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朋友们聊天,谈论起网上的趣闻、生活的琐事、遭遇的烦恼、付出的辛劳。七嘴八舌话聊了许久,虽然没解决啥实质问题,但宣泄了情绪、吐露了心声,彼此安抚相互慰藉,度过了一段愉悦的时光。分别时一个朋友对组织者说:看来我们生活中还是很需要支部书记啊!“什么支部书记?”大家有点懵圈。“我说的是‘织补’书记!织补社会家庭关系缺损、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心理疗愈和平复情绪的人啊!”哈哈,大家都笑了起来。嗯,“织补”书记!这个词有意思,启发了我的灵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想现实生活中,社会的矛盾纠纷大多源于不同主张和利益诉求,家庭的矛盾纠纷大多源于生活琐事和利益分配,人际间的矛盾纠纷大多源于观点方法和认知差异。虽然矛盾纠纷多元复杂,但通过各种不同方法和途径大多数是可以化解的,关键是要有心发现、有人重视、有效解决。社会转型就是一场大戏,不论是社会、家庭、还是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都被定位了不同的角色。人在其中寻找什么戏,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获得成功,这是必须思考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组织和有能力的“织补”书记是必不可少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它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我们过去常说“把支部建在连上。”实际上就是说在关键时候,基层党组织要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特别是在当下,既要担负巩固现有社会基础的职能,又要具备引领推动发展的功能,有效的组织动员是体现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而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支部书记不仅要全心全意落实好党的指示,更要有能力有水平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织补”社会治理网络,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发挥好团结、引领、协同、凝聚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面对当前复杂多元的社会矛盾纠纷,打赢社会治理转型战,不仅需要庞大的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各类社会群体性组织比如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参与其中发挥协同作用。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挖掘培养一些有心人、热心人, 把触觉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洞察世事体察民情,在润物细无声中“织网疏堵、填平补齐”,扮演好“织补”书记的角色。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党支部书记侧重于政治引领和组织建设,而现代意义的“织补”书记则要更好地在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中发挥“穿针引线”、“缝联补绽”的功能。通过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温暖人心、促进共识,帮助修补基层治理的漏洞和暗坑,促进社会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这些潜在的庞大的丰富的社会资源需要充分地组织好利用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织补”书记需要有热心、爱心和耐心。在倾听心声、打开心结、缓和情绪、抚平创伤上下功夫。当“织补”书记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他们既是社会肌理的“修复师”,又是治理网络的“编织者”,需要以情感为线、以能力为针、以协同为扣、以共识为结,编织和谐和睦的“经纬线”,形成利益一致的“同心圆”。当“织补”书记需要心无私利,甘于奉献。用生动有效的方法,将社会的价值准则和公平正义融入矛盾纠纷者的情感之中,达到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的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种各类的“织补”书记没有任何行政权力支撑,也没有任何经济利益补偿,完全是靠一份责任心和利他心,靠个人的魅力能力威望和真情付出,获得各方相对一致的认同,应该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织补”书记的行列,为社会安宁、家庭和睦、个人发展出一份力、发一分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