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之根 一 所城里

<p class="ql-block"><b>  烟台的所城里被誉为“烟台之根”、“城市之魂”。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街区,更是烟台这座城市诞生的见证者和起点。</b></p> <p class="ql-block"><b>  烟台所城里位于烟台市芝罘区。   古城墙上记述了所城里的历史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一座所城里,半部烟台史</b></p> <p class="ql-block"><b>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为防御倭寇,在奇山南麓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建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城,即所城里的前身。</b></p><p class="ql-block"><b> 清初顺治十二年,清政府废除卫所制,奇山守御千户所转为民地,更名为福山县奇山社,逐渐变为居民生活区。</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城墙夯土遗址。</b></p> <p class="ql-block"><b>守城的勇士</b></p> <p class="ql-block"><b>骄健的战马</b></p> <p class="ql-block"><b>  所城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所城里目前唯一西门“宣化门”重新修复。再现明清时期城门的古朴风貌。 门洞上方镶嵌刻有“宣化”的石质门额。</b></p> <p class="ql-block"><b> 作为明代军事防御性城池的城门,具备坚固的防御工事特征。城门上方建有门楼用于瞭望、指挥和驻兵。</b></p> <p class="ql-block"><b>  城墙上有一幅昔日古城的浮雕地图。所城里平面呈规则方形,占地9.86万平方米,城内面积7.96万平方米,城设四门,东谓保德门,西称宣化门,南为福禄门,北叫朝崇门,形成四楼十六铺防御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所城里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登上城门楼。</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城门楼上俯瞰所城里街景。</b></p> <p class="ql-block"><b> 所城里导游图</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宣化城门,来到了所城里大街。所城里保存了大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建筑,是烟台市区保留最完整、最集中的历史建筑群。</b></p> <p class="ql-block"><b>  建筑多为典型的胶东四合院布局,青砖灰瓦,门楼精巧,影壁、砖雕、石雕等细节体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工艺。</b></p> <p class="ql-block"><b>  建筑多采用木构框架与砖石墙体相结合的形式,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体现了不同材料的质感和特色。外墙墙角、门两侧等重要部分采用青砖精砌,底部和山墙墙身等处采用石材垒砌,增强了建筑的坚固性。</b></p> <p class="ql-block"><b>  1398 年所城里比1406 年的紫禁城还大8岁。</b></p> <p class="ql-block"><b>  在青石板路上行走,感受历史的厚重感,欣赏两旁修缮一新的老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建筑风格以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式古平房建筑为主,也有简易楼阁古老楼房。外墙墙角、门两侧等重要部分采用青砖精砌,底部和山墙墙身等处采用石材垒砌。</b></p> <p class="ql-block"><b>  许多院落的入口处设有砖雕影壁,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花卉、动物、人物等,寓意吉祥美好,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打卡现代元素,所城里内的所心胡同、烟台文字墙、网红路牌等现代元素,与古城的历史遗迹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线。</b></p> <p class="ql-block"><b>  这里就是烟台城市的雏形。清朝时,随着海防重要性相对降低和海运贸易的发展,所城里的官兵后代和移民逐渐在北部沿海(即现在的烟台山、朝阳街一带)建立码头、商铺,形成了最初的烟台街(后发展为烟台市)。可以说,没有所城里,就没有后来的烟台。</b></p><p class="ql-block"><b> 去朝阳街看看烟台市的发展进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