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上午老俩口乘二十分钟高铁,就从这湖(巢湖)来到了那湖(芜湖)。</p><p class="ql-block">芜湖依山傍水,山明水秀,浩浩长江东去,淼淼青弋南来。芜湖有着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和中国最大规模的青铜采冶遗址。春秋初设鸠兹邑,西汉始置芜湖县。六朝时为江东重镇,南唐时有繁昌御窑。宋元以降,日渐繁华,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江东名邑”、“吴楚名区”的美誉芜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500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芜湖还是近代江南“四大米市”之首。</p><p class="ql-block">我是第一次来芜湖,先生1975年来芜湖造船厂接船回三都港,一晃已经半个世纪。</p> <p class="ql-block">下午二点我们老俩口开启了打卡芜湖博物馆的参观。</p><p class="ql-block">芜湖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占地面积39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馆中藏有繁昌人字洞动物化石、清瓷羊尊、吴王光剑、楚国金币等藏品。</p> <p class="ql-block">踏入芜湖博物馆,仿佛打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千年江城的故事徐徐展开,每一件展品都是时光的见证者,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带给我无尽的震撼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复原的老街场景。这里再现了芜湖老城区的生活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旧时的芜湖街头。走在青砖铺就的小路上,看着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氛围。这些店铺包括茶楼、酒肆、药房等,每一间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让我们仿佛穿越在古代的市井之中。</p> <p class="ql-block">芜湖也是徽商的聚集之地。这个展区通过各种文物和图片展示了徽商的历史背景、经营方式和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鸠兹春秋-水韵芜湖-芜湖历史文物展”,展出石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等各类藏品600余件,完整呈现了芜湖从旧石器时期至1949年解放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这里主要展示的是芜湖地区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新石器时代。是明清民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青铜器、陶瓷器、玉器和木雕等精美工艺品,它们造型独特,纹饰精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青铜器散发着神秘而庄重的气息。那些纹路细腻、造型独特的鼎、尊,仿佛穿越千年,将商周时期芜湖先民的智慧与技艺呈现在我们眼前。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艺术的结晶,承载着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神灵的敬畏。透过这些青铜器,我们仿佛看到了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祭祀祈福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吴王光剑乃春秋时期文物,剑身修长,中脊起棱,两侧刃部锋利,剑首为圆盘形,内有同心圆纹,剑格两面饰有兽面纹,剑身近格处有错金铭文“攻吴王光自作用剑”,是研究春秋时期吴国历史和青铜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芜湖博物馆的丹阳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精品。圆形,直径11.5厘米,重315克。带铭为篆书阳文“汉有善铜出丹阳,和已(以)银锡清且明”,围栉齿纹,缘饰锯齿纹、云藻纹。</p> <p class="ql-block">青瓷羊尊是西晋时期的文物,由芜湖市民孙礼宾于1973年无偿捐献。它长25厘米,宽14厘米,高21.1厘米,胎质灰白,色釉青绿,整体作跪伏状,身躯肥壮,昂首张口,羊头堆刻双角,双眼炯炯有神,牙齿与胡须刻画写实而精美,羊头上布有一个圆孔,腹部装饰刻划纹、圆点纹、卷曲纹,肩部及后背有四个条形系,是其他青瓷羊尊中所未见的,是六朝时期江南地区青瓷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瓷枕其上造型为两只摩羯,摩羯来源于佛教,是几种动物拼凑而成的具有吉祥或崇拜意义的形象,体现了当时的宗教文化与制瓷工艺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镜钮外有四只鸾鸟,双翅振起,口衔长长的绶带同向飞翔,婀娜多姿。四鸾分为对称两组,一对体型稍大,绶带下缀有流苏,另一对体态稍小,绶带下缀有两朵含苞待放的莲花。铜镜边缘灵芝与蜂蝶相间成趣,充满着青春自由和爱情的欢乐。铜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芜湖地区的矿冶有着悠久的历史,南陵大工山古矿冶遗址的开采、冶炼和铸造,其规模之大、延续之久,全国罕见。</p><p class="ql-block">芜湖地区的矿冶铸就了我国的青铜文明,为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芜湖自古铁冶业发达,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芜湖铁画以锤为笔,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技艺高超。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将山水、花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既有国画的神韵,又有独特的金属质感,彰显着芜湖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创造力。这些民俗文化是芜湖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城市文化的根脉,它们让我感受到了芜湖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人文情怀。</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芜湖博物馆,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座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收藏之所,更是芜湖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它让我们对芜湖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厚的感情。从古老的岁月到现代的辉煌,芜湖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却始终充满活力。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人走进芜湖博物馆,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共同守护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打卡广济寺。广济寺始建于唐代,被誉为"小九华"。</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殿宇依山构筑,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又称“山门”)、药师殿、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地藏殿、广济寺塔,共有88级台阶,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塔坐落于“九华行宫”后院。该塔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高五层,飞檐铁马,八面玲珑,每层外墙嵌着佛像砖雕。</p> <p class="ql-block">地藏利成金印相传唐开元七年(719年),24岁的新罗太子金乔觉云游中华抵芜湖,先到褐山,后到赭山,曾在此开坛讲经说法3年,后定居九华,世称金地藏。唐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为九华行宫颁赤砂金印一枚,重八斤八两,印纽饰以九龙戏珠,刻阳文“地藏利成方印”,另刻有“唐至德二年”字样。旧时凡朝九华山者,必先于此尊请“地藏利成金印”之后再去九华山,故其又有“小九华”之称,为佛教朝拜圣地,历来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示壁图的铜壁画像</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乃赵朴初题字</p> <p class="ql-block">芜湖古城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南部,面积约30公顷,是中国文化遗址,也是芜湖城市的城脉、商脉和文脉的发源地,同时也是长江流域现存极少的位于市中心依然能完整保存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肖家巷是明末清初画家萧云住的地方,这里也是明清时期达官贵人的聚集地。现在大家看到这个建筑主要是中西合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宣春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模范监狱旧址,看到有人进出,一打听是学习参观的,游人免进。监狱建在原芜湖古城内,民间有大清监狱的说法。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初为安徽省省立第二监狱,是当时安徽省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监狱。抗战时期,芜湖陷落,日军在监狱内设有水井架及水牢。解放后为安徽省第一监狱,1965年前后停止使用。模范监狱是一处规模较为庞大的建筑群,平面布局以十字楼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占地面积3389.11平方米。在监狱东边,另建有看管房一座,砖混结构,二层,占地面积162.13平方米。芜湖模范监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成的模范监狱之一,体现了近代狱制发展过程,对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制等情况都具有史证作用,是研究我国法制史的重要资料。2012年7月,模范监狱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金马门</p> <p class="ql-block">金马门下就是文庙所在。正在修缮中。文庙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为文人读书、祭孔之地,也是芜湖历史上第一所官办最高学府。如今文庙区复建建筑采用乾、嘉年间芜湖地域传统公共 建筑做法; 学宫区复建建筑采用明早期芜湖地域传统公共建筑作法; 庙前广场复建建筑采用明末清初芜湖地域门、坊传统作法。地面玻璃罩子下的可能是文物,中间可能是古道被栏杆保护着,再往前走就是文庙。</p> <p class="ql-block">长虹门</p> <p class="ql-block">登上长虹门城门就可以俯瞰古城全街貌。</p> <p class="ql-block">下了长虹门我们来到能仁寺。能仁寺始建于南唐,最初叫“古城院”,北宋时改名“承天院”,宋徽宗赐名“能仁寺”,还分为东、西两寺,一度成为芜湖四大名寺之首。宋元时期,寺内的“御书阁”藏有宋真宗御笔和蔡京书籍,地位尊崇。</p><p class="ql-block">能仁寺元末毁于兵火,此后几经兴废。清朝光绪元年改成关帝庙,后来又加了岳飞塑像改称“关岳庙”。新中国成立后原址改建成胜利电影院,2002年开始重建,2023年竣工。我国著名古书画家杨新先生题写了"能仁寺"匾额。</p><p class="ql-block">能仁寺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珈蓝殿,观音殿和市佛教协会辦公楼。</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边的青弋江。芜湖古城修旧如旧、建新如故,使来古城的老人看了有回忆,新人看了有记忆,这也就是古城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芜湖游进入尾声。在酒店用好晚餐后,我们下楼打卡了芜湖新晋“十里江湾”网红景点。景点与入住的华邑酒店一路之隔,从房间远眺,十里江湾滨江大道偎依在长江边,逶迤延伸十公里。滨江大道两侧树木成荫、郁郁葱葱,杨柳低垂、鲜花怒放。漫步十里江湾微风习习,江鸥袅袅;夕阳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和路边的高楼相映成辉,煞是好看、迷人。</p> <p class="ql-block">芜湖十里江湾是芜湖市的一处公园,位于弋江区长江沿岸,北起青弋江、南至澛港大桥、东靠长江大堤。万里长江奔流入皖,在芜湖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的弯,十里江湾由此得来。夜幕降临后,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的十里江湾,岸边的高楼亮了起了璀璨的景观灯,古老的中江塔在灯色的照映下,焕发出了别样的活力,与不远处充满现代感的鱼桥交相呼应,成为芜湖这座历史名城的一张崭新名片。</p> <p class="ql-block">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一直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此塔为风水塔,建于此处"以镇水口",还具有灯塔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在水路运输颇为重要的明清,塔下船舶进出,繁忙异常。</p> <p class="ql-block">短短三日二夜芜湖游顺利结束了。在满满的收获中也留下了一点遗憾。1975年5月先生曾因到芜湖造船厂接收新军舰生活过三个月,对这“半城山半城水”的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原计划故地重游的,可是船厂已搬迁至对面的江边,计划只能作罢,但这座城市的山水风光、人文底蕴和烟火气息,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间。它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又有现代都市的活力与繁华,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