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渔梁街位于歙县城南,练江之畔,建于唐乾元二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渔梁是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我每走过一地,都喜欢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可我却从未写过渔梁街。为何?因为这条街承载着徽商太多的风风雨雨;承载着徽州人太多的悲欢离合,也承载着我太多的童年记忆……</p> <p class="ql-block">太深的感情让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如今满头华发的我,觉得哪怕万不及一也得记下我对这条街的感情,因为我怕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步入渔梁老街,首先看见的是忠护庙和问津亭,忠护庙又称九公庙,供奉的是歙人汪华的九子汪献。</p> <p class="ql-block">问津亭是一座三角亭,相传李白沿着新安古道来到此处,欲寻访常常“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的歙县隐士许宣平,在此登船后向老翁询问隐士住处,老翁以“门前一杆竹,便是许翁家”回应。李白未解其意,待下船后才悟出“门前一杆竹”指代渡船,原来撑船老翁便是隐士许宣平,但老翁已离去,后人便在此建亭纪念,“半亭清风山与水,一船明月酒和诗”。</p> <p class="ql-block">我童年时,家住河对岸的同学,便是天天坐船来上学,有一艄公每日在此摆渡。</p> <p class="ql-block">渔梁老街长约1000米,街道以鹅卵石铺就,状似鱼鳞,街道中间高两头低,宛若一条缓缓游动的鲤鱼。</p> <p class="ql-block">獅子桥原名“施氏桥”,为最早居住渔梁的施姓家族所建,后取谐音“狮子桥”,以示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二月二,当地人迎土地神,纷纷来此拜狮子桥上的土地神。</p> <p class="ql-block">过了狮子桥,来到了“巴道夫运输过塘行”,这是一家主要经营茶叶兼营其他杂货的商行,我童年时这里依然卖着杂货,只是改成了合作社。</p> <p class="ql-block">渔梁街最著名的就是渔梁坝了,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距今有近1400年。用清一色的花岗岩垒砌而成,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也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是几百年来新安江上大小商贾船队往来的一个重要码头。</p> <p class="ql-block">渔梁古埠“龙船坞”最多时能停靠300余艘船只,樯桅如林。“百世文鸣旧时山月,千帆云集昔日涛声”。如今繁华落尽,这里成为了孩子们的水上乐园。</p> <p class="ql-block">徽州是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徽州的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唱的便是为了生存,徽州男儿十三四岁便离家外出学徒经商,他们一出门便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只能魂归故里。</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代代人的艰难拼搏,徽商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奖励了16名盐商,其中至少有14位来自徽州府,徽商创建了“无徽不成镇”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因此渔梁坝是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启航逐梦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渔梁坝,曾有多少母亲千叮咛万嘱咐,含泪送别尚年少稚气的儿子,有多少新婚夫妻在此依依挥手,泪洒渡口……</p> <p class="ql-block">徽州有道经典名菜---冬笋煨火腿:留守的徽州女人思念在杭州做生意的丈夫,便带上刚挖的冬笋,家中的火腿去看望丈夫,女人一上船便生起小火炉,剥笋,切肉,用砂锅炖上,船至杭州,一锅家乡特有的熟悉香味朝男人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徽州歙县,有一蕙质兰心的清代女子,名程璋,九岁即通翰墨,长大后嫁与本县商人方元白为妻,新婚即分离,程璋常写诗寄情,一次在给夫君的家书中,装着一些翠绿的柳叶,每片柳叶都写着一句诗。21岁,程璋便因忧伤过度而亡,丈夫方元白悲痛欲绝,遂遁入空门。</p> <p class="ql-block">在清代的徽州歙县,还有一对夫妻,新婚一月丈夫就远走他乡,妻子以刺绣为生,每至年底,就用辛苦攒下的余钱,换回一颗珠子,以丝线穿起,用来记住丈夫离家的岁月,后人称之为纪岁珠。当丈夫还乡时,妻子已去世三年,留下20多颗珠子。歙文人汪于鼎为此感叹:“几度抛针背人哭,一岁眼泪成一珠。珠累累,天涯归未归”。</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练水悠悠,千年古坝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我常在绵绵细雨中漫步渔梁街,看烟雨濛濛,淋湿了老街卵石;看墙壁斑驳,岁月流淌,悠长寂寥;屋檐雨点滴答,我似乎看见了,当年那个伫立窗前,遥望远方的徽州女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