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86732</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清叶</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眨眼间2025年已经过半,盛夏七月悄然而至,我也迎来了在“做父母的苦与乐交流圈”的第二个半年总结。这段旅程,从初来乍到的投稿者,到茫然地当上了评论员,再到现在变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评论员,简直像坐了一趟温暖又令人难忘的列车。</p><p class="ql-block">其实我玩美篇已经8年多了,早在2017年,我就发了第一篇文章——记录我们中学同学的春节聚会。那是我自1978年高中毕业后,第一次见到久违的老同学,同学还是那么亲。后来我每次回国,参加聚会都用美篇记录,还把这些文章印成了美篇书。旅游也不例外,从阿拉斯加自驾到欧洲五十多天自游行,都写成美篇,见到游游文章有美友圈的名字,我也跟着向美友圈投稿了,就是想分享一下经验,帮帮以后想去的人。</p> <p class="ql-block">真正走进“父母圈”,是在2024年7月。那天无意间点进来,发现这个圈子话题是说父母故事的,就试着投稿了。没想到,文章很快被圈里的乐老师加精,还收到林森老师和乐老师的留言点评,说得细致又温暖,把我看得眼眶一热——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家”。</p><p class="ql-block">更惊喜的是,我的文章后来还被主持人刘美老师和管理团队推荐为“美篇精选”。要知道,那时每个圈子每月只有20个推荐名额,而我的文章竟然从几百篇投稿中脱颖而出,真是意外中的惊喜。文章获双精的同时,被主持人刘老师邀请当评论员,我列了多条理由证明自己能力不足,无法承担评论员的职务后,就睡着了(时差12个小时嘛)。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进了评论员群,再重申自己能力不足时,刘老师叫我先向其他评论员学习学习。好,来到了不能马上做逃兵啊,就定下目标,向评论员林森老师学习,当初我就是被他有温度的评论温暖到的。</p><p class="ql-block">刚开始还挺紧张的,生怕点评不周得罪人。但我心里有个榜样——林森老师,他点评文章一针见血却又特别有温度。我也跟着学:认真看文,抓住亮点,力求真诚有礼,认真点评。</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被涛声依旧老师的评论惊艳到,那文笔、那情感,简直像一碗老火靓汤,喝一口就暖到心窝。我悄悄告诉自己:向涛老师学习,努力让每一句点评都走心。</p> <p class="ql-block">评论久了,美友之间也渐渐熟了。有时候讨论文章讨论得激烈点,甚至“争论”上了,结果对方却一句“抱抱”“我们是姐妹”,把我感动得眼泪都要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还有我是退休护士,有时候爱在评论里“唠叨”点照顾老人的经验,写完还担心会不会太唐突,但见到美友的真心感谢,还是常常把我感动了。我在这里真的交了不少真朋友。</p> <p class="ql-block">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写作的水平提高了,无论从速度和质量上都进步不少。从刚开始一篇文章要写个多月,到现在两三天也能“出货”。这半年,我在“父母圈”一共发布作品30个,其中文章16篇、日常13篇、小视频1个,获得“美篇精选”5篇、精选25个,拿到16张荣誉证书,讨论区等级也升到了5级。</p><p class="ql-block">这些成绩,说大不大,但对我来说是一步步努力的结果,也满满都是被肯定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半年,我还有一个小建议:希望圈子能在讨论区置顶一个“佳作留评”的帖,让大家把自己写得走心的评论和点评文章一起贴出来,大家交流学习,也鼓励更多人认真读文、走心评论。</p><p class="ql-block">最后,想对“父母圈”的主持人和所有老师们说声谢谢,你们是我们的“后盾”,有你们在,这个圈子就一直是我心灵的家。</p> <p class="ql-block">愿我们一起,把“做父母的苦与乐交流圈”打造成一个更温暖、更真诚的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