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越王楼三江口景区游记,初夏经典景区休闲游(十一)

杨树志

<p class="ql-block">初夏贵州经典景区休闲游第十二天,2025年6月25日在四川绵阳市;早上九点半许,我们来到绵阳市地标性建筑-越王楼,越王楼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为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于公元656年任绵州刺史时所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曾多次毁损、重建。现在越王楼是2011年在原址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建造在绵阳涪江畔的龟山之上,宽敞壮观的登楼石阶步道也是龟山的登山阶梯道,在登山阶道的正面是这幅题为《盛世重光·越王楼》的诗文绘画大型浮雕。</p> <p class="ql-block">这是龟山顶与越王楼连接的“<b>虹梁桥</b>”,这座五彩缤纷的景观拱桥使用汉白玉石材和五彩的琉璃石打造的,是越王楼景区的一处闪亮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蜀名仕题写的“虹梁”标识奇石。</p> <p class="ql-block">站在五彩斑斓的“虹梁桥”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从越王楼正面的入口进入楼内参观游览,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越王楼正面入口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的一层唐王阁没有对外开放,我们直接从二层大厅的入口进入楼内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简介</p><p class="ql-block">越王楼,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系公元656年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与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唐代四大名楼。重建的越王楼仍位于龟山原址,楼高99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为当今仿古单体建筑之最。越王楼因收录李白、杜甫、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的诗文多达154篇,故既有"越王楼霸气、黄鹤楼大气、滕王阁才气、岳阳楼秀气"之说,又有"天下诗文一楼"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楼二层大厅入口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竖立在二层入口外右侧的“越王楼历史文化游览楼层”分布表,其中3-8层区域为景区后勤管理区域,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竖立在越王楼二层入口左侧的“二楼:<b>李贞与越王楼</b>&绵阳美术馆”标识牌。越王楼二层区域完整地展示了越王李贞的生平、任绵州刺史时的历史事件与越王楼的历史沿革;这里还不定期举办绘画、书法及其他工艺美术展览、展销、拍卖活动等。</p> <p class="ql-block">观赏竖立在越王楼二层大厅中堂的大型铜质浮雕壁画-《越王楼歌》</p><p class="ql-block">君王踪迹今人賞,转見千秋高古情。</p> <p class="ql-block">观赏悬挂在二层入口大门内左侧的《唐代越王楼复原图》及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观赏悬挂在二层入口大门内右侧的《明皇幸蜀图》及文字说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二层大厅东侧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二层大厅西侧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二层大厅东侧后门区域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二层大厅西侧后门区域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越王楼二层大厅的“越王李贞生平简介”图文影印件。</p><p class="ql-block">越王王李贞,唐太宗第八子,生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卒于武列天垂拱二年(686).<span style="font-size:18px;">终年62岁…。</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越王楼二层大厅的“唐故王太子少保越王李贞墓誌铭”图文影印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列在越王楼二层大厅展示柜内越王墓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在二层区域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随即乘电梯前往越王楼十五层区域。</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楼电梯轿厢内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电梯轿厢内的楼层位置功能指示盘,其中十五层为“<b>璀璨越王楼”,</b>第一层和第三至八层为非参观区域。</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电梯直达越王楼十五层,从西侧大门进入十五层大厅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进入十五层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大厅北侧中央悬挂的《琼楼雅樂越王楼》牌匾和下面的锦绣中华浮雕壁画。</p> <p class="ql-block">观赏悬挂在十五层大厅南侧墙上的大型壁画-《越王楼揽景图》</p> <p class="ql-block">在十五层大厅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坐在十五层大厅贵宾区 太师椅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十五层室外观景长廊是全方位观赏绵阳城景和涪江水景的最佳观景处,笔者乘兴拿起手机b拍几张风景照片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这是站在越王楼十五层观景长廊上拍摄的涪江的水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站在越王楼十五层观景长廊上拍摄的绵阳市的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站在越王楼十五层观景长廊上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楼十五层观景长廊的“想你的风吹到了越王楼”网红打卡点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十五层区域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沿着楼梯步行至越王楼十四层区域参观游览,这是十四层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十四层区域为<b>“中国名楼馆”</b>,馆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各名楼”的简介与风采,如:黄鹤楼、岳阳楼、颜王阁、蓬菜阁等。</p> <p class="ql-block">进入十四层大厅,参观和阅览展厅的有关中国名楼的图文资料,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b>湖南岳阳楼、武汉黄鹤楼</b>和<b>南昌腾王阁</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湖南岳阳楼</b></p><p class="ql-block">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未期,橄浩瀚洞庭,望﹣万里长江,自汉晋就成为文人雅士争相登临并在此吟咏抒怀的绝佳处所,历经1800年仍保持历史风貌。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在此留下了诸多传世名作,北宋时期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思想更显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b>武汉黄鹤楼</b></p><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蛇山,是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是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最为耀眼的记忆符号。优美的神话传说利历代不绝的名家赋咏,更使黄鹤楼秀添了诗情与浪漫,成为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楼。</p><p class="ql-block"><b>南昌滕王阁</b></p><p class="ql-block">唐永徽四年(653),滕王阁由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传千古。文学家韩愈曾盛赞道:"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故又素享西江第一楼"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b>山东蓬莱阁</b>和<b>永济鹳雀楼</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山东蓬莱阁</b></p><p class="ql-block">蓬莱阁位于山东省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的主体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已发展为以蓬莱阁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崖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田横山、合海亭及黄渤海分界坐标等20余处景点为点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永济鹳雀楼</b></p><p class="ql-block">鹤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的黄河东岸,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鹤雀楼始建于北周(557--581),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特,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此楼历唐经宋,元初毁于战火。新建的鹤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尽显大唐风韵。登上鹳雀楼,不仅可以体会到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还可以感受到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b style="font-size:18px;">昆明大观楼、长沙天心阁</b>和<b style="font-size:18px;">南京阅江楼</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昆明大观楼</b></p><p class="ql-block">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近华浦南面、三重檐琉璃我角木结构建筑。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始建二层楼宇。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道光八年(1828)修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题"拔浪千层"匾,咸丰七年(1857)长联与楼毁于兵燹。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大观楼于1983年被公市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长沙天心阁</b></p><p class="ql-block">天心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城区东南角的古城墙上,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为长沙重要名胜,也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天心阁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1983年重建。</p><p class="ql-block"><b>南京阅江楼</b></p><p class="ql-block">明朝建国之初,朱元源为"壮京师以镇逝巡",下诏在狮子山巅建阅江楼。楼未建成,留下三篇《阅江楼记》存世。上世纪九十年代遂有兴建阅江楼以传承城市文脉之动议。楼于2001年建成、结束了六百余年有记无楼的历史,成为明城墙风光带的重要节点。天心阁有楼阁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阁与古城墙及天心公园其它建筑巧妙融为一体。基址占着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阅江楼采用明初官式做法、主楼明四层腊三层共七层,总高51米余,副楼一层,与正山门相对。主楼采用十字脊屋顶,四面时以重檐歌山。屋面铺黄硫璃瓦,以绿瓦剪边。梁柱斗拱施明式彩画,金碧辉煌、富有皇家气派。狮子山似推狮昂首伏露南京城西北角。长江由西南流经山下拐弯东去。闵江楼建在西侧主峰上,两面皆可观江、呼应长江东去。阅江楼已成为登楼阅江的绝佳之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b style="font-size:18px;">西安钟鼓楼</b>和<b style="font-size:18px;">宁波天一阁</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西安钟鼓楼</b></p><p class="ql-block">西安钟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踞于西安城中心,成为一座绾瑴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是古城西安的标志之一被誉为"古城明珠"。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钟鼓神韵的交相映,朱门绿瓦的赏心悦目;她所见证的,不仅仅是祖辈传承的建筑"章,亘古不变的艺术积淀。巍然伫立于城市中心六百余年,晨钟暮鼓的秩序法则下,忠实记录着长安城的人情世故、深情地凝望着长安城的三千年繁华。</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宁波天一阁</b></p><p class="ql-block">天一起明州,沧桑四百年。位于宁波月湖之滨的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此阁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也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三大家族藏书楼之一,现藏有古籍三十余万卷,其中善本八万余卷。</p><p class="ql-block">天一阁博物馆是以天一阁为主体、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占地3.1万平方米,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和国家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喜爱来此光休闲,于繁华现代的都市生活之外,体会"万卷诗书来左右,容我佳园一藏身"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b style="font-size:18px;">杭州城隍阁</b>和<b style="font-size:18px;">温州望海楼</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杭州城隍阁</b></p><p class="ql-block">城隍阁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侧,坐落于景致得天独厚、文化源远流长的吴山之巅,为杭州一大标志性景观。城隍闽高41.6米,总面积3789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南宋皇家风格的七层仿古建筑。阁楼1998年修建于原城隍庙遗址高台,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10月入榜"中国历史文化名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隍阁高居吴山观赏左江右湖以及杭州美景的极佳之处。青阁飞檐翘角、玲珑剔透,阁下古树平台宽敞通透、古树婆娑、浓荫遍地:阁上钟磐回荡、车管丝竹悠扬。登上城阁顶的观光台凭栏远眺,西望西湖,北观市景,东眺钱江,南览群峰,其景其情,盖徐渭一言道尽: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span></p><p class="ql-block"><b>温州望海楼</b></p><p class="ql-block">望海楼位于浙江温州市洞头县境内。望海楼乃1500年前南北朝时,永嘉郡守颜延之在洞头筑望海楼亭以观海景。公元825年,唐代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太守后,特地乘船寻楼并写诗纪游 。重建后的望海楼景区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成为洞头最具特色、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区。望海楼建在洞头本岛最高处,海拔227米,整个景区占地140.9亩,主楼2700平方米,楼层明三暗五,高35.4米,坐北朝南。楼的三层和五层设有观景廊,登楼远望,可看到洞头的概貌,南边是洞头渔港、半屏山,东边是新老城区,西面是七座跨海大桥,北面是大海与岛屿。</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span style="font-size:18px;">泰</span><b style="font-size:18px;">州望海楼、济宁太白楼</b><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span><b style="font-size:18px;">聊城光岳楼</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泰州望海楼</b></p><p class="ql-block">江苏泰州望海楼公园占地面积约100亩园内主要建筑有望海楼、州城墙遗址。其中,作为主要景点的重海楼位于公园东南角,楼高30多米,取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荣壳、青灰二色、古朴典雅。新望海楼的设计延续历史建筑风格,具体表现形式相对于历史记载更高大、壮美、线条流畅优美、表现手法高雅、脱俗,与泰州现有古建筑保持和谐一致的风格。州城墙遗址将恢复原有风貌,在原泰州古城墙位置复建。</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济宁太白楼</b></p><p class="ql-block">济宁太白楼座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区古运河北岸,因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在此寓居20余年而闻名于世。太白楼的前身为唐代的酒楼。诗人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举家由安陆迁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因常在酒楼宴饮而得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济宁左卫指挥使秋崇重建太白楼,以"调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迁建于南门三丈八尺高的东城墙之上、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明洪武以后,太白楼又历经清、民国年间的多次较大的重修。现存太白楼坐落在明代南城墙上,延续了明洪武年间的建筑风格,又不失唐代楼阁的风韵,总占地5900多平方米。太白楼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济宁(古村任城)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史文化名楼之一。</p><p class="ql-block"><b>聊城光岳楼</b></p><p class="ql-block">光岳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古城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光岳楼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其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通高33米,是中国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光岳楼还是中国运网文化的代表名楼。</p> <p class="ql-block">这是参观和阅览的十四层展厅介绍<b style="font-size:18px;">绵阳越王楼</b>的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b>绵阳越王楼</b></p><p class="ql-block">越王楼,为唐太宗八子越王李贞所建。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公元656年﹣-661年),座落在古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城区)涪江之滨的龟山之上,是唐代四大名楼之一。越王李贞,以当朝皇帝唐高宗的兄长和宗室亲王的身份出任绵州刺史,坐镇大西南,防御吐番东侵,保一方平安。李贞刺绵五载,政绩斐然,促进了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确保了蜀道畅通和唐王朝大后方的安定。自越王楼建成之后,天下文人雅士纷至沓来,挥毫泼墨,留下了众多的诗文名篇。尤以诗圣杜甫《越王楼歌》:"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養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宋代大诗人陆游《登越王楼》:"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住,两足犹堪踏九州"等欧最有影响力。如今重建的越王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建。位于龟山遗址,占地84.2亩,呈唐式昂斗飞雄歇山式底层东西长66米,南北宽88米,主楼高99米,共15层,建筑而积22207平方米,其台、亭、阁、殿、廊、塔于一体。其体量、高度属目前国内单体仿古建筑之最,为展示、弘扬绵阳悠久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真可谓:"九州名胜无双阁,天下奇观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在十四层区域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沿着楼梯步行至越王楼十三层区域参观游览,这是十三层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十三层展厅的主题是<b>“诗魂越王楼”:</b></p><p class="ql-block">越王楼建成后,吸引了无数名人墨客的登临,留下著名诗歌150余首,犹以诗仙李白的《上楼诗》和诗圣杜甫的《越王楼歌》最为出名,本层集中展示了天下诗文第一楼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是十三层“诗魂越王楼”的大厅的核心区域,背景是一幅大型浮雕诗文壁画-“”凤鑾胜宸驾”,大厅摆放着古色古香的红金楠木写字台,桌上有笔墨纸张等,来到这里的客人都可以挥笔比划几下,过一下提笔写字的瘾。</p> <p class="ql-block">咱也拿起笔比划几下,在这如此浓厚的诗魂氛围下,不是诗人也胜似诗人,不会写字也像模像样似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十三层“诗魂越王楼”的大厅的历代名人的部分诗文作品:</p><p class="ql-block"><b>唐.李商隐《霜月》</b></p><p class="ql-block">初闻征雁已元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p><p class="ql-block">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p><p class="ql-block"><b>唐·薛違《和錦州干中丞登越王楼》</b></p><p class="ql-block">左绵江上楼, 五马此销愁。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木秋。連迥犹刺郡, 系滞似维舟。即有徴黄日,名川莫厌游。</p><p class="ql-block"><b>唐.樊宗仰《銅錦州越王楼诗井序》(护线)</b></p><p class="ql-block">危楼倚天门,如闻星辰宮。</p><p class="ql-block">榱薄龙虎怪,洄洄绕雷风。</p><p class="ql-block"><b>唐·杜甫《越王楼歌》</b></p><p class="ql-block">錦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養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賞,转见千秋万古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展示在十三层“诗魂越王楼”大厅宋代名仕陆游的诗文作品:</p><p class="ql-block">宋·陆游《登越王楼》</p><p class="ql-block">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p><p class="ql-block">未甘便作衰翁住,两足犹堪踏九州。</p><p class="ql-block">葡萄酒绿似江流,夜宴唐家帝子楼。</p><p class="ql-block">约住管弦呼掲鼓,要渠打散醉中愁。</p> <p class="ql-block">这这是展示在十三层“诗魂越王楼”的大厅的明清年代名人的部分诗文作品:</p><p class="ql-block"><b>清.李调元《绵州越王台故垒》</b></p><p class="ql-block">生为磊落人, 复游磊落州。不见越王台,但见清江流。当都唐帝子,賜土守此邱。美人巻珠帘,笙歌夜未休。鸣銮忽罢舞,江山生暮愁。唯有江边月,曾照城上楼。</p><p class="ql-block"><b>清.果亲王《绵州》</b></p><p class="ql-block">左绵治界川东路,涪水天池山泽互。芙蓉流学巴字坏,卧北象作斗枢布。泉飞廉化示官蔵,井出形盐足民赋。盛春无虞蚊钠侵,法堂不借鹰읽情。三冬候只如春,风霜不改青青树。唐家弟子愛楼居,警瓦朱甍半新故。切星凭叱属骚人,浩荡云天慨前度。北望雌峨指大国,世传李白读书处。朗抱不遇轩与载,空教笔底脚姻昇。蜀江自昔炳英灵,向今谁姥青莲步。</p><p class="ql-block"><b>清.王士祯《渡浩江》</b></p><p class="ql-block">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p><p class="ql-block">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p><p class="ql-block"><b>明.杨慎《早发子云亭》</b></p><p class="ql-block">夜宿杨云阁, 晨游帝子城。</p><p class="ql-block">暖烟芳草色,残月社鹃声。</p><p class="ql-block">曲岸飞花送,长提到厨迎。</p><p class="ql-block">登临虽自适,怀古得无情。</p> <p class="ql-block">在“诗魂越王楼”浓厚的文化氛围下,背靠滿墙的诗文坐在太师椅上,闭目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一见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在十三层区域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沿着楼梯步行至越王楼十二层区域参观游览,这是十二层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十二层展厅的主题是<b>“图说老绵州”</b></p><p class="ql-block">绵阳自汉高祖时设立的涪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本层主要介绍了古绵州城市城址的变迁以及历年来绵阳行政区划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二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绵阳市简介</p><p class="ql-block">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区,幅员20249.45平方公里,总人口540多万,成渝绵经济圈中心城市,先后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和"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p><p class="ql-block">绵阳是我国早期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边堆山遗址出土有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绵阳古称"涪",始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设置广汉郡时的涪县,因涪水(今涪江)而得名,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新中国成立后,为专署、行署所在地。1985年,绵阳撤地建市。2016年,绵阳市辖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直辖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科教创业园区、仙海水利风景区。</p><p class="ql-block">绵阳市北倚剑门天险,南接成都平原,是黄帝元妃嫖祖的故乡、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和三国蜀道文化国际旅游线上的主要节点,孕育和成就了李白、欧阳修、苏易简、文同、李调元、沙汀、邓稼先、冯达仕等杰出人物,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欧阳修文化、文昌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绵阳市是国家"一五"建设和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我国唯一的科技城,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等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两院"院士26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二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b>绵阳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绵阳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绵阳历史悠久,夏商周秦为涪津,是为邑聚。后称涪县、绵州。因其位于古金牛道和古阴平道的交汇处,史称"蜀道咽喉"、"四塞之郡"。</p><p class="ql-block">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设置广汉郡(治地梓潼县),领县十三,其中就有涪县。涪县因涪水(今涪江)而得名。</p><p class="ql-block">东汉安帝元初二年(115),益州刺史部和广汉郡治所均迁至涪县;三年后,州、郡治所皆迁至雒县(今广汉市)。</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刘备定蜀,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分广汉郡北部地区设梓潼郡(治地梓潼县),涪县隶属梓潼郡。</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境内曾设梓潼郡、巴西郡,治地涪县,后改名巴西县。隋初,仍名巴西县,为潼州治地,巴西郡隶潼州。隋开皇五年(585),改潼州为绵州,因绵水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自唐至清,建置无大的变化,均为绵州。清雍正五年(1727),升为直隶绵州 。1913年,裁撤绵州,州治设县,因地处绵山之南,取"山南水北为阳"古义,故名绵阳县。一说因地处绵水之北,故名绵阳县。</p><p class="ql-block">1950年,建绵阳专区,专署驻绵阳县。1953年,广元专区撤销,并入绵阳专区。1958年,遂宁专区撤销,并入绵阳专区。1959年后,绵阳专区辖19县,是四川省最大的专区。1968年 ,改为绵阳地区。1983年,德阳市成立,绵阳地区所辖德阳、绵竹、中江3县划出。</p><p class="ql-block">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绵阳地区,分别建立地级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绵阳市管辖市中区(原县级绵阳市)、江油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县、安县、三台县、盐亭县,代管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p><p class="ql-block">截至2016年8月,绵阳市辖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江油市、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直辖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科教创业园区、仙海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二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b style="font-size:18px;">唐绵州城</b></p><p class="ql-block">唐绵州城</p><p class="ql-block">唐绵州城源于汉涪县城、南北朝潼州城。汉高祖六年设涪县,因涪水(今涪江)得名,县城大约在今开元场一带,先后为梓潼郡、巴西郡郡治所在地。梁大同三年(537), 于涪县设置潼州。隋文帝开皇五年(585), 改潼州为绵州。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唐太宗第八子、唐高宗之兄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 于州城西北菅造王府(州府), 后世称越王楼, 是为有史可查的绵州城首次扩建,“规制宏阔”。唐威通年间(860-874) , 刺史薛逢“始为堤以障之” 是为绵州城筑堤防涪水沖毁的最早记载。</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二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b style="font-size:18px;">宋绵州城</b></p><p class="ql-block">宋绵州城</p><p class="ql-block">宋绵州城逐渐从今开元场 一 带向西南拓展。宋真宗时,绵州推官、欧阳修之父欧阳观筑土城。宋孝宗时,知州史祁“筑土堤于城之西北以捍浩趋”,绵州百姓称之为《史公堤》。宋宁宗嘉定十三至十四年(1220-1221), 知州程德降重筑錦州城垣,史载“城成表一千三丈,崇二丈, 而爍五尺不与”,捶击夯实, 覆石其面,甚为坚固。据此推算,州城面积1.32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二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b style="font-size:18px;">清绵州城</b></p><p class="ql-block">清绵州城</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一年(1692), 涪江大水,江水“突直沖城而过,东北二门割为水国”,自是涪江改道。乾隆年间,涪江又先后两次侵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 州治被迫迁往罗江县。嘉庆五年(1800), 知州刘印全主持重修绵州城垣,在残城和已淤塞填平的故河道上向西北拓展, 城垣周长七里有奇,计九百四十六丈八尺,城身俱用方石修砌,甚为坚固。重建的州城共五门,东日安定 南曰会昌,西日曰镇川,北曰迎恩,西北(小西门)曰长兴。嘉庆七年(1802), 州治从罗江县迁回。此后至民国, 绵州城的格局再无大的変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二层展厅展出的图文资料-<b style="font-size:18px;">图说老绵州</b></p><p class="ql-block">图说老绵州-绵州城池变迁图</p><p class="ql-block">绵阳城位于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江沖积扇上,从汉高祖六年(前201)设涪县始,历经梓潼郡、巴西郡、潼州 金山郡、绵州数度変迁, 城池位置逐渐西移,大致形成今天的格局。</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古绵州城位于涪江东岸,临水作城,水陆四通,惟急是应;东据天池,西临涪水,形如北斗,卧龙伏焉,为蜀东北之要冲和军事重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涪江改道,大水冲城而过,州城在涪江西岸残城的基础上向西北拓展重建。</p> <p class="ql-block">在十二层区域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沿着楼梯步行至越王楼十一层区域参观游览,这是十一层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十一层展厅主题是“<b>巴蜀星空 ”</b></p><p class="ql-block">绵阳自古英才荟萃,人才辈出。本层主要以图文形式展示民国以前在绵阳出生和生活过的19位历史文化名人 如螺祖、大禹、文昌帝君、李白、杜甫、欧阳修、文同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越王楼十一层的大厅,富丽堂皇的装饰下,四周墙面上的壁画反映的是在绵阳出生或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 如螺祖、大禹、文昌帝君等在绵阳史实事迹形象等。</p> <p class="ql-block">本层也被称为绵阳名人馆,在这里可以看到他们的事迹和简介。</p><p class="ql-block">绵阳历史名人馆</p><p class="ql-block">综阳山川秀美,种灵毓秀,在历经多年的人文历史传承中孕育和成就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他灯或生长于此,或为官于此,或流寓于此,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馆展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名人:螺祖、大禹、司马相如、杨雄、李业、浩翁、郭玉、李白、社甫、赵蕤、樊宗师、苏易简、苏顺欽、欧阳修、文同、邓文原、金献民、李调元、孙桐生等。</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楼十一层“巴蜀星空 ”大厅“螺祖降龙治水”壁画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楼十一层观景长廊网红打卡点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十一层区域的参观游览结束,我们沿着楼梯步行至越王楼十层区域参观游览,这是十层的入口大门。</p> <p class="ql-block">越王楼的九层和十层室内是越层结构两层均为“<b>唐文化馆</b>”展室</p><p class="ql-block">"唐文化馆",主要展示绵阳本地、陕西昭陵出土的部分唐代文物以及2001年越王楼遗址的出土文物,并以连环画形式重现越王李贞当年任绵州剌史时修建越王楼、勤政为民、举旗反武等重要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10层展厅展出的大唐越王楼连环画册。</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10层展厅展出的在西安昭陵出土唐代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10层展厅展出的在西安越王陵出土唐代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9层展厅展出的唐三彩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9层展厅展出的唐代彩陶文物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9层展厅展出的唐平阳府君阙文物影印件。</p> <p class="ql-block">这是岳王楼9-10层唐文化馆9层展厅展出的汉代大铜马及铜牵马俑。</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越王楼的参观游览止步于八层的非参观区域,于是我们结束了在越王楼参观,乘电梯返回二层准备返程。</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楼二层平台留影与天下第一楼告别。</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二点三十分,我们乘车来到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绵阳市建成区,因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三江汇流得名。湿地公园于2015年启动试点建设,2020年12月25日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三江汇流处岸边的三江湖公园核心广场,这里是观赏三江汇流奇观和绵阳水景的最佳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核心广场上的三江湖公园全景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栽培在公园核心广场的迎客塔松树。</p> <p class="ql-block">站在公园核心广场东边的观景台上,可以近距离观赏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三江汇流形成的三江湖绚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站在观景台上拍摄的三江汇流奇观和三江湖的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笔者骑着自行车沿着涪江向东方向前行,眼前就是三江湖湿地公园的游乐中心,江对面就是被俗称为东山的富乐山,绵阳著名的景观“富乐仙踪”就是此处。</p> <p class="ql-block">富乐仙踪</p><p class="ql-block">富乐山,原名东山,因刘备一句"富哉!今日之乐乎!"而得名。山上重峦叠嶂,云遮雾绕,山林幽深,泉水清冷,汉唐以来即为道家炼丹修道、仙人出游留迹之所。东汉道士李意期炼丹修道的岩窟"冷源洞"至今犹存,"游仙"之名也因此而来。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出川为报关羽被害之仇,想请李神仙占卜胜败,竟从富乐山追到青城山苦寻李意期仙踪,终不得见,留下神秘莫测、富乐烟霞的神秘传说让今人传颂。</p> <p class="ql-block">骑车观赏位于核心公园东月500米处的三江湖游轮码头,在此码头可以乘游轮在三江湖上游弋赏景。</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位于游轮码头东约200米的三江湖公园水上餐厅,此餐厅是利用超期的江上客轮改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三江湖公园的面积非常大,骑着自行车转公园效率还是很高的,沿江内的山水风景尽收眼底和摄入手机镜头内。</p> <p class="ql-block">绵阳市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江对面山峦上竖立的就是科研机构建造的空气动力性能测试塔。</p> <p class="ql-block">在绵阳市三江湖湿地公园的参观游览结束,在公园的核心广场的“我在三江很想你”网红打卡点处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七点三十五分,我们乘高铁离开绵阳市返程回西安,至此今天在绵阳市的旅游行程全部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