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堂(道德经)每日一学

紫气东来

<p class="ql-block">每日一学:</p><p class="ql-block"> 🔺 详细解析:</p><p class="ql-block"> 首先再次说明,《道德经》纯粹是讲“道”,绝不是世间术谋,更不是迷信。</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没有想过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各位,人间是一个凡圣同居的世间,所有人来到世间都是来历劫提升的,说白了,就是来修行的。人人都在修行!</p><p class="ql-block"> 人类修行分“上士、中士、下士”三个等次的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p><p class="ql-block"> 🔺 这是上等境界。那么“上士”是怎么个“勤而行之”呢?</p><p class="ql-block"> “上士”听到“道”之后,好像在漫长的黑夜里终于见到了光明一样,唤醒了他们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所以修行,“闻道”是最关键。</p><p class="ql-block"> 关于“闻道”,这里介绍两种渠道:</p><p class="ql-block"> 第一种就是在世间听闻传道者讲“道”,或者叫“讲法”,是肉体在“闻道”,是“借假修真”。但是,这种方法见效太慢。</p><p class="ql-block"> 到了【灭法时期】,最主要是灵魂层面的“闻道”,就是灵魂直接“闻道”,直接修真,然后是“借真修假”,这样速度很快,刹那刹那间,就会有很多肉体莫名其妙的觉醒了。</p><p class="ql-block"> “闻道”开悟就是“觉真”。一旦“觉真”,自性显露,对事物能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所以此时你怎么做都是在“承真”。虽然外人看不出,但是他们自己明明白白,谁也干涉不了。从此这类人犹如在明灯下,什么因得什么果,一目了然。做什么事都是自然而然,饿了就买菜做饭;困了就找被子睡觉;没钱了找个工作;有能力的做点公益,偶尔也可以下河去抓一条鱼来体验一下“小偷”的滋味……反正,做几件“好事”也罢,干一点“坏事”也行,都是游戏,没有对错,同时也体验“因果”。重要的是,在体验中观自己有没有执着,有没有被束缚。这就是“证道”,就是“行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p><p class="ql-block"> 🔺 这是中等境界。那么“中士”是怎么个“若存若亡”呢?</p><p class="ql-block"> “中士”的“道种”因为没有刻骨铭心,所以在【末那识】里,是时隐时现,似存似亡。所以,当他们听闻“道”之后,虽然会比较欢喜,但是他们是将信将疑的,不会珍惜,他们甚至把“道”当作赚钱的渠道,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耍耍嘴皮子,出出风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摘自妙法堂《道德经》第四十一章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