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六十年代省委家属区

蜗牛也是牛

<p class="ql-block"> 1953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到郑州,在花园路两侧,沿金水大道以北,按照当时苏联专家的规划设计,建立了行政区。</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委、省政府设在金水大道,东西横跨经五路与经六路,南北大概由金水大道到黄河路。其家属区,由南到北分为南院(五区)和一区、二区、三区、四区。</p> <p class="ql-block"> △ 省委四个家属区和南院(五区)的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在六十年代的文革中,我上中学,有许多同学是省委的子弟。那时候,学校上学不考试,放学回家没作业。家里父母忙着批判和被批判,孩子都是“散养”。我天天找同学疯跑疯玩儿,对省委这几个家属区颇有印象。</p><p class="ql-block"> 先说一区,一区是省委的主要办公区。她四边跨街区,面积很大。南北有两个门,南门在金水大道,北门在纬一路,都有解放军站岗执勤。</p><p class="ql-block"> 省委一区南面是办公区。在南门正面和东边有几座灰色办公楼,西边是一个能容纳七八百人的省委小礼堂。在一区的住户不多,只有东北角处,有两幢家属楼。</p><p class="ql-block"> 对办公楼没有什么记忆,只记得那里的大办公桌,黑漆发亮,很厚实。但对小礼堂和小礼堂前面的广场,记忆就深了,因为,每到周末,这里会放映电影。小礼堂有电影的时候,都有当兵的把守,检票很严。熊孩子没票,能混进去的时候不多。</p><p class="ql-block"> 到了天热的时候,电影挪到了礼堂前面的广场。虽然,露天放映不要票,但小区也有哨兵把守,进去也有难度。到了放电影的晚上,一区通往二区、三区的北门,往往大门紧闭,只留个能进一人的小门。我和同学混在人群里,装成“自己人”。哨兵要是问,就嘴里说着“二区的”“二区的”,紧赶着往里走。当然,也有混不进去的时候,被当兵拦了回来,恨恨不已!</p> <p class="ql-block"> △ 原来的一区,现在用围墙南北隔开,分为办公区和家属区。从过去北门的位置望去,远远地可以看到省委新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省委二区也很大,南门在纬一路上,同一区的北门斜对着。北门在纬三路上,同三区的大门斜对着。</p><p class="ql-block"> 省委二区以家属住房居多。这里除了东面临着经五路,有一座省直二门诊的楼房,西面临经六路有省委车队和省委幼儿园,噢,院里还有个锅炉房,其他都是家属房。</p><p class="ql-block"> 二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门到北门,有一条不宽的水泥路,路两边是又粗又高的大杨树。</span>家属区有平房和楼房,在靠纬一路有两座家属楼,在大院当间有两座家属楼,楼房都不太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东面、北面的一大片区域,是成排连院的平房,住着许多住家户。</span></p><p class="ql-block"> 二区北边,隔着纬三路是三区,再往北,在经六路与黄河路口处是四区。三区、四区不像一区、二区那样跨街区,院子面积小了,住房密度大了。</p><p class="ql-block"> 省委三区和四区,几乎都是一样的平房设计。三区大些,有十几排房子。四区最小,前后左右只有四排房,横跨在经六路北口。这个四区小院,不知道是不是后来“加盖”的?不光距离前面几个小区远,而且,看得出来,这块地,还是从军区地盘上划出来的。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那时候,经六路往北还是个“断头路”。人们去黄河路,都是从四区里面穿过去。</span>还有,这个小院,后来出了一位大家都知道的名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海霞的家,就住在邻着黄河路,东面平房西头的第一家。</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二区,老房扒了,老树砍了。 密密匝匝<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处都是后起的家属楼。</span></p> <p class="ql-block"> 省委三区家属院,大门开在纬三路上。迎门有一个很大的房子,是一个粮店。省委几个区和周围家属院,都是来这里买粮食。</p><p class="ql-block"> 粮店有高高的屋顶,宽敞的空间。墙角处,成垛地堆着一袋袋面粉和油渍麻花的大油桶。进门右手是柜台,左边迎面排列着几个半人多高、一两米宽的大箱子,箱子里面分别盛着白面、玉米面、红薯面和大米。大箱子前面,挂着一个用洋铁皮做的四方形大“漏斗”。买面时,你交上粮本,结好帐。要赶紧叉腿撅屁股,在漏斗下面把面袋撑好等着。营业员用铁簸箕称好面,说一声“接好啊!”就“唰啦”一声把面倒进漏斗里。你在下面接住了,完了还要记住再嗑打两下铁皮漏斗,只有“咣咣”两声,才好确保粮食全部倒进了自己的口袋。</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三区的南门。原来进门的那间粮店,现在也都盖成了家属楼。</p> <p class="ql-block"> 最后说说省委南院。南院在金水大道以南,直到西里路。她东面是省博物馆,西面是省军区。在这些小区里,她的面积最大。这里是河南省委领导的办公地,是全省工作的领导中枢,也是一个办公与住宅的混合区。可能是她的这些特殊性,我们都习惯称南院,很少有人叫她五区。</p><p class="ql-block"> 出入金水大道的南院大门,要出示工作证、出入证。外人进去办公办事,还需要门卫电话预约。</p><p class="ql-block"> 在有执勤警卫的大门里面,有一座苏式的三层楼房,这是领导的办公处所。在大院西面,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小院,小院里高高的法国梧桐树,掩映着几座灰色的两层小楼。门口设有部队门岗,这是常委家属区,住着省委的主要领导。每一幢楼都是东、西独门独户住两家。</p><p class="ql-block"> 从西流向东的金水河,在南院穿过。院子里有绿茵甬道,有草坪花圃,绿树红花营造了一个舒适,静谧的环境。在南院东区,还有几座办公楼和家属楼,那里一般居住的是省委、省府各部委的领导。南院金水河上有座小桥,过桥往南,是警卫部队的营房,还有招待所等几处房子。</p> <p class="ql-block"> △ 四区拆迁重建,打通了经六路。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过去的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几十年过去,还在这里居住的同学,已经屈指可数。虽然,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一区、二区的称呼。但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这里早已没有了过去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人老了,爱怀旧。抚今追昔,自己多想再找回往日的幸福时光,再拾起那个学生时代的记忆哦。</p><p class="ql-block"> 年青真好!想想都挺美!</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1日 郑州</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方宏,网名:蜗牛也是牛,50后,郑州人,籍贯江苏。扛过枪,穿过白大褂。喜欢写作和摄影,作品上过报刊,获过奖誉。做过宣传、人事、党务和行政。现已从河南省直一家卫生事业单位退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