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昵 称:东方</i></p><p class="ql-block"><i>美篇号:34020935</i></p> <p class="ql-block">承德金山岭长城是明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p><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1582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在原基础上续建、改建。具有视野开阔,敌楼密集,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等特点。</p><p class="ql-block">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它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按照戚继光提出的“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原则,沿线设有大小关隘5处,敌楼67座,随山势起伏而修筑,高低相间,突兀参差。</p> <p class="ql-block">城墙下宽上窄,底部用三四层条石奠基,上部用长方形青砖包砌,白灰砌缝,墙内用土、沙、石填方。城墙顶部的马道宽窄不等,平均可容六七人并行,马道每隔二三米远设一条砖砌排水道,防止雨水冲刷或侵蚀墙体。</p> <p class="ql-block">敌楼大多数为双层,下层有纵横六条砖砌拱道,十个券门,运兵自如;上层有砖砌小铺房供士兵遮风避雨、站岗放哨。每一座敌楼的四面墙上都有射击孔、瞭望孔。内侧城墙下部每隔不远设有券门,券门内有石梯或砖梯通向城墙顶部。最具代表性的是小金山楼与大金山楼。</p> <p class="ql-block">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障墙是长城内侧的防御墙,文字砖上刻有制造单位和时间,挡马石则用于阻挡敌人的骑兵。</p> <p class="ql-block">金山岭长城的窑沟楼和高尖楼保留了长城的原始风貌状。其现状已经破败不堪,但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长城的雄伟。</p> <p class="ql-block">现状窑沟楼的风化和残破较为严重。其墙体部分砖石脱落,部分垛口墙和宇墙已经缺失。二层的雉堞(垛墙)上开有众多瞭望孔,但数量和位置并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长期风化和人为破坏导致。此外,窑沟楼的出口处还建有一道弧形墙,用于保护士兵,但如今也已残破。</p> <p class="ql-block">高尖楼历经数百年风雨,长期受到雨水冲刷、风沙侵蚀,导致墙体砖石风化、剥落,结构稳定性下降。1679年,距离金山岭仅75公里处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震中烈度为11度,对长城造成了严重破坏。尽管如此,金山岭长城整体仍保持着较好的风貌,并且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p> <p class="ql-block">依山设险、凭水置塞,雄城起伏似钢墙铁壁。雕楼林立,如甲兵护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建筑防御体系功能奇特而著称于世。国家领导人多次到此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万里长城,金山独秀”多少专家无不为金山岭长城的精美设计而发出由衷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东方</p><p class="ql-block">文字:景区和网络资料整理</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7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