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在藏语中,“八廓”是“中转经道”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属城关区八廓街办事处,下辖4个居委会,199个居民大院。</p><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八廓街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p> <p class="ql-block">站在八廓街上照的一张相。</p> <p class="ql-block">八廓街上的建筑,充分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街上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外面轮廓。</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藏语称“祖拉康”)位于拉萨老城区八廓街中心,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主持修建,最初为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后因文成公主携入的十二岁等身像成为主供佛,被视为藏传佛教最神圣的佛像之一。其“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历史地位,奠定了拉萨作为宗教中心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 主体建筑觉康大殿保留唐代梁柱斗拱遗风,金顶群体现汉地鎏金工艺,人面狮身木雕等细节展现尼泊尔与印度艺术影响,开创藏式平川式寺庙布局典范。</p> <p class="ql-block"> 以寺内佛殿为中心的“囊廓”、寺外“八廓街”及延伸的“林廓”构成藏民转经路线,每日数万信徒沿此磕长头,青石地板上的凹痕见证千年信仰实践。</p> <p class="ql-block">好多虔诚的藏民,磕着长头来到大昭寺门前祈祷。</p> <p class="ql-block"> 寺内珍藏唐代檀木门框、明代永乐刺绣唐卡及清代乾隆金瓶,文成公主手植的“公主柳”和唐蕃会盟碑亦为汉藏交融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不仅是藏传佛教信徒朝圣的终极目的地,更通过酥油灯长明、法会活动等持续维系宗教生命力。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列入),兼具历史、艺术与宗教价值,成为研究藏文明与多文化交流的活化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