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曹小航,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出版诗集《一米之外》纪实专辑《疯狂的新贵族》等。诗歌曾经刊登在《诗刊》《诗探索》《草堂》《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报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巷</p><p class="ql-block">作者/曹小航</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水墨里</p><p class="ql-block">眼光向虚空一掷</p><p class="ql-block">夜的阴影嵌进浮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半堵城墙</p><p class="ql-block">画个门框</p><p class="ql-block">给历史留一条退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背靠明清砖瓦</p><p class="ql-block">芦苇苍苍</p><p class="ql-block">活出风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而我近视</p><p class="ql-block">不知真相在做</p><p class="ql-block">须臾做新一个朝代</p><p class="ql-block">做旧一碗清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以黑白钩沉</p><p class="ql-block">一方阅历的砚台</p><p class="ql-block">用焦墨吆喝</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诗歌的气场是这样构筑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音评论:</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巷》第一段的第二行“眼光向虚空一掷。”是诗眼由此发力。于是,诗歌与人物的气场也出现了。这是由诗歌结构带给读者的震撼,而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有这样的感觉,问题就出在了层次不齐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层次的表面是各种头衔把一般人的心搅乱了,但它和实力是两个概念。这时候,再从这一句的结构上来思考,比如,像这样的句式,你为什么就创造不出来。在这里或作比较,或作回顾,其目的是放在自身创作实力与这首诗的匹配上。这一点也是能否凝聚人脉的关键。一个是质,另一个是力。</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在文坛,光有人脉还不够看,还需要实力充实,就像诗歌第一段第二行尾的“一掷”,它有方向、有力度等。从理解上会出现千差万别,但只要有利于自身的精神健康,作为创作的首选,也可以看作是生存的目的,而不是无度的追求和盲目的攀比。</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因为无度和盲目,会大量消耗人的力量,包括气场和气感。带着这样的具象,再从这首诗歌当中去寻找借力的元素,作为生存的智慧,从方式上去参考它的有益性的程度。这时候,赏析诗歌的良性循环就出现了。这些都属于认知能力和水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只要进入创作状态,文学的双刃与反噬就会影响心境。</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可以用有的放矢的眼光去参考诗歌最后一段的三行,“以黑白钩沉/一方阅历的砚台/用焦墨吆喝。”作为选择,可以把所看到的不同,用不同的认知去碾磨出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群体,其目的首先是有宜自身。比如借力、卸力、抗力等。好的诗歌会提供一条向阳的路径,比如“黑白钩沉”,对其中的力,知多少就扛多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而有的读者真正关心的是最后一段的最后一行“用焦墨吆喝”。所谓真谛也好,重心也罢,落笔在此,必有深意,比如,善良很贵,不是逢人就给;得不到尊重,不必沟通。这样,负面的东西不会缠身。</p> <p class="ql-block">今音(王荣根),资深评论家,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出版长篇小说16部,评论23部。小说《底蕴》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大奖赛二等奖。长篇小说《冲出北大荒》《返城归来》获中国知青作家杯征文大赛第一届、第二届一等奖。曾任浦东新区作协文艺评论委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音文学策划中心</p><p class="ql-block">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p><p class="ql-block">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p><p class="ql-block">2025.7.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