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后的秘境一松阳古村落

平凡

<p class="ql-block">  五月上旬,与朋友们一起相约自驾前往松阳古村落群,探访藏于山间的陈家铺村与杨家堂村。</p><p class="ql-block"> 陈家铺村,这个依陡峭山势层叠而建的村落,宛如一幅巨大的立体画卷,在明亮的阳光下徐徐展开。黛瓦黄墙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地攀附在山崖上,历经风霜,沉默地诉说着百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村庄,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我们沿着石阶缓步前行,据当地人介绍,陈家铺村是一座有600多年历史的悬崖古村落,海拔850米。建筑依山而建,悬于山崖峭壁之上,该村形成独特的崖居风貌,三面环山,面朝深谷,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  村子不大,却处处是景。青石板台阶在脚下延伸,连接着高高低低的院落。脚步踏过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石阶,发出笃实的回响,仿佛每一步都在叩问过往。</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边走一边拍照,偶尔坐在木制平台上小憩远眺青山。阳光透过竹叶洒落在肩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p> <p class="ql-block">  村内的夯土木结构民居沿山体梯田阶梯式分布,上下落差高达200余米,整体呈现出典型浙西南崖居聚落形态。</p> <p class="ql-block">  穿行于窄巷,土墙夹道,抬头是蓝天切割出的不规则线条,低头是石缝间顽强生长的绿意。</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能在悬崖云端的小村落看云卷云舒,能在百年古居里看木梁瓦檐间藏着的过去的故事,或在如诗如画的古村里邂逅现实里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从村口一路经由上百级石阶穿越民居村落,在历经路径转折豁然开朗,直面峡谷景观,颇有“隐世之旅”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  途中偶遇几位村民搬运物品,他们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言语中透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惊喜的,是古老肌理中跳动着的现代脉搏—“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它巧妙地“生长”在一幢老屋中,被誉为“悬崖上的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宽敞的落地窗外,是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仿佛一幅永恒的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选一本心仪的书,坐在窗边,让目光在字里行间与远山云海间自由流转。这一刻,古村的静谧与阅读的沉静完美交融,时间仿佛被书香温柔地拉长了。</p> <p class="ql-block">  书店的存在,为这座古老的崖居村落注入了独特的书卷气和活力,让人不禁感叹,传统与现代,竟能在此处如此熨帖地共生。</p> <p class="ql-block">  土砖墙、木阳台、晾晒的辣椒与衣物,处处透露出质朴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在古村落中,也有不少高端的民宿,大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升了整个村落的旅游接待档次和水平。</span>许多高档民宿是由老房子改造而成,这种改造本身就是对古建筑的活化利用,避免了房屋因空置而加速衰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家铺飞茑集.松阳,地处海拔约850米的群山之间,背靠青山,面朝大峡谷,位于陈家铺村尽头悬崖上,被描述为“悬崖上的云端秘境”,晴时可见山林叠翠,据说阴时云海翻滚。</p> <p class="ql-block">  这里风景如画,自然气息。 360°落地玻璃的全透明大堂,让人们与自然秘境的距离更近。</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窗外的绿意便漫入窗里来了,咖啡的焦香升腾,与山间水雾悄然交融了,一种让人愿意慢下来,深深呼吸的时光之味。</p> <p class="ql-block">  陈家铺的宁静、古朴与自然之美,让我们在喧嚣之外寻得一片安放身心的净土。陈家铺村最火的宣传语是《国家地理》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们沉醉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带着陈家铺子的余韵,我们转向另一处“金色布达拉宫”一杨家堂。相较于陈家铺子的“悬”,杨家堂更显“藏”。村落被群山温柔环抱,层层梯田从村脚下铺展开来,满目青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杨家堂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高山茶叶、水果为主。杨家堂的村落文化不仅表现在山水风情自成一体,古村、院落与农田更是相得益彰,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犹如被遗忘的古村落,睡在山川云海之间,原始淳朴又自然。村中的古建筑种类和数量很多:古民居、老驿道、宗祠……</p> <p class="ql-block">  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勤劳的杨家堂人顺着山势一级级向上延伸,建起了“阶梯式”的民居。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逐步形成了五层18幢土木架构的气势宏大的清代民居群,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这座依山而建的村庄,仿佛被时光遗忘,黄泥土墙、青瓦飞檐在阳光下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古村落内山道曲曲弯弯沿着坡度伸展,古老的石阶,老墙满布青苔,草木葱茏,溪水潺潺,云雾缭绕……一股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宛如回到儿时古朴的岁月,如今能够整体保存完好的古老村庄已经为数不多,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村中,仿佛穿行在一个由红土与黛瓦构成的立体迷宫中,光影在墙面和窄巷间跳跃,每一步、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一幅天然的画作,那份未经雕琢的拙朴之美,直抵人心。</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红土黛瓦的桃源印记,这里没有人声鼎沸,没有商业喧嚣,独自寂寥静谧,风轻云淡,安静祥和,民风淳朴。村民们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生活模样,他们过着鸡犬相闻的悠闲日子,怡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的建筑,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那独特的“泥土红”。在午后灿烂的阳光下,这些红土墙被映照得格外醒目、温暖而厚重。这种纯粹、质朴的色彩,源自大地,带着泥土的芬芳,构成了杨家堂最鲜明的视觉符号和最深沉的底色,被阳光宠成"金色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村内完整保留着明清古建,马头墙挺立,陌巷深深,石路纵横,随处可见布满青苔的老墙。</p> <p class="ql-block">  迈进“人间天堂”老屋的门槛,仿佛一脚踏入了时光的琥珀。老屋特有的、混合着陈年松木、泥土墙和干茶叶的醇厚气息,温柔地包裹上来。屋内光线微暗却柔和,几缕阳光从高高的木格窗棂斜射进来,光柱里细小的尘埃无声地舞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人围着那张敦实厚重的老木桌坐下。粗陶茶碗里,新沏的松阳本地香茶汤色澄黄透亮,袅袅热气带着清雅的草木香气升腾而起,在略显幽静的空间里弥散开来。此刻围坐的我们,不过是这百年老屋漫长叙事里,几个偶然停驻、共享片刻安宁的过客,品着茶,也品着这被古村封存的悠长时光。</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村的标志,便是那对声名远扬的“夫妻树〞。两棵参天古樟,枝干遒劲,根系深扎于同一片土地,树冠在空中深情相拥,交织成一片巨大的、遮天蔽日的浓荫。它们并肩屹立数百年,像一对忠贞不渝的伴侣,默默守护着村口的安宁,也迎送着每一位到访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站在树下,顿感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力,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对生命韧性的敬畏。古树,古村和黛山,织就一幅古朴而柔美的山村风景画,成为一个绝佳的摄影之地。</p> <p class="ql-block">  杨家堂,不只是一个古村落,更是一段关于时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金辉为两个古村披上了柔纱,我们踏上归程。回望渐行渐远的山峦轮廓,心中满是充盈的平和。五月的阳光慷慨地照亮了我们心底对宁静与质朴的向往,长久温暖地保存住我们在松阳古村的悠然时光。</p>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平凡</p><p class="ql-block">美篇号:63006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