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音乐:彼德罗·马斯卡尼(意大利)《乡村骑士》,创作于1890年。</p><p class="ql-block">演奏:布拉格爱乐乐团</p> <p class="ql-block">春风刚吹过耳畔,</p><p class="ql-block">匆匆盛夏已过半,</p><p class="ql-block">等我写下4月韦尔农的灿烂,</p><p class="ql-block">听笔尖不停的追赶,</p><p class="ql-block">我看见韦尔农与莫奈在画里相爱。</p> <p class="ql-block">“韦尔农”Vernon小镇是此次法国行第一个踏足的市镇,距离吉维尼莫奈花园约五公里,塞纳河从这里流过,散发出迷人的风情, 河流左岸就是韦尔农。</p><p class="ql-block">风景如画的韦尔农是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一个市镇,介于鲁昂和巴黎之间。有记载以来的1049年韦尔农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靠近法兰西王国的边境。1200年韦尔农所属的埃夫勒伯爵被法兰西国王路易八世继承。英法百年战争期间已经移居英格兰三百年的曾经的诺曼底祖先试图要回其在法国的领地,韦尔农多次被英格兰军队占领,终于在1449年被查理八世收复。</p><p class="ql-block">17世纪后随着塞纳河航运的发展,韦尔农城市逐渐得到扩张。法国工业革命时期连接巴黎和韦尔农的铁路线于1843年建成,后成为巴黎-勒阿弗尔铁路的组成部分。1859年一座横跨塞纳河的大型桥梁建成。</p><p class="ql-block">二战初期韦尔农曾遭到纳粹德军的猛烈轰炸,1944年8月韦尔农在英国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军队的帮助下获得解放。</p> <p class="ql-block">韦尔农是诺曼底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塞纳河风景最迷人的河段位于韦尔农和莱桑德利之间,全长约26公里,吸引着许多艺术家和游客的目光。无论是旅人还是艺术家、印象派画家,19世纪中叶以来,他们都乘坐着蒸汽火车从巴黎或勒阿弗尔港口而来。1883年4月的一天,艺术大师莫奈(Claude Monet)乘着火车路过这里,从此住进离韦尔农不到5公里的吉维尼小村,再也没有离开过…</p> <p class="ql-block">韦尔农(Vernon)火车站,老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上的克莱门索桥(Pont Clemenceau )下,是塞纳河右岸的老磨坊(Le Vieux Moulin) 和炮塔城堡(Chateau des Tourelles)。 老磨坊是一座漂亮的半木结构建筑,坐落在一座中世纪桥梁的两根柱子之间。比老桥幸运的是,这座建于 16 世纪的半木结构房屋在二战中毫发无损。沧桑的老磨坊也一直激发着画家们的创作灵感,莫奈和其他画家们记录下不同时期老磨坊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西奥多·巴特勒:《吉维尼附近Vernon的红桥》,1909年</p> <p class="ql-block">从塞纳河边进入波旁·彭蒂耶夫街(Rue Bourbon Penthièvre),已是下午1时,正午的阳光懒洋洋地照着这个拥有约 2.4万常住居民的小市镇,许多店铺都关着门。街头立牌上是一张老照片,使用翻译软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条老街两旁是旧木屋,一直延伸到这里;二战轰炸导致部分街区消失。把老照片与眼前的街道对比,虽然右侧沿街木屋少了一段,但依然是一个古老的中世纪小镇的摸样。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镇遭到严重破坏,但这座城市仍然拥有许多诺曼底地区典型的 15 世纪半木结构房屋——木筋房屋。</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70多米高的韦尔农圣母大教堂(Collégiale Notre-Dame de Vernon)立在街的尽头,硕大精美的玫瑰花窗是中世纪教堂的特征。教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1 世纪,而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才陆续修建完工,因此教堂结合了不同时期的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是诺曼底地区最古老的教堂之一。1658年塞纳河洪水曾淹过,二战期间教堂曾被轰炸部分被毁,但幸运的是战后得以重新修复。整修中的教堂有些部分被脚手架遮挡,但依然散发着凝重的中古遗风。</p> <p class="ql-block">莫奈的“15分钟生活圈”一定是韦尔农,在1883年和1894年间莫奈多次描绘过韦尔农的这座教堂。“有一天,当我碰巧在韦尔农(Vernon)时,发现教堂的轮廓非常引人注目,以至于我特别想画它。那是初夏,天气还有点凉。雾蒙蒙的清晨过后,阳光突然爆发出来,它炽热的光线只能缓慢地溶解建筑物每个缝隙周围的薄雾,象蒸汽一样覆盖在金色的石头外墙上”( 《克劳德·莫奈:生活与艺术》1995 年)。 这是莫奈回忆创作下面这幅壮丽的《韦尔农教堂(L’église de Vernon)》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莫奈:《Vernon教堂》,1883年。</p> <p class="ql-block">莫奈:《Vernon教堂》,1883年。</p> <p class="ql-block">Vernon(韦尔农)教堂(老明信片),约 1900 年</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对面镇中心广场上,一座白色的、飘着法国国旗的假三层十八世纪法式建筑在蓝天映衬下格外美丽,没错,韦尔农市政厅。这座历任市长的官邸难掩旧时光的辉煌遗韵。在法国,政府市政厅是对公众开放的。</p><p class="ql-block">市政厅门前有建筑介绍,那是1895年9月市政厅建成时庆典盛况的老照片。从老照片到面前的市政厅,一眼望尽130年的岁月烟尘,一座城市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老市政厅墙壁上清晰可见的弹痕记载着历史,1944年8月19日,三辆德国坦克穿越韦尔农市中心逃往塞纳河边时,遭到韦尔农抵抗组织的阻击。</p><p class="ql-block">拾级步入市政厅,墙上悬挂着从1790年起历任市长和夫人的名字。市民接待室里,现任总统马克龙从墙上的照片中凝视着进来的所有人。</p> <p class="ql-block">通往二楼的步梯上方,精美的彩色玻璃窗照亮了楼梯间,是一幅历史故事图:炎炎夏日,国王带着侍卫随从到韦尔农旅行时,在塞纳河边采撷三束水芹草解渴。韦尔农的城市徽章就是由三束水芹草和三朵鸢尾花组成,提醒人们韦尔农是皇家城堡。</p> <p class="ql-block">步入二楼走廊一侧长方形的正在装修的房间,我的耳边响起华尔兹,眼前滑过裙袂飞扬的舞厅;抬头望向精美的天花板,那壁画里,曼妙的伯爵夫人在露台上挥动花束,她的右侧就是圣母大教堂;走上长长的露台,望着眼前的圣母大教堂,这个角度与画中的一摸一样!</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的左侧伫立着韦尔农现存最古老的半木结构房子(la Maison du Temps Jadis),该建筑建于 1450-1460 年,并在 1944 年的轰炸中幸免于难,如今已成为小镇的游客中心。走进游客中心,木筋墙和木屋顶散发着迷人的古朴色调,墙上陈列着油画和水彩画作品,这些画的创作者坐在柜台里,这位法国女士发自内心的笑容就像她的画,自然而迷人。</p> <p class="ql-block">走在韦尔农的石板路上,古镇更贴近现代生活,有咖啡馆、饼干店、书店、花店、连锁餐厅、时尚品店等等。老的建筑主要集中在中心广场四周的老街附近,一些木筋结构的老房子被搭起木架运用传统方式维修,散发着古朴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背面的小喷泉和堡垒</p> <p class="ql-block">在一家小餐馆用午餐时已是下午,厚道的老板看了看我们5人,说还有4份牛排。菜一上桌,厚而大的牛排鲜嫩无比,薯条糯香,配着法棍,传统法餐还得是乡下五线小市镇更实惠正宗美味。</p> <p class="ql-block">邻桌一对老夫妇显然对我们非常感兴趣,友善地说着先法语又改为英语,了解我们是从上海来的中国人,更加热情的说着祝福的话语;大家开心地告别之时,突然得知他们是意大利人,我随口哼唱了一句“Caro mio ben,cradi mial men ”老先生起身拥抱了我。</p><p class="ql-block">同行者曹总调侃:一个意大利🇮🇹人,戴着西班牙🇪🇸的帽子,在法国🇫🇷餐厅,和一个中国🇨🇳人邂逅,唱着意大利🇮🇹歌,果然,在言语失败的地方,音乐会说话。</p> <p class="ql-block">回到上海后参加美声沙龙活动,我唱了这首著名的意大利艺术歌曲《Caro mio ben》(我亲爱的),献给亲爱的意大利先生,希望您能听到!</p> <p class="ql-block">已是下午4点,静谧的街上有了行人,他们牵着狗怡然地走在街里。同行的原复旦大学外语系的姚教授把手一扬,我顺着她的手看去,一间咖啡馆的店招契在房子的木筋里,在一只可爱的狗的剪影下写着店名:“AU REVE DU TOUTOU”。“狗的梦想!”,姚老师说。</p><p class="ql-block">“狗狗的梦想太简单了,爱主陪伴,吃喝躺赢”。</p><p class="ql-block">“平平淡淡才是真,狗的梦想其实是店主人向往的梦!” </p><p class="ql-block"> “可是,加沙孩子的梦里飞不进白鸽的翅膀,没有炮弹没有饥饿地活着是他们的梦想。”</p><p class="ql-block">是的,如今安逸的韦尔农,与世无争的居民依旧住在几百年前中世纪的木筋屋里,过着他们梦想的和平生活。人们可曾还记得1940年代二战时期的韦尔农遭到纳粹德军的轰炸,47名居民的生命被剥夺的历史么?时间很贪婪,吞噬所有的细节。</p><p class="ql-block">趁姚老师回眸之时,我为她拍下她与韦尔农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从波旁·彭蒂耶夫街走回塞纳河边,波光粼粼的河面,白杨树与灌木丛在水中的斑驳倒影灵动得似乎在随着水波起舞,身后的韦尔农融入在春日的阳光里。就像莫奈的这幅油画《Vernon河畔》,描绘了从塞纳河对岸正面眺望教堂以及从教堂通向河边的波旁·彭蒂耶夫街(Rue Bourbon Penthièvre),莫奈细致捕捉了傍晚时分的河边景致在夕阳中温暖动人的短暂一瞥。</p> <p class="ql-block">莫奈:《Vernon河畔》,1883年。</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韦尔农塞纳河,是莫奈画笔下的样子。1883年,莫奈架起画架,从黑夜的尽头开始画,画黎明,画破晓,画黑暗中一点点微微的光亮起来,创作了《早晨的塞纳河》组画系列。因为他每次都选择在相同的位置作画,这些组画尽管内容和构图近乎相同,但时间和光线的不同尽在画面上。</p> <p class="ql-block">《雾中吉维尼附近的塞纳河上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塞纳河上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今夕何夕,眼前的水面上依然有着清朗的倒影,依然是莫奈平和笔触下诠释出的此刻——夕照下韦尔农的宁静。我相信,莫奈画中的韦尔农,一定是他美丽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