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常均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0日 晴</p><p class="ql-block"> 蓬莱古称登州。这里不单是八仙入海的地方,也是民族英雄、一代名将戚继光的家乡。到蓬莱,一定要去戚继光的故里凭吊一下,因为他也武术人心目中的一座灯塔。</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文明、汝谦,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登州蓬莱人,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民族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一生功勋卓著,尤其在东南沿海征倭寇和北镇蓟御鞑靼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重视军队训练,强调纪律性和团队协作。培养了士兵的战斗精神和战术技能,使“戚家军”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还发明了多种新式武器,创立了新的军事阵法,有效的克制并打击倭寇。</p> <p class="ql-block">  他总结毕生作战和练兵经验,撰写了重要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 ,主要总结在东南抗倭时的练兵、作战经验。《练兵实纪》主要总结在北方练兵、防守的经验,更系统化。《止止堂集》收录了他的诗文和部分军事论述。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是宝贵的军事教材,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被视为军事武术的集大成者。他打破了民间武术与军事技艺的界限,以实战为导向对武术进行梳理和改造,为武术注入了更强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在《纪效新书》中,戚继光专门收录了当时流行的16家拳法(如温家拳、太祖长拳等),并对其进行分析筛选,保留实用招式,剔除花哨动作。他强调“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将民间武术纳入军事训练体系,提升了武术的实战价值。</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武林宗师”,但他对中华武术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通过系统整理、科学筛选、实战检验和理论总结,将散落民间的实用武艺提升为国家层面的军事格斗体系,并深刻影响了后世武术的发展方向、技术体系和价值观念。他是中华武术科学化、体系化、实战化道路上的重要奠基人和引路人,其历史地位无可替代</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是一位集军事指挥才能、改革创新精神、爱国情怀于一身的伟大历史人物。他抗击外侮、保境安民的功绩永载史册,他创建的军事理论和训练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价值。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维护和平的光辉典范。</p> <p class="ql-block">  戚继光留下了许多诗词,其内容多与军事生涯、报国之志相关。其中《韬钤深处》体现了戚继光虽暂得安闲,但未忘忧国之责,与友人谈兵论剑,只为平定海疆,而非追求个人封侯。</p><p class="ql-block">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p><p class="ql-block">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p><p class="ql-block">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p><p class="ql-block">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