道庄。</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古宅之中,我们不断被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自明孝宗至清乾隆年间,这座宅院中走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和6位翰林。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荣耀,更是一段活生生的科举史。我不禁想象,当年的陈氏子弟是否也曾在这些屋檐下苦读,笔耕不辍。</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眼前是一片典型的北方古村落风貌。灰瓦屋顶整齐排列,远处的高塔静静伫立,仿佛在守望着这片土地。阳光洒在屋檐与山峦之间,整个村落显得宁静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  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皇城相府的历史与文化。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历史的温度,从一草一木间体会文化的沉淀。陈廷敬的卓越功绩、康熙皇帝的亲临、御书楼的辉煌……这一切仿佛都在与我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深刻地体会到古人总结出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涵义。</p> <p class="ql-block">  旅途中,我们不断在标志性景点打卡留念。无论是河山楼的雄伟,还是御书楼的华美,亦或是斗筑居的错落有致,都成为我们镜头中最珍贵的风景。每一张照片,都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2007年,皇城相府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文化旅游的典范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古宅,更是一座活的博物馆,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北方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今天,我特别自豪,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p> <p class="ql-block">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