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红色故事 激发奋进力量|记菏泽市曹县抗战老兵李长生 文/孙智敏

全景曹州

<font color="#ed2308">讲好红色故事 激发奋进力量|记菏泽市曹县抗战老兵李长生<br>文/孙智敏</font><br><br><font color="#167efb">2025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山东菏泽市干部群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讲好红色故事 激发奋进力量(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font><br><br>文中写到:<br><br>还邀请抗战老兵李长生给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分享革命经历。<br><br>  “爷爷,上战场您害怕过吗?”李佳硕抛出心底的疑惑。<br><br>  “上战场,保家卫国,咱就不能害怕!”李长生说,“当时只有一个信念,上阵杀敌,决不退缩。”<br><br>  李长生出生在菏泽。1943年5月,目睹日军滔天罪行的李长生投身革命,先是在八路军的地下炸弹厂工作,淮海战役后被编入第四野战军并随部队南下。<br><br>  “您还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战斗吗?”交流中,李佳硕追问。<br><br>  1943年秋,日本侵略者对菏泽的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意图摧毁炸弹厂。李长生和战友们担负起保卫炸弹厂、诱敌离开的重任。“为了引开敌人,我拉开手榴弹,朝敌人扔过去。面对日军扫射,我没有退缩,别在我腰部的搪瓷碗被日军的子弹打了一个洞。”李长生回忆,最终他和战友们一起,引开敌人并成功脱险,保住了炸弹厂,打了一场漂亮仗。<br><br><br>李长生近照 宣统二年地图,小李寨位置 李长生,1928年10月出生于曹县三区小李寨一个贫苦家庭,姊妹6人,排行老三。9岁那年,父母患病双双撒手人寰。后因霍乱瘟疫传播,老四、老五又被夺走了生命。逃过瘟疫劫难的李长生,被迫投亲到姥姥家居住,靠乞讨为生。<br><br><br><br> <br><font color="#ed2308">一家五口参加革命,李长生(右)和哥哥1945年合影</font> <br><br>“右边的是我,左边的是我哥哥,他比我大三岁。”李长生指着一张照片对记者说,这是一张拍摄于1945年的老照片。“我三个叔叔,加上我们兄弟二人,我们一家五口人参加了革命。你现在到‘红三村’附近打听‘五员官’,大家都知道。”<br><br>12岁参加革命,冒死生产急需的弹药<br><br>12岁那年,他打听到曹县大寨、白茅村一带八路军的冀鲁豫支队五大队招收小兵的消息,便找到这支部队的第五大队驻地大寨集,报名央求参军。领导看他年小体弱,跟不上行军大队,只得把他分到后方兵工厂。成了一名兵工战士,生产手榴弹和地雷等。<br><br>那个时候,敌人想尽办法寻找和破坏我方兵工厂。日本鬼子扫荡到大杨湖(今属牡丹区)一带,挨家挨户砸门寻找兵工厂,把村中老百姓集中起来赶进大水塘里淹,逼着老百姓交待兵工厂、八路军伤病员的下落和线索。而老百姓宁死也要保护兵工厂、八路军伤病员。为阻击日本鬼子对曹县一村庄的扫荡,李长生和战友们在鬼子大队必经之路预先埋设地雷。有一天,李长生在一村庄执行任务时遭遇3名鬼子兵,他只身一人英勇与鬼子兵展开巷战。鬼子把他围进一个胡同,嗷嗷地扑了进来。情况万分危急,他急中生智,翻过一道道院墙,钻进村寨外海子沟。鬼子在后面紧追不舍,嗷嗷地开了三枪。李长生边跑边掏出一枚手榴弹,使出全身力气朝着二十多米外的鬼子甩了出去,轰地一声将鬼子炸飞了。回到八路军兵工厂的李长生,此时他才发现自己身上悬挂的一只瓷碗被击穿了一个大窟窿。<br><br>“鬼子来到时候,我们没地方躲藏,无奈之下,夏天藏庄稼地,冬天挖沟藏沟里。”李长生说。“有一年夏秋之交,高粱都出穗了,我去送信,坐在高粱地头休息。我一边休息一边用小刀在地上划,遇到了一个排的汉奸。由于高粱太高,等发现他们的时候只剩下四五米了,我不敢跑了,就坐在原地不动。一个汉奸说‘排长,这么热的天,咱们也坐下歇会吧’。”李长生前后左右坐了很多汉奸,由于他当时年龄较小,汉奸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一开始双方相安无事。“后来他们发现我腰带上别着的手枪,一名汉奸一把抓住我的头发,我急中生智用小刀扎向他的脚面。他一松手,我站起来就跑,一边跑一边胡乱开枪。后来听说打伤了几名汉奸。”<br><br>制造地雷、手榴弹打击鬼子的嚣张气焰<br><br>制造火药和爆炸装置过程中,时时处处都有生命危险。有一次轧药,拉碾子的骡子惊了,骡蹄子踢到碾盘,铁掌触到了火药引起爆炸,一下子把碾辊炸飞了十几米远,牲口被当场炸死。炸伤的人,身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急忙跳进水里,衣服粘贴到烧伤的皮肤上,揭衣服时一条一条的皮肉从身上带了下来,痛苦的死去活来。那时又没有药品医疗,炸伤的战友不几天人就不行了。<br><br>制作地雷时曾发生爆炸 12位战友被炸身亡<br><br>制造火药和爆炸装置,轧药危险性很大,往地雷里边填药、捣药的危险性更大。他们制造的大地雷有几十斤重,小地雷也有十几斤重,往里边填药、捣实,这些全靠战友们手工操作。有一天,李长生和战友们一起为赶制50枚地雷,一名战友在用木棍捣实地雷药品时不慎引燃了火药。这一下不得了,引起了大爆炸,当场12位战友被炸身亡,其中一位还是他姥娘村上一块来参军的战友。望着一个个牺牲的战友,李长生幸运躲过此劫。<br><br>解放菏泽城立下大功,“攻克菏泽城,是我配制的炸药!”<br><br>1949年10月份的一天,李长生和所在的八路军兵工厂的技术骨干接到了挖地道实施爆破攻菏泽城的任务。当时,在菏泽城南门外一户人家,战士们挑灯夜战,悄悄向城门方向挖地道,待地道挖好了,然后堆进炸药去实施爆破。李长生接到配制炸药的任务后,冒着生命危险,与战友们一道研究配比,反复做试验,确保部队攻城大局。10月29日,一声巨响,恰似地动山摇,爆破成功,八路军大部队攻克菏泽城,歼敌4300余人。谈起这段战斗往事,李长生老人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自豪地说:“攻克菏泽城,是我配制的炸药!”<br><br>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br><br>李长生跟随大部队先后参加了张家口、菏泽、郓城、定陶、曹县、羊山战役,从淮海打到江南,一直打到解放海南岛。他也从二野转到四野,从一名爆炸骨干成长为四野41军炮兵团加农炮连连长。后来李长生是以运输兵的身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时任副连长。1952年10月,李长生结束任务回国。<br><br><br><br> 这张照片是1951年7月30日抗美援朝战场上拍摄的,身穿军装、头戴军帽,倚坐在一辆运输汽车上。 朝鲜人民赠送的钞票 他曾经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额头、腿部、腰部至今还有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疤。在他的额头上,有一处淡淡的伤疤,他说那是他第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的腿部有清晰可辨的伤疤,他说那是第二次严重负伤。1947年6月羊山战役时,一枚弹壳崩到了李长生的腹部。因为战斗紧张,他当时没有太在意,后来这枚隐藏在体内的弹壳与皮肉连续摩擦,将胆管磨穿,严重破坏了胆囊。“胆管、胆囊发炎后,我脸部焦黄,当时也不太懂。新中国成立后,我被送到武汉治疗,胆囊后来被切除。”<br><br><br>武汉人民慰问功臣 <br><br>“李长生同志在立功运动中,积极工作、成绩卓著,荣记二等功,特给此证,以资鼓励。”在他的家中,保存着一张冀鲁豫军区供给部1947年7月七日颁发的《功劳证》。<br><br><br> 英雄暮年:精神矍铄,生活幸福<br><br><br>2025年2月3日,99岁(虚岁)李长生,在家人和景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以稳健的步伐登上武当山风景区<br><br>李长生,一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先后荣立二等功、四等功、三次大功、三次小功。他的一生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也是中国百年变迁之见证者。他的故事如同一幅厚重的画卷,记录着中国从苦难走向复兴的峥嵘岁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他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用鲜血和信念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br><br>如今,虽已至耄耋之年,但李长生依然精神矍铄,生活幸福。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干练作风,把战争年代的珍贵物品保存下来,布置成小型 “革命博物馆”,传承红色精神。<br><br>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李长生关怀备至,时常派人看望他,关心他的生活状况和身体健康。他的经历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人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br><br><br>作者简介:<br>孙智敏,曹县第三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山东省骨干班主任,政协菏泽市第十六届委员,曹县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菏泽市人民检察院监督员,曹县人民法院陪审员,2022年山东省表现突出人民监督员,曹县爱心使者,知名乡土文化研究学者,曹县头条号大V(今日头条号:老虎69090)。<br><br>编辑:马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