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建雄诗歌中的忧患意识

蓝雨

<p class="ql-block">浅谈赵建雄诗歌中的忧患意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蓝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写诗以来,我很少评论谁的诗。我属于一个纯粹的自由写作者,从十七八岁开始一直在写又一直默默无闻。认识赵建雄很早了,上大学时,赵建雄比我高一届,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校园时知道他在写诗,而且入迷的写,知道他是我们学校“风山文学社”主要成员,学生时代的他组织并参与了好多诗歌活动。赵建雄是个有情义懂情义的人,记得他毕业后中文系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谈起他,说有一次喝醉酒后步行上吕梁山回学校,忘记他在大雪纷飞中走回学校没,但我从此记住了赵建雄的名字。之后他出版第一本诗集《零度左右》,随后又出版了《时间之上》,这次分享他的新诗集《时间的暗伤》。早几天拿到他这本新诗集,一口气读完,感触颇深。</p><p class="ql-block"> 赵建雄有一个情结就是“时间”。</p><p class="ql-block">他的三部诗集堪称时间三部曲。他一再写到时间,我想诗人赵建雄属于思考性、理性写作的诗人,他所思考的时间其实就是人生之路行走中的人生和人性问题。我认为他是一个有着诗歌写作使命感、责任感的诗人。他说,“诗和远方都让我痛苦且孤独”。诗人的孤独我认可,但“痛苦”有点不太理解。带着这个疑惑,我走进了赵建雄诗歌中,他第一辑里写《尘世如此苍凉》《一枚落叶的命运》《十月的秋》《虚构一场雪》《鸟的一生》等等,用了一个总标题《凛冽的对视》。在第一首诗里用了十一个“为什么”最后回到“万物柔情,却喊不出一声疼痛,这是《尘世如此苍凉》里最后一句。“不说风的方向\不说阳光的温度\”绝望和夙愿隐忍着\灵魂,寄托在身体别处\爱与恨,索与取,生与灭\时间开出一张苍白的凭证”(《一枚落叶的命运》)</p><p class="ql-block">“雨水洗净旧的面孔\来来往往都是陌生的面孔\……一切隐藏在虚无的背后……归途在哪里\只有风,会告诉你这些秘密(《十月的秋》)”</p><p class="ql-block">“玻璃桥,原本就是人设的陷阱、好奇之心,无畏之心\走上玻璃桥,也许\就是一生中最后悔的事\而那些没有勇气之人\也许会后悔一生(玻璃桥)”</p><p class="ql-block">他的诗语言表达含蓄,有些隐喻特别新奇,赵建雄属于很会运用修辞写作的诗人,这一点在多首诗中都有呈现。</p><p class="ql-block"> 第二辑《时间的暗伤》他选了三十首诗,《时间的暗伤》是本诗集里一首诗的题目。这首诗存斥着的隐喻性和内涵是用一两句话很难概括,时间的暗伤本来就有很深的隐喻性。</p><p class="ql-block"> 第三辑,《万物皆化相》。</p><p class="ql-block">万物皆在变化,不会一直不变。诗人赵建雄的诗也在发生着变化。</p><p class="ql-block">此刻,他的诗里更多了些理性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时间,疼痛,暗伤,这三者都属于诗人个人的觉醒和思考,这其实是一个诗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在诗人思考的同时,诗也就在无意间产生了,而诗歌本身又影响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诗人写痛,写暗伤,其实诗人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个“痛苦的诗人”,他一直在求索着一些诗性和人性的精神元素,诗歌在这个时代是一个特殊的“替时代代言”的“超现实”产物,也许诗人会引领潮流和时尚,是时代的回音壁。</p><p class="ql-block"> 现代诗歌一直想建构一个诗歌标准,其实我认为现代诗歌是没有标准的。只要是诗,怎么写也是诗。有的诗人写人性使然,有的写俗世深情,有人喜欢田园风光,有的喜欢都市快节奏。而诗人赵建雄是一直在行走中边思考边写作,同时我认识的赵建雄他又是一个心细而且真诚的诗人。他有悲悯之心,所以他的诗里出现忧郁就很正常不过,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担当的诗人。他在后记里写道,“写诗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什么会痛苦呢?因为有了深度的思考,痛苦和孤独显而易见。他说诗歌本身是禅意的,他说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他会有一种来自时空的灵魂拷问,除了来自自己心灵的文字,没有谁能拯救自己。当他写下一些文字时又感觉没有写尽的那种感觉时又坐立不安……</p><p class="ql-block"> 我想,他是在用诗歌的形式发问人世间的人心和人性,我相信,他心中早就有了一个答案,解答着一个又一个疑问,给自己也给世人。期待赵建雄下一本诗集再度变化和有所突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蓝雨匆匆于2025年7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