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山西,文化瑰宝——游学记(七)

郏县 姚青晓

<p class="ql-block">  我们5.24号从河南出发过黄河至山西,从运城市到大同市,从南到北用时40多天,自驾2300多公里,游学经过了山西省6个市,24个区/县,69个游学地点,终于来到了心心念的山西省大同古城,站在古城墙上,看着城墙巍峨矗立、青砖古瓦诉说着千年沧桑,心中对大同古城的向往在此刻化为亲眼所见的震撼,体会每走的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p><p class="ql-block"> 回顾这些天在山西所走的每个地方,一路深入探索山西的悠久历史与丰富民俗,颠覆自己对山西之前的印象和目光短浅与狭隘的看法:我记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知道山西这个名字,可能是从书本?可能是从电视媒体?山西给我的印象只有:山西的煤矿多、山西的环境污染严重、山西在山窝窝里,出行很不方便等很多负面的印象。真正再知道山西是听王老师讲有关发生在山西的一些事情和人物,才对山西再次有印象,我越来越体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就如“小马过河”一样,只有自己实践,才有真正的体悟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这些天游学,慢慢的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到了宝藏山西、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对于一个分不清东南西北,看不懂地图,更对地理、历史一窍不通的我来说,这次的游学不仅是孩子深度认识了解中国是一个突破口,我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b>从地理位置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各个博物馆学习时,首先介绍的就是地理特点:山西地处中国华北,在黄河流域中部,东依太行山,西、南被黄河环绕,吕梁山脉与黄河并行,纵贯西部,北接长城。被誉为“表里山河”。</p><p class="ql-block"> 东部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部与陕西省、河南省隔黄河相望;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p><p class="ql-block"> 山西外有中国母亲河——黄河,内有母亲河——汾河,同时盆地内部还有涑水河、牧马河等多条支流河共同养育着这里的一方百姓。</p><p class="ql-block"> 山西拥有山地、盆地、黄土高原、草原、河流峡谷的地域特点,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b>从历史长河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山西的地理特点,周围有大山的防御,内部有河流的养育,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就出现过原始人群和村落。在4500年前的传说时代,黄帝和蚩尤为争夺盐矿(运城盐湖)资源,曾在这里展开过大战。</p><p class="ql-block"> 之后尧、舜、禹都在这里定过都城:尧都(平阳)临汾,陶寺遗址所出土的文物与遗址都在说明当时尧帝在这里建过最早的都城,而且还有古观象台的遗址,这里是二十四节气和年月日的来源,当时以古观象台来指导农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舜都(蒲坂)永济,传说永济市张营镇的“舜帝村”被认为是舜帝的出生地。舜帝,名姚重华,是姚氏的源头,我们在运城去舜帝陵拜谒了舜帝,学习了舜以德行带动当地风气,得到尧帝晚年时把王位禅让给舜。“孝感动天”,以德报怨,被后世奉为“二十四孝”之首。舜的“孝悌忠信”也成为儒家核心伦理。</p><p class="ql-block"> 禹都(安邑)夏县,禹治水有功,以德行服民心,舜把王位禅让给禹,建立夏王朝。</p> <p class="ql-block">  商朝时期在山西的事件我们学习了解的不多,在曲沃天马遗址可以了解周朝时期,周成王因年幼时随手将一片桐叶赐予弟弟,被史官记录,一句戏言“桐叶封弟”将当时的唐地(冀城、曲沃地区)分封给弟弟叔虞,体现君无戏言,是诚信教育的典范。并给叔虞制定一国两制政策,叔虞治唐有方,其儿子燮父继位后改国号为“晋”,从此山西简称“晋”就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晋国逐渐发展强大,兼并了周边小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我们在灵石县的介山,也学习到在晋文公时,忠臣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历史典故。到后期晋国大夫公卿韩、赵、魏开始“三家分晋”从此开始进入战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  秦朝时期,白起“长平之战”重创赵国,奠定秦统一六国的基础。秦在山西建立四郡治理,在雁门关、太原驻军防御匈奴。</p><p class="ql-block"> 汉朝时期刘邦亲征匈奴,在平城(今大同)被围七日,采纳陈平计谋脱险,后被称为“白登之围”开启汉匈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伐,山西成为北伐匈奴的基地。</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国分裂了300多年后,游牧民族拓跋鲜卑族从大兴安岭一直到大同建立都城最终统一北方,在大同建都96年后迁都至中原洛阳,推行胡汉融合,改汉姓、穿汉服、胡汉通婚,推行“太和新政”,胡汉融合为后期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宋辽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商贸繁荣,建筑工艺精湛,寺庙、古塔、砖雕、石雕、彩绘工艺精湛,目前山西所保留的很多建筑如:定襄县的洪福寺,太原晋祠、应县木塔、净土寺,代县阿育王塔,大同古城善化寺、华严寺法华寺等都是这时期的,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山西人走西口,通过杀虎口(今山西右玉县)北上蒙古、俄罗斯等地经商,他们贩运茶叶、丝绸、布匹等商品,换回皮毛、牲畜等,赚取第一桶金。晋商从福建武夷山采购茶叶,经水路和陆路运至汉口,再北上经山西、内蒙古,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程约1.3万公里,开辟“万里茶道”, 促进中俄商业与文化的交流 。 </p><p class="ql-block"> 山西晋商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如:日升昌、大德通等票号,实现“汇通天下”。票号的兴起促进了世界商业资金流动,甚至影响近代金融体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晋商们赚到钱后,在全国修建山陕会馆,方便贸易交流,他们回自己家乡建大院,耗费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心血,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融合南北建筑风格,成为明清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被誉为“民间故宫”。具有代表的家族大院: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他们注重子孙的家教,家族有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将儒家思想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他们的精神、产业才得以延续发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晋商们制定的票号、茶庄等商业制度和员工合作共赢,他们更有家国情怀,在国家危难时,晋商积极参与救国,</span>这不仅是商业传奇,更是一部文化史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山西立即响应,成为了黄河以北第一个起义的省份,平型关(灵丘县)战役,歼敌1000余人,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在徐向前元帅、彭德怀元帅的指挥下发起太原战役,太原战役历时6个多月,打败军阀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反动统治,解放太原。</p> <p class="ql-block"><b>从古建筑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听到导游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古建筑被称为古建筑博物馆”,最震撼最具有代表的是应县木塔,纯木榫卯斗拱结构,把榫卯技术运用到极致,建于辽时期,至今969年,经历多次地震、战争炮火依然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太原晋祠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藏在北方的苏州园林,自然景观是一绝,山水相依,景致如画,里面的建筑更是一绝,有“晋祠三宝”、“晋祠三绝”,素有“不到晋祠,枉到太原”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晋祠有金代建筑的献殿,梁柱结构未用一颗铁钉。宋代建造的桥,国内唯一的十字形古桥,被誉为“古代立交桥”的雏形。北宋天圣年间修建的圣母殿,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采用“减柱造”结构,殿前8根木雕盘龙柱尤为壮观。 </p><p class="ql-block"> 晋祠有3000多年的古柏树,有长年不息,水温恒定17℃的“难老泉”,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宋代侍女像,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同古城善化寺前的五龙壁,代王府前的九龙壁,以及华严寺主殿上的高达4.5米的玻璃鸱吻,都大量使用了精美绝伦的琉璃构建,九条龙的颜色各不相同,从远处看具有色彩层次分明,此起彼伏的艺术特色,是独特的艺术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b>从历史人物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在运城学习关公“忠义仁勇”精神,这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灯塔,指引我们为人处世,在复杂社会中坚守本心,无所畏惧。</p><p class="ql-block"> 在夏县学习司马温公家训,学习他勤俭持家、宽厚待人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在闻喜县中华宰相村学习家训传承,感受先贤的智慧与德行,体会家训中蕴含的责任与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在太原傅山故居学习傅青主的民族气节,参与反清复明运动,明灭亡后隐居晋祠。他对母亲的孝,研制出“八珍汤”让母亲延寿,对妻子与孩子的情,钻研中医《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儿科》等医学。</p><p class="ql-block"> 在徐向前元帅故居学习“布衣元帅”“人民的公仆”一切为人民的革命家精神和军事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雁门关学习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杨家一门为了北宋王朝忠肝义胆精神,“满门忠烈”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在山西还有很多杰出人物,他们有文有武,有政有商,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里就好像近距离读历史人物传记,都是灵魂的触动。</p> <p class="ql-block"><b>从民族融合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山西作为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汇点,见证了历朝代民族融合的历史瞬间,在山西很多建筑和石窟中呈现,特别是北魏在大同建都96年,各个政策促进鲜卑汉化,从每个朝代时期的冲突,到慢慢适应,再到共生,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正是这些历史促进了民族团结。</p> <p class="ql-block"><b>从古村落看山西</b></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介休市张壁古堡,了解到这个古村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军事防御的“活化石” ,地上明堡,地下暗道,地下的万米地道功能区域明确,是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易守难攻。古村里的很多建筑都是按照二十八星宿所建的,被誉为“中国星象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到榆次区的后沟古村,看到以山崖就势的民居窑洞,超先进的排水系统,被称为古代水利杰作。这里还完整保存了传统作坊,醋坊,豆腐坊,酒坊,油坊,体现着黄土高原自给自足的农耕体系。</p><p class="ql-block"> 在山西还有很多古村落、古城、古建筑,它们像散落于黄土大地上的明珠一样,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光芒。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山西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以上内容是李浩宇、李昕宇我们母子三人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休息时,一边回忆,一边看游学记录的笔记,共同梳理完成。</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了解的山西只是凤毛麟角,但是已经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开拓了视野,增加了内心的自信,回望历史的同时,更加珍惜当下,这一切都源于越了解越热爱。</p><p class="ql-block"> 不深入了解就抓不到本质,抓不到本质就容易迷失方向,我们一路无论看博物馆还是看古建筑,不为拍照打卡、不为看表面浮华,而是努力在探寻学习最根本的文化精髓,慢慢的把每个朝代的更替原因都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清晰的脉络图,知晓来路,便明去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不缺乏了解知识,缺乏的是真正触摸,打开手机便能知晓古今中外,可是那些数据与文字,很难替代实践的温度,实践是让知识真正融入血脉,让深刻的理解和思考起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很多地方都看到“爱国教育基地”的标牌,游学这些天最深刻体会就是:真正的爱国教育不是在熟悉安逸的环境里说教,而是走出去触摸历史的痕迹,感受先辈们奋斗,融入历朝历代的变迁,触动唤醒自己的灵魂,这样的爱国才会转化真正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所以爱国需要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就不会爱,更不会热爱。</p> <p class="ql-block">  走出来发现社会治安如此的安定和谐,保障我们外出游学的安全,内心感激!走在平坦畅通的公路上,国家基础建设如此完善,内心感激!出行有科技导航,节省时间不迷路,内心感激!所遇到的陌生人给予帮助,内心感激!被周围的朋友鼓励祝福,内心感激!想到父母感激!看到孩子的成长变化,内心感激!这些感激都是补充身体能量和化解劳累的源泉,也是支撑自己前行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爱国自然就爱家,爱家自然就爱自己,爱自己就能战胜感受和欲望,因为这是一份担负责任的爱,是自然而然的爱。我们学习历朝历代作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是在有爱国之心的基础上才有力量、有方法做出的成就!爱国之心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灵魂被触动后发自内心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触摸历史的变迁,才会深刻体会国家的稳定强大和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需要家学复兴,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弥补这一课,才会凝聚更大、更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