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苏州市工人文化宫文化活动记忆收藏展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工人文化宫始终是一座城市文化脉搏跳动的重要节点。从首场演出的灯火初燃,到无数展览的墨香流转;从一张张泛黄门券承载的热切期待,到一页页节目单记录的雷鸣掌声——这些薄薄的纸片,恰似时光的琥珀,将数十载的文化温度与记忆碎片细细封存。</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示汇聚了苏州市工人文化宫(包括苏州市总工会、苏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属下部分成立较早的专委会、分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本世纪一〇年代的多项文化活动纸质记忆藏品,有不同年代的活动门券,印刻着观众奔赴热爱的足迹;有设计精巧的请柬,见证着文化交流的温暖瞬间;更有详尽的展览介绍、节目单,凝固了舞台上下的创意与深情。它们或许边角磨损,字迹渐淡,却以最质朴的方式,串联起文化宫与城市、与每一位参与者的情感纽带,当然也有更多的活动没有使用纸质品,或未保存。</p><p class="ql-block"> 这些藏品是一段旅程的刻度,更是文化传承的新起点。当我们翻阅这些纸页,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纹路,更是一代代文化工作者的坚守与创新,是无数市民在文化滋养中收获的感动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愿这次展示,能让我们在光影流转的记忆里,共同回望来路,再赴新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期间苏州市工人文化宫使用的入场券,纸面虽已带着时光的痕迹,却清晰留存着那个年代职工文化生活的鲜活印记。</p><p class="ql-block"> 彼时,苏州市总工会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都会在文化宫举办盛大的游园会,宫内不仅精心张罗了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乒乓比赛、花样溜冰表演、大象棋盲棋表演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平日里收费的游乐场也免费开放,供全市工会职工带着家人一同休闲游乐。游园会内容丰富得像个“百宝箱”,爱热闹的能凑一场集体游戏,喜静的可驻足看一段折子戏,每位有兴趣爱好的职工,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 这张入场券正是五一游园会的“通行证”入场券经盖章后,由总工会经各级工会组织统一发到职工手中,拿到券的人们往往早早盼着节日到来,揣着它走进文化宫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更有意思的是,这张入场券还是“一券多用”的实惠物件:同期每到夏季,文化宫举办乘凉晚会时,它又成了入场凭证。晚会上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露天放映的电影,这些场景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是刻在许多人记忆里的温暖片段。</p> <p class="ql-block"> 1976年粉碎“四人帮”集团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压抑已久的文化艺术活动逐步复苏。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文化宫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策划并组织了多场文艺演出,这场音乐会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场——它既承载着人们对阴霾散去的喜悦,也标志着文化生活重回正轨的崭新开端。</p> <p class="ql-block"> 这是文化宫举办的一场国庆晚会,印制了一张象征书签的印刷品,给观摩者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文革的结束,整个社会如同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各类文化活动也逐渐从沉寂中复苏。文化宫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阵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p><p class="ql-block"> 彼时的工人文化宫,不仅精心办好各类常规活动,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还积极拓展视野,与外地市工人文化宫联合举办一些展览。在各地巡回展出,这些展览涵盖了绘画、书法、摄影等多个领域,汇聚了各地的优秀作品。每一次展览都像是一场文化盛宴,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观。通过这些展览,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不仅让市民们领略到了多元的艺术风格,也促进了各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上面图片是文化宫参加的1980年江苏省五市一县工人文化宫职工美术作品联展。</p> <p class="ql-block"> 1980年苏州工人文化宫科技情报资料展览会:打开科技视野的“信息窗口”</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国逐步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国外先进的科技情报与前沿信息随之涌入,为国内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让苏州的科技工作者及时获取、交流这些宝贵信息,苏州科技情报研究所特意选址文化宫,精心举办了一场科技情报资料展览会。</p><p class="ql-block"> 展览现场,或许陈列着国外最新的科技期刊、技术说明书、行业研究报告,甚至是关键技术的图解资料。平日里专注于科研与生产的科技工作者们,在此汇聚一堂——有人仔细翻阅资料、摘录关键数据,有人围绕某一技术难题展开热烈讨论,还有人带着实际工作中的疑问,在资料中寻找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 这场展览会,不仅为苏州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让他们得以快速接轨国际科技前沿,更以文化宫这一公共空间为载体,让“拥抱新知、助力科研”的氛围悄然蔓延,为当时苏州的科技发展与技术革新积蓄了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流行歌曲开始兴起。为满足广大职工和音乐爱好者的需求,文化宫专门陆续印制了几期歌曲小册子,供大家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1年苏州市一轻产品展销会入场券</p><p class="ql-block"> 这张入场券,是1981年苏州本地轻工产品展销会的“参与凭证”,更默默记录了改革开放初期,苏州乃至全国民生消费的“火热切片”。</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条件逐步改善,消费需求从“满足基本温饱”转向“追求品质生活”,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冰箱、吸尘器、台钟等“时髦”生活用品,成为家家户户向往的“硬通货”。</p><p class="ql-block"> 展销会现场,无需过多宣传,这些轻工产品便吸引了大批市民——为了买到心仪的物件,人们早早排队等候,入场券成了“抢购”的关键门槛;展区内人头攒动,挑选、咨询、付款的声音交织,那份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被这张小小的入场券永久定格。</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三个城市工人文化宫联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职工摄影联展”的入选证。</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工人文化宫的摄影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围绕着文化宫,聚集了一大批热情高涨的摄影爱好者。除了定期举办各类摄影展览、比赛和讲座,每年五一劳动节还会举办一场极具特色的“五一摄影一日赛”。</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胶卷摄影时代,比赛规则颇为严格:每位参赛者一早要先到文化宫拍摄当日赛事的开赛标志,到了傍晚,还得再返回原地拍摄结束标志。为了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作者提交作品时,必须连同所用胶卷一同接受查验——通过核对胶卷上开赛标志、参赛作品、结束标志的连续影像,来确认所有参赛作品均拍摄于两个标志记录的时间区间内,杜绝了提前拍摄或事后补拍的可能。这种带着时代印记的严谨做法,也让那场赛事成为许多老摄影人心中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 这张用纸朴素、印刷简易的入场券,直观反映出改革开放前物质生活还尚不充裕的状况。</span></p> <p class="ql-block"> 1984年甲子年,苏州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市文联在文化宫联袂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姑苏灯会。当时,全市各大企、事业单位纷纷参与其中,精心制作的彩灯齐聚展场——室外,各式大型彩灯造型各异,或展现工业风貌,或演绎民俗故事;室内,小巧玲珑的小型彩灯与精致入微的微型彩灯错落陈列,灯影流转间尽显巧思。</p><p class="ql-block"> 入夜后,文化宫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的灯组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闻讯而来的市民摩肩接踵,人头攒动。赏灯、猜谜、谈笑……男女老少沉浸在这场光影盛宴中,让这场集合了全城智慧与巧艺的灯会,成为当年苏州市民共享的一场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国庆期间,江苏电视台为《江苏之最》电视竞赛节目,特地邀请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于10月1日晚上,在工人文化宫憩园题写了“可爱的江苏”五个大字。这一册页,便是当时发放给观摩者的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 1984年文化宫火花展览:藏在方寸之间的时代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张1984年在文化宫举办的火花展览相关印记,不仅是一场展览的见证,更藏着几代人关于“方寸收藏”的温暖回忆——对于如今的年轻人,“火花”或许是个陌生词汇,但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它曾是无数人珍视的“宝贝”。</p><p class="ql-block"> “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因火柴点燃时迸溅的火星而得名,最初仅作为火柴品牌的标识,却在物资有限、娱乐方式较少的年代,意外成为大众喜爱的收藏对象。那时,没有精致的收藏册,孩子们会把从不同地方换来的火花夹在课本里、压在玻璃板下,或是小心翼翼贴在硬纸板上;成年人也会为一张罕见的图案四处打听、交换,哪怕只是几张普通的花卉、风景题材火花,都能让人爱不释手,反复翻看。</p><p class="ql-block"> 1984年文化宫的这场火花展览,便成了当时的“收藏盛会”。展览上,或许有按年代排列的老火花、印有地方特色的纪念火花,甚至是设计精巧的成套火花,吸引着藏家与好奇的市民驻足。人们在方寸之间浏览时代变迁,交流收藏心得,而这场展览与那些被精心保存的火花一起,共同定格了那个年代里,人们对美好与趣味的朴素追求。</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苏州市经济委员会主办的苏州名优新产品展览馆的参观券。该展览馆常年设在苏州市工人文化宫,是集中展示苏州工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主要陈列苏州本地生产的各类工业品及名优新产品,成为当时市民了解本土工业实力、外地客商考察苏州产品的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当时,苏州工业界涌现出一批深受市场认可的名优产品,其中被誉为“四大名旦”的香雪海冰箱、孔雀电视机、长城电扇、春花吸尘器,更是家喻户晓的代表性产品。</p><p class="ql-block"> 这些产品不仅是苏州工业的骄傲,更承载了一代人对国产名优产品的记忆,而苏州名优新产品展览馆也成为这些“明星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重要展示阵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8, 31, 35);"> 由于文化宫经常举办各类展览及其他相关活动,不仅吸引了大批相关领域爱好者,也促成多个相关协会在此成立。其中,1984年文化宫举办盆景展览后,职工盆景学会于1986年正式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 陈之涛是一位著名摄影家。其作品在 20 世纪 70 年代便已在全国各类影展大赛中崭露头角。1979 年,他的作品《反弹琵琶伎乐天》获摄影展览金奖,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该此摄影展览,有力展现了其出色的摄影水准以及作品引人瞩目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9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苏州市总工会携手济南部队政治部、驻苏83110部队,联合举办美术作品展览。</p><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以“共庆建军佳节,厚植军民情谊”为核心,通过一幅幅主题鲜明、饱含深情的美术作品,既生动展现了人民军队忠诚使命、保家卫国的钢铁风采,也细腻描绘了苏州地区军民同心、互帮互助的温暖场景,以此隆重庆祝建军节,让“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在艺术熏陶中进一步传递与升华,凝聚起军民携手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p> 这是苏州市职工灯谜研究会举办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谜会,在灯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p class="ql-block"> 这些书签是猜灯谜的奖品,也是有着年代感的文化记忆。</p><p class="ql-block"> 苏州市职工灯谜研究会的历史很有分量,1957年成立时叫业余灯谜研究组,由苏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工人文化宫前身在中山堂)主管,是职工文联属下最早的协会团体。长期以来,它积极参与文化宫的文化娱乐活动,七十年代末恢复活动后,每周六晚上在文化楼挂谜条供大家猜,节日里的大型活动也少不了猜谜环节。</p><p class="ql-block"> 在当时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书签是猜谜者喜爱的奖品,宅体现了灯谜活动的吸引力,也让这些小小的物件承载了人们对文化娱乐的热情和珍贵的参与记忆。</p> <p class="ql-block"> 职工灯谜研究会不仅积极开展猜谜活动,还十分注重学术研究。长期以来,研究会在灯谜文化的整理、研究与传播上持续发力,经常出版相关著作。早期条件有限时,便以油印小册子的形式刊发灯谜选辑、谜艺探讨等内容,虽朴素简陋,却凝聚着会员们对灯谜艺术的钻研心血,也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学习的载体,成为传承灯谜文化的重要纽带。2003年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评为苏州市十佳团队。</p> <p class="ql-block"> 曾京兰,作为中国指画史上首位女指画家,同时也是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指画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深厚的造诣。</p><p class="ql-block"> 1957年,她出生于广西桂林兴安县,自幼便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潜心研习花鸟画与指画技艺,凭借天赋与多年的刻苦钻研,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艺术表达。</p><p class="ql-block"> 此次文化宫特别邀请曾京兰老师举办画展,不仅为大家提供了近距离领略指画艺术魅力的难得机会,能让观众在欣赏其作品时,感受指尖流转间的笔墨意趣与传统文化底蕴,更有助于这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这是由苏州收藏家孙国宝先生提供全部藏品的钱币珍藏展门券。其后续捐赠2000余枚古钱币给国家,并助力建立了孙国宝钱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这些古钱币不仅具备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也是研究中国货币史、经济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更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其捐赠行为也为文物保护与公众文化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法制建设步入加速期,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修订、颁布,为社会发展筑牢法治基石。在此背景下,苏州市司法局专门设立普法办公室,牵头推动全市学法普法活动走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1987年,为让抽象的法律条文更贴近群众生活,苏州市普法办公室与文化宫携手,创新举办了一场法制摄影小说比赛。活动号召市民以镜头捕捉生活中的法治场景,用小说叙事串联画面,将邻里纠纷的依法调解、劳动合同的规范签订、街头巷尾的普法宣传等日常片段,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法治故事。参赛作品随后在文化宫集中展出,图文并茂的形式打破了传统普法的生硬感,吸引了大批职工、市民驻足观看。这场融合艺术与法治的创新实践,不仅让“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更成为当时苏州普法工作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职工盆景学会可谓藏龙卧虎,汇聚了多位技艺精湛的盆景园艺大师。这些在大师们带领下的盆景爱好者不仅深耕盆景创作与养护,更积极走出本地,参与国内各类盆景专业赛事,凭借独具匠心的作品屡获殊荣,在业界赢得了广泛赞誉。他们的参与不仅展现了学会的专业实力,也是国内推动盆景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 1988年文化宫人造地球卫星实物展:触摸“航天梦”的科普盛宴</p><p class="ql-block"> 1988年,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一次次成功升空,“航天”成为举国关注的热词。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的魅力,文化宫特别联合市科协等单位,精心举办了一场人造地球卫星实物展——这不仅是一次让大众“一睹卫星风采、探索宇宙奥秘”的难得机会,更成为当时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展览现场,曾遨游太空的卫星相关实物静静陈列,或许是卫星的零部件、搭载的实验设备,或是按比例还原的模型。市民们带着好奇与自豪驻足观看,听工作人员讲解卫星的发射原理、在轨功能;孩子们更是睁大双眼,在触摸得到的“航天实物”前,悄悄种下对宇宙探索的向往。这场展览,既让“人造卫星”从新闻里的名词变成了眼前的“科技成果”,也让文化宫成为连接大众与航天梦、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官方与民间的交流互访日益频繁,为文化与生活领域的互动搭建了桥梁。当时备受关注的“日本生活文化用品展”,正是市总工会与日本工会组织通过互访交流促成的重要活动。</p><p class="ql-block"> 展览虽聚焦于日常用品,却处处彰显着细腻的文化生活构思与独特的设计巧思:无论是一块窗帘上层次丰富的精美图案,还是一只花瓶简约却不失韵味的线条轮廓,都跳出了传统日用品的功能属性,将“实用”与“美学”巧妙融合,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日本生活文化中对细节与品质的追求,也成为当时两国民间文化交流中一段鲜活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职工收藏协会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职工收藏兴趣小组,1990正式成立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是职工文联属下颇具规模的协会团休,成立初期便设有十个下属分会,汇聚了大批热爱收藏的职工爱好者。协会第五㞒理事会起推选原人大副主任陈金科为名誉会长。</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职工收藏协会积极融入本市文化建设与职工精神文明创建:一方面,常态化参与市总工会、文化宫组织的职工文化活动,通过藏品展示、鉴宝、讲座、交流分享等形式,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大型主题图片展,多次提供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收藏品实物参以“物”述史,增强了展览的感染力与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同时,协会紧扣党的方针政策与时代发展形势,策划举办了多场主题鲜明的收藏品展览,展品涵盖、陶瓷器件、书画作品,综合杂件、书报刊、票证、钱币、红色藏品等多个门类,因贴近生活、内涵丰富,每次展览都吸引了大量市民与职工驻足观赏、交流互动,不仅弘扬了优秀收藏文化,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正能量,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阵地。</p> <p class="ql-block"> 职工收藏协会,在文化传播与成果积淀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出版物体系:会刊《苏州收藏》作为核心交流平台,长期刊载收藏研究、藏品赏析、会员动态等内容,成为联结会员、普及收藏文化的重要纽带;2018年协会迎来三十周年之际,精心编纂纪念专辑《藏海拾贝》,系统梳理了协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重要活动与代表性藏品故事,兼具史料价值与收藏意义;此外,协会还深耕专业研究,出版了聚焦瓷片收藏与文化解读的专著《拾片缘》,以详实的考据与生动的阐释,为瓷片收藏领域提供了富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p> <p class="ql-block"> 成立于1981年的职工集邮研究会,多次组织“集邮让我长知识,我为灾区献爱心“邮品义卖赈灾捐款活动。</p><p class="ql-block"> 1991年9月,江苏、安徽地区遭遇严重水灾。中国邮政特此发行《赈灾》邮票一板。为此苏州市职工集邮研究会举办了一场邮品义拍会,拍卖所得款项全部寄往灾区。图为为纪念这次邮品义拍活动,特制的纪念封。</p><p class="ql-block"> 职工集邮研究会常年被市集邮协会评为先进团体会员。该会积极参与市总工会及文化宫组织的各类活动,同时多次参加全国邮协举办的展览并屡获佳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宫各类游乐场项目的入场券。</p> <p class="ql-block"> 1992年,金秋十月,苏州市电子工业局与苏州市职工摄影学会携手举办了一场别具意义的摄影大赛。</p><p class="ql-block"> 此次影赛作出了一项颇具创新性的规定:在限定时间内,所有参赛者凭参赛证可自由出入电子工业局下属各企业厂区。这一安排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难得的创作契机——他们得以深入生产一线,用镜头捕捉电子行业各企业的独特风采,定格工人们在劳动场景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既展现了行业的发展活力,也记录了劳动者的动人风貌。</p> <p class="ql-block"> 1994年,文化宫参与了苏州市电影公司举办的电影《画魂》首映权拍卖会,成功竞得苏州市区的首映权,且收益颇丰,为此还专门召开了庆功会。</p> <p class="ql-block"> 文化宫除积极开展职工文化活动外,对职工子女亦关怀备至。1996年5月,文化宫联合相关企业共同举办“苏州三星杯中小学生美术大赛”。图中所示为大赛专门印制的记事本,赠予参赛选手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苏州市职工美术学会始终积极投身市总工会、文化宫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为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贡献力量。同时,学会鼓励会员走出本地、迈向更广阔的艺术舞台,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美术展览与赛事,屡获佳绩,展现了职工美术创作的实力与活力。凭借突出的表现,学会曾两次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评为“十佳业余团队”,这份荣誉是对其艺术影响力与社会贡献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学会会员阵容专业且扎实,绝大多数成员已加入全国或省市级美术家协会,他们以多元的创作手法和饱满的创作热情,持续为苏州美术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p><p class="ql-block"> 图片为职工美术学会举办的一次会员作品展览的请東和目录</p> <p class="ql-block"> 图中展示的是苏州市职工美术学会编印的部分刊物《大家美术》及会员作品专辑,这些出版物既凝聚了学会的艺术成果,也成为展现会员创作风貌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苏州市职工文联特邀台湾知名女画家僕鑫中,于市图书馆展厅举办个人画展。此次展览聚焦两岸文化共通性,通过僕鑫中女士融合传统笔墨与现代视角的画作,展现两岸同胞同源的文化基因。活动期间还同步开展座谈会、创作分享会等互动环节,为两岸艺术爱好者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助力两岸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 这是职工美术学会属下漫画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卡通漫画展</p> <p class="ql-block"> 2003年9月30日,由苏州市总工会主办的大型美术、书法作品展在市图书馆展厅隆重开幕。作为向国庆献礼的重要文化活动,此次展览前期征集到1200余幅送展作品,经专业评审精选出100幅佳作亮相,涵盖油画、版画、国画、水彩等多个美术门类,以及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印章等多种书法形式,全面展现了职工群体与艺术界的创作活力。</p><p class="ql-block"> 展览还特别邀请了苏州市多位著名书画家参与创作并参展,他们的作品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与职工创作者的作品相互映衬,既彰显了苏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传递出全市职工群众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为国庆佳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2005年5月4日的《姑苏晚报》,整版报道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文化活动: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携手市文联、市体育局及《姑苏晚报》在市文联文采园联合主办的大型鉴宝活动,赢得了广大职工与市民的热烈欢迎。活动当天,仅半天时间就吸引了二百余人参与,大家带着各自珍藏的物件前来求助专家鉴别,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既满足了群众对藏品价值探究的需求,也为收藏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成为当时颇受瞩目的文化盛事。</p> <p class="ql-block"> 图为职工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会员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的请柬。</p><p class="ql-block"> 苏州市职工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6月24日,多年来为苏州书法界培育了大批人才,如今市内诸多著名书法家均出自该会。研究会积极响应市总工会、文化宫的号召,踊跃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既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也为传统艺术的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p><p class="ql-block"> 研究会学术氛围浓厚,在全国性书法赛事及学术论文评选中屡获佳绩,斩获多个等级奖项。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协会吸引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会员先后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省市级书法家协会,成为专业领域认可的书法篆刻创作者,进一步彰显了研究会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的显著成效。</p> <p class="ql-block"> 图中展示的是苏州市职工书法篆刻研究会的三组重要资料:包括协会成立五周年、十周年的纪念册,以及由协会组织会内篆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印谱》。</p> <p class="ql-block"> 这个规模较大的收藏品展览,由苏州市文物局主办。江苏省收藏家协会苏州活动中心,苏州市革俞博物馆,城市商报“家有宝物"栏目,苏州市职工文体协会收藏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p> <p class="ql-block"> 2009年4月27日,是苏州解放60周年的重要纪念日。为铭记历史、致敬发展,苏州市工人文化宫、苏州市职工文体协会、苏州市职工收藏专委会特别策划并举办了《庆“五一”暨纪念苏州解放六十周年——苏城往事收藏展》。5月1日,市总工会金明主席和四位副主席到场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以丰富的纸质藏品为核心,辅以特色实物,全方位呈现苏州解放六十年来的沧桑巨变。</p><p class="ql-block"> 展览中,苏州市老地图系列尤为引人注目。通过不同时期市区区域范围的拓展、街巷肌理的变迁,以及市区公交线路从仅一条线路到密集覆盖、站点从零星分布到遍布全城的逐步完善,观众能直观感受到苏州城市建设在六十年间的跨越式发展,仿佛跟随地图的脉络走过了一段段城市生长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此外,展出的藏品门类多样,各具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 苏州老股票,见证了地方经济从起步到繁荣的市场化轨迹;</p><p class="ql-block"> 苏州园林门券和“邮票上的苏州”专题,以方寸之地定格了苏州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与时代风貌,串联起城市文化传承的线索;</p><p class="ql-block"> 苏州主办的报刊、杂志创刊号、印有城市景致的明信片,记录了不同时期苏州的社会生活与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 曾经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票证,如粮票、布票、工业券等,成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注脚,也反衬出如今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p><p class="ql-block"> 苏州题材的连环画,以生动的图画故事再现了本地的历史传说、时代事件,既是通俗的文化载体,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特别设置的虎丘专题,汇聚了带有虎丘商标的商品、印有虎丘图案的物件及各类与虎丘相关的物品,从这一标志性景观的多元呈现中,折射出苏州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这些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藏品之间,观众得以从多个维度触摸苏州六十年的发展脉搏,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在解放后,在经济、文化、民生等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能从中汲取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这是职工曲艺魔术专业委员会参加市魔术协会在文化宫展演的入场券。</p><p class="ql-block"> 苏州市职工曲艺魔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是一支活跃于本地文艺舞台的业余文艺团体。多年来,始终积极响应市总工会、文化宫的号召,深度参与各类公益演出与文化活动;同时,协会也频繁亮相国际性及全国性魔术节,展现专业水准。协会曾荣获“全国近景魔术表演优秀奖”,协会也经常为市政府、各区单位等提供高质量文艺演出服务。此外,团队坚持扎根基层,常态化深入部队、工厂、工地、乡村、学校、社区、敬老院等场所开展惠民演出,以精彩的魔术技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p> <p class="ql-block"> 2012年5月10日至15日,苏州市总工会精心策划举办了“2012'姑苏职工文化节”,作为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大型综合展览同期在市美术馆拉开帷幕。市人大副主任徐国强、市委宣传部长蔡丽新和省总工会领导到场参观了展览。此次展览得到了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旗下各专委会(分会)的积极响应,凡有实物展品可提供的单位均踊跃参与,共同为职工群众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职工收藏专业委员会也积极投身其中,带来了一批颇具特色的收藏展品,涵盖、钱币、票证、门券、火花、烟标烟卡、请柬、虎丘专题等多个门类,既展现了职工收藏爱好者的热忱与专业,也为展览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值得一提的是,为纪念此次参展,职工收藏专委会特别自制了参观纪念券。这枚纪念券不仅是参展的凭证,更承载着专委会对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珍视,其设计融入了收藏元素与文化节主题,成为不少参观者留作纪念的珍贵物件,也从侧面印证了此次展览的吸引力与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苏州市职工文化(体育)联合会成立于1988年,当时将原由文化宫主管的各协会,全部划归职工文联领导。2007年,该联合会更名为苏州市职工文化体育协会,并将原下属各协会全部调整为二级法人的各专业委员会或分会。</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