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幅篆书作品,源自丁再新的《骨刻文集》。李南杰老先生在世时将其转赠于我,它也由此成为我“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朱熹语)的珍贵收藏,以及承载厚重情义的纪念。 <b>2025年2月5日:谢学友杨年洪宴聚</b><br>初春汉口客归乡,设宴请邀学友尝。<br>厚谊深情杯里注,同窗岁月韵悠长。<br> 光影交错,岁月奔流。日复一日的往来里,藏着年复一年的陈旧。不经意时,容颜老了,心境老了,两鬓也悄悄添了风霜。<br> 回望那些青葱烂漫的时光,明明还像昨天那般鲜活,明明还似触手可及的光鲜,我们却终究,再也回不去了。 唯有用老歌里的旋律,一遍遍释放那些表达不出的情怀。 <b>2025年3月28日:邓劲松、谢迪青夫妇自远方归乡。</b><div>【沙棉朋友】群里满是欢欣,设宴相迎。相聚时刻,岁月的记忆化作眼角笑意,愿我们携手慢行,友谊如陈酿,历久弥香,岁岁常欢愉,友谊长青!</div> 思念是藏在心底的暗河,表面波澜不惊,却在记忆深处不息奔涌。 每一次旧日相会的回想,每一处曾并肩的风景,都是思念破土的契机。它在时光里悄悄蓄力,不因距离淡去,不被岁月磨平。 当重逢时刻终于到来,沉淀已久的情愫化作滚烫心语,顺着交汇的目光、相握的手,缓缓淌进彼此心间 。 <b>2025年4月5日:感谢杨成荣、朱金蔷夫妇精心设宴,让久别多年的沙棉老同事重聚一堂</b> 由于我们都曾是沙棉人,我和学妹朱金蔷的爱人杨成荣就同时聚集在【沙棉工友】群中。意外发现他也爱好文学,时常关注我发布的美篇。他个性严谨,一旦发现错误,便会直言不讳地热心指正。有时,我们还会就某个问题展开探讨从而结缘。<br><div>今日,杨成荣与朱金蔷夫妇设宴,一是欢迎从武汉回沙市清明扫墓的周祖荣、王少兰夫妇这两位贵客,二是让沙棉老同事们相聚。我有幸受邀作陪,见证了老友重逢时的热络,也感受到往昔情谊的延续。</div> 虽素未谋面,可在群里,常收到她——王少兰女士给予我的鼓励 。同为沙棉人,这份特殊联结,是岁月沉淀的情脉根基,让我们因共同的过往,有了温暖的牵连,感恩这份奇妙缘分,祝愿朋友诸事顺遂、常享安康~ 更奇特的是,他请的贵客周祖荣先生,我们竟然相识。记忆推向1991年,我和工会乐志红一起在汉口负责完成党委的一篇经验交流文章,题目是:《在“双基”教育中请工人上讲台唱主角》,此文受到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还派专人协助随同。我听住汉办事处的人介绍说我们企业有位叫周祖荣的同志调到省委人事部工作(当时是科长、现在已是厅长),我就主动去找他听取意见。三十四年弹指而过,今日重逢,他当年为我出谋划策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闲谈间更得知,学校成功"脱企入社"也有他的关键助力。原来,当学校教师向市政府申请脱离企业时,此事惊动省政府,正是由他受命处理。"你们学校最终走向社会的批文,就是经我亲手办理完成。”听闻此言,我当即起身敬酒,代表原沙子弟学校全体教师向他致以由衷的谢意!<br> 缘分源于善心善念,于循环往复的生命礼遇中,,总是伴随着偶然与奇妙。那些不期而遇的相逢,让脑海中如花香般萦绕的深刻记忆,从岁月深处翻涌而出,携带着沉淀的深情与感恩。 2<b>025年4月17日,学弟学妹们自驾游苏杭归来。</b><div>竟然还盛情设宴款待,满桌佳肴、杯杯情谊,这热乎劲儿,暖了胃更暖了心。</div><div>苏杭烟雨载诗归,庖香醴暖胜春晖。</div>少年意气千金诺,一盏江湖十年味。 <b>2025年4月24日:荆州文星中学的退休老师们特意以游园的形式,迎接从北京回到沙市的赵越凤和徐志伟两位老师。</b> 退休老师从外地归来,相聚总是首选中山公园。瞧这茂密树丛,翠叶层层叠叠,阳光透过缝隙洒落,清新氧气肆意弥漫,是天然绝佳吸氧地,漫步其间,忆往昔教坛岁月,让情谊在绿意里愈发醇厚 。 走近锄云阁,它作为公园内的一个景点,很可能也承载着某种文化或精神上的寓意。结合中山公园的整体文化背景,锄云阁可能象征着某种追求理想、去除杂念的革命精神。 当岁月的溪流淌过时间的长河,我们的生命中曾留下了什么?当唯美的瞬间被定格成永恒,所有的情怀便不再只是荒芜的底色。 一些关于光阴的故事,镌刻了多少动人的传说。在那年、那月的时光里,是否会有一段特别的留白,停驻在往昔的角落…… 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个朋友,是你心灵最安稳的避风港。 年逾八旬的文星霞老师精神矍铄,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时常会被那些自然而细腻的美所触动。美,不仅可以净化心灵,也愉悦了心情…… 在公园大门口相遇教学高中时的老搭档——数学老师黄志万,我们已有十余年未曾谋面。忆往昔和谐共事的时光,难免感慨万千。人生如旅,我们不断与人相遇、相知,又或渐行渐远。而最珍贵的情谊,莫过于"互相尊重"四字——这份舒适自然的人际关系,恰是岁月留下的馈赠。 杜太岳老师领着我和徐志伟老师在公园辨别蒲公英,并告诉我们将它晒干后泡水喝,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散结节,还对防癌有帮助。今天又学了一招! 谁不是岁岁年年在尘网中奔忙,才换得半日清闲?谁不是朝朝暮暮与琐事缠绕,终求得此生无憾?所幸素心如洗,福运常随。 快门轻按,时光入框,<br>零散欢愉,收进记忆的心房。 岁月奔流不息,美好总在倏忽间徜徉 ——<br>幸有光影为证,让刹那凝成永恒的回响。 <b>2025年5月9日,沙棉整理老同事相约在公园</b><div>从最初的有所保留,到后来的全然敞开心扉;从彼此真诚地相互关注,到渐渐能默契地相互扶持、彼此成就;从在失意时给予温柔的情感慰藉,到平淡日子里悄然达成心灵的契合——这一路的携手相伴,无疑是人生中最为动人心弦的风景。<br></div> <p class="ql-block"><b>2025年5月16日:老同学刘向明教授回沙接我们在车站旁聚餐</b></p><p class="ql-block">别总感慨自己被时代磋跎,瞧瞧刘教授(前排左一),当年下乡 7年,硬是成功逆袭,成长为国家级拔尖学者、科学家,连高科技发达国家的高级学术交流活动,都不断向他发出邀请。他能越来越强大,靠的就是坚定的奋斗目标、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行修养,以及对科学高峰的持续攀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