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大西北自驾游记

书生仗剑

<p class="ql-block">走进新疆(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6日</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二天</p><p class="ql-block">旅游路线: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一乌什县</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乌什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中午12点开始启程,去往喀什方向。经拜城,温宿,阿克苏,到乌什县。全程370公里,傍晚到乌什县,导航到燕泉山公园露营地驻宿。周围环境很好,他们做了米饭,炒角瓜片,鱼罐头沙丁鱼,吃了一顿家乡的东北菜饭,可心可口。驻地车友们说,南疆太热,喀什灰尘大,但南疆历史性文化性的人文景观特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天去喀什。</p> <p class="ql-block">乌什县燕泉山公园露营地</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每天十点三十分举办的开城仪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喀什一百科</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喀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城市,总面积1056.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1.13万人,维吾尔族占86.0%。作为喀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东西方文明交汇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历史沿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其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称"疏勒"国,公元前59年纳入西汉版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汉班超在此经营西域三十一年,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元代为喀喇汗王朝东部陪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设市,1956年隶属喀什专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天山之南、昆仑以北,喀什风景独好。“不进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著名诗人郭小川,曾深情写下如此诗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下的停车场地</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每天十点三十分举办的开城仪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7日</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三天</p><p class="ql-block">旅游路线:新疆乌什县一喀什地区喀什市</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喀什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中午从乌什出发,傍晚到了喀什市。直接导航到了喀什古城景区的停车场。这是古城东城区东城门,停车厂就在城门旁城墙下。有公共卫生间,城门内游客服务中心有饮用冷热水,停车厂紧临城门,出入古城景区方便,周围环境又好,他们就决定在此露营。停车场一小时收费二元,二十四小时每车收费36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停好车后,即去古城景区,他们来到了汗巴扎街,要吃晚饭。仗剑要了烤羊蹄,又要了烤羊排.百合只愿意吃烤羊肉串和凉皮。吃完饭后就信步在东城区各条街里闲逛。各条街面都是各种商铺,街后面胡同里就是居民住宅。迎面而来的人都是维族人,穿戴语言各异。建筑都是维吾尔族特色的土楼,真正的楼房都是土坯砌筑外墙抹上和草屑的土泥,但美观又大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顺便去游览参观了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喀什市有七十多万人,汉族人仅有七万人。这座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保存着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完全是一种异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每天十点三十分举办的开城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骞:十三载颠沛流离,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历经十三载颠沛流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通向西方的大门。自此,西域与中原开启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不仅促使汉王朝国威远扬,国力大增,政权稳定,还为大一统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张骞出使所体现的无畏担当、持节不失、广博瞻望的精神品质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每天十点三十分举办的开城仪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域三十六国指的是今玉门关以外往西的亚洲地区的一个统称,实际上在汉初时期西域大大小小共有五十几个小国,到了张骞出使时期,通过弱肉强食规则,西域先后存在了36个国家,所以统称“西域三十六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完全在中国新疆境内的有龟兹、焉耆、于阗、若羌、楼兰、且末、小宛、戎卢、纡弥、渠勒、皮山、西夜、蒲犁、疏勒、莎车、尉头、温宿、尉犁、姑墨、卑陆、乌贪訾、卑陆后、单桓、蒲类、蒲类后、西且弥、东且弥、劫、狐胡、山国、车师前国、车师后、车师尉都、车师后城、渠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实力最强劲的乌孙国则有一部分在新疆,其余部分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还有一些不在中国境内的“西域三十六国”:大宛、大月氏、罽宾、无雷、滑国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汉代至清朝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监护西域诸城各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加强管理,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北)建立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第一个最高军政中心。骑都尉郑吉被任命为首任西域都护,在“护鄯善以西南道”基础上“并护车师以西北道”,即总护西域三十六国,成为中央任命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有汉一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域都护仅西汉时期就有18人,但以东汉的班超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域都护府开创了中央王朝有效管理西域的先河。甘肃敦煌出土的大量悬泉汉简,保留了自西域都护府设立到西汉末年间,西域30多国官员前往京师长安路过悬泉置(古代邮驿接待机构)停留的记录。这表明,自西域都护府建立后,汉朝与西域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8日</p><p class="ql-block">第四十四天</p><p class="ql-block">旅游路线: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喀什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仍然在古城下露营。这里白天热浪滚滚,烤人般难受,早晚夜里却凉爽无比,让人很舒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十点半,举行开城仪式,有演出节目。但城门前广场人山人海,场面十分壮观,连门前大街道路都堵塞,根本看不到演出,持续到十一点才可进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防止景点遗漏,也为了在火热天气下保持体力,他们乘观光车进行游览,每人三十元。他们游遍了东城区和西城区,主要的景点和街道胡同,深入全面了解了伊斯兰民居建筑特色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特点.真正感觉到“不到喀什,没有到新疆”,“无喀什不新疆”“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说法.很贴切很中肯是很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他们继续露营住宿在古城根下。</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9日</p><p class="ql-block">第四十五天</p><p class="ql-block">旅游路线:</p><p class="ql-block">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一新疆喀什帕米尔高原上的克州乌恰县的吉根乡斯木哈纳村。</p><p class="ql-block">旅游地点:喀什市香妃园,高台民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午在古城汗扎巴用了早餐,他们购票乘香妃园景区观光车去香妃园参观。中午回来后,在古城边参观了己废弃使用留作纪念的高台民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此喀什市的主要旅游景区,古城东西区,清真寺,香妃园,高台民居己全部游览完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下午离开住宿两夜三天的喀什市,前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帕米尔高原上的克州乌恰县的吉根乡斯木哈纳村,那里是中国最西点,建有西极碑。这里是中国和吉尔吉斯坦国的边界,边境地区</span>这里自然环境壮丽,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在帕米尔高原上交汇,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傍晚,他们开车来到了中国最西点的中吉边境第一村,<span style="font-size:18px;">吉根乡斯木哈纳村。村外就是中吉边境口岸。这是一个几十户二百多人口的小村庄,村民家庭旅馆条件不好,无法住宿。他们又回到了西极碑景区,在景区服务中心前的停车场露营。服务中心里有商场,饭店,公卫及饮用冷热水,条件很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了一夜的雨,他们露营在车里住宿,配了三个热水袋取暖,一夜无话,待次曰登山游西极石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台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古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族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台民居属于维吾尔族人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在这些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之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50多条小巷,没有本地人带路,外来人一定会迷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台民居位于喀什古城东北端,现为喀什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该区建在悬崖上,共有近六百户人家。从颇具现代化的喀什新城隔河相望,古城的地势明显高出一截。高崖两千年前就已存在,一千多年前有维吾尔族先民在此建房安家。相传东汉名将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迹。公元九世纪中期喀什拉汗王朝时,就把王宫建在这个高崖的北面。历史上,高崖的北坡与南坡连为一体,后来被洪水冲断,南北分隔。北崖即今古城喀喇汗王朝王宫所在地,南崖就是现在的高台民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阔孜其亚贝希––维吾尔语意为“高崖土陶人家”,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高崖上形成了奇特的民居建筑。这里巷道狭窄弯曲,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生土建筑比比皆是。现有居民640多户,4000多人,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保留了多处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宅和清真寺。高台民居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高台民居既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也是维吾尔族美化环境、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房屋是用泥巴和杨木搭建而成的。木头去枝之后,没有刨削加工,直接用来架构和支撑屋顶、阁楼和阳台。整个街区看上去都是晃晃荡荡、松松垮垮的。但据说这里的房子都很牢固,许多房子都已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吾尔族人居住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家和故土的依恋。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家族人口增多,增建的房间占去院落的一部分,再沿墙体扩建加高一层甚至两层。房子顺着山势,室内外空间布置不受对称等概念的束缚,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错落有致。后来又出现了巧地的“过街楼”,从二楼跨街过巷搭过对面,既不影响楼下行人行走,也不影响楼上人居住。除了最多见的“过街楼”外,还有占街面一半的“半街楼”。在小巷深处还可看到将楼房盖在小巷十字路口上的“悬空楼”。从远处望去像象立在小巷内的炮楼或是碉[diāo]堡。这些未经规划、随意建造的楼上楼、楼外楼,又排列出幽深、四通八达、曲曲弯弯、忽上忽下的喀什高台民居小巷。沿着小巷内的任何一条小道走去,便可看到沿巷道修建的民居院落大门依墙外而开,门都是两扇的,一户挨着一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庭院,我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院落,有的大、有的小,地形高低不同,空间利用也多有不相同,无论是走进任何一所院落内,首先看到院内地上栽种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桑树、无花果、石榴、杏树、葡萄、玫瑰、月季、夹竹桃等树和花卉。果树成荫,环境幽雅。有些面积大的庭院,多种葡萄,搭成凉棚,既能吃到水果,又是夏季乘凉的好场所。院落内一般都有前廊,建有土炕,上面铺草席、毛毡或地毯。夏季炎热时人们多住在前廊土炕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吾尔族非常喜爱养花种草,庭院里没有空地可种花草,则种在花盆,摆在院内或楼上凉台。以及可以放置花盆的空间上到处都摆满了花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台无处不落花。可见维吾尔族人爱美、爱花的习俗,尤其维吾尔族妇女与花更有不解之缘,与花结下深厚感情。维吾尔族妇女的生命和生活是和花联系在一起的。头戴花帽、头围花巾、身穿花裙,用鲜花装扮自己,用大自然花草作化妆品,庭院进入主人的住室、客厅,看看室内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主人卧室比较简朴,维吾尔族人喜欢睡在土炕上,土炕的面积大都占去房间一半地方,不同于我国北方农村的火炕,用土砖砌成,平整厚实,炕上铺有草席、花毡、地毯以及和炕一样大的棉褥。敞开式的墙壁柜上整地的排放着很多被褥。墙上挂着地毯,以作装饰。</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西点的中吉边境第一村,吉根乡斯木哈纳村。</p> <p class="ql-block">中国西极碑景区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新疆一大西北自驾游记</p><p class="ql-block">第四部:走进新疆(七)</p><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唐继远</p><p class="ql-block">摄影录相/百合/书生仗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编辑合成/唐继远</p><p class="ql-block">发布时间:2025年7月11日</p><p class="ql-block">发布地点:</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p><p class="ql-block">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