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碧海清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86676</p><p class="ql-block">图 片:我的相册</p> <p class="ql-block">晨光里,张阿姨总习惯性地望向餐桌,那里曾摆着给孙子小明温好的牛奶和剥好的鸡蛋。可如今,空荡荡的桌面像她此刻的心情,随着医生那句“帕金森病”的诊断,她的生活仿佛被抽走了最重要的色彩。十二年来,照顾小明的吃喝起居是她雷打不动的日常,孙子的笑声是她每天最盼的阳光,可现在儿媳一句“您歇着吧”,让她突然成了家里的“局外人”。</p> <p class="ql-block">张阿姨的手还在微微颤抖,那天打翻茶鸡蛋的画面总在眼前回放。滚烫的蛋液溅在地板上,也溅碎了她“还能做事”的信心。儿媳红着眼圈劝她:“妈,您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帮我们最大的忙。”可她听着这话,心里却像被掏空了一块——那个追着她要糖吃的小不点,那个写作业时要她陪在旁边的少年,怎么突然就“不需要”自己了?帕金森病带来的身体震颤尚可忍受,这份“被抛弃”的失落却日夜啃噬着她的心。</p> <p class="ql-block">其实儿媳的心思藏着温柔。她悄悄给小明买了带定时功能的保温饭盒,教孩子用微波炉热饭,甚至在周末特意拉着张阿姨一起列“小明自立清单”。可这些努力在张阿姨看来,都像是在一步步夺走她的“权利”。直到那天,小明放学回家,举着一张歪歪扭扭的奖状冲进厨房:“奶奶,老师夸我会自己整理书包了!这都是您以前教我的呀!”张阿姨的眼眶瞬间湿润,原来她播下的种子,早已在孩子心里发了芽。</p> <p class="ql-block">转机藏在生活的细缝里。儿媳开始让张阿姨参与“决策”:明天早餐吃什么,小明的校服要不要绣名字,周末去公园带什么零食。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让张阿姨重新找到了存在感。她的手抖得厉害,就改用语音备忘录给小明记作业提醒;不能炒菜,就坐在厨房给儿媳剥蒜、摘菜,听着抽油烟机嗡嗡作响,闻着熟悉的饭菜香,她的嘴角渐渐有了笑意。</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祖孙俩坐在阳台上。小明给张阿姨读课文,张阿姨帮他削苹果——虽然果皮断了好几次,但孩子吃得格外香甜。儿媳端来炖好的银耳羹,轻声说:“妈,您看,咱们仨这样分工也挺好。”张阿姨望着窗外飘落的秋叶,突然明白,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像这碗羹汤,需要慢慢熬煮,彼此体谅才能暖意融融。帕金森病或许会让手颤抖,但那份隔代亲情,永远能稳稳托住岁月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