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1日下午,娄烦中学党员年轻干部来到三元村那处“八路军120师358旅指挥部旧址”进行党性教育学习,站在牌匾面前,年轻党员们感受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门口两盏红灯笼随风轻晃,像是在默默守护那段岁月。大家整齐地站好,手拉横幅,“学思践悟强党性 清风正气润初心 娄烦中学年轻干部党性教育活动”几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从那幅壁画中走出的战士们,正注视着我们,见证着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走进屋内,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让人瞬间安静下来。那些泛黄的画面,记录着那个年代的坚韧与信念。屋内还摆放着老式电视机和纺车,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地上的生活用品虽已陈旧,却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历史温度。这里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简朴与厚重,让人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走出院子,一座老旧的砖瓦建筑映入眼帘,墙上写着“八路军358旅司令部作战科旧址”的标牌。门旁堆着杂物,地面上杂草丛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远处的山体与植被相映成趣,让人不禁想象当年这里紧张而有序的作战场景。</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一扇老旧的木门静静伫立,门上贴着“八路军358旅司令部侦察科旧址”的红牌。门框由石头与木头拼接而成,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侦察故事。门上的红色涂鸦虽已褪色,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沉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墙上一幅黑白素描风格的壁画吸引了我的目光。几位穿着军装的战士在山间行走,背景是树木与山丘,墙角部分已经有些剥落,却更显真实。我们再次聚集在传统建筑前,手拉党旗图案的红色横幅,阳光洒在每个人脸上,庄重而坚定。</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壁画描绘着士兵们在山间讨论的场景,其中一人正在讲话,背景烟雾缭绕,仿佛置身战场。我们站在“刘家湾革命旧址”前,红色灯笼随风轻摆,门前的信息牌静静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废弃的砖瓦房静静伫立,墙上挂着“八路军358旅政治部旧址”的红牌。部分墙体已经坍塌,露出内部的结构,周围的绿色植被为这片荒凉增添了一丝生机。我仿佛能听见当年政治部里激昂的讨论声,那些理想与信念,在这里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幅描绘人们聚集交流的壁画映入眼帘,背景是山川与树木,人物穿着传统服饰,似乎在进行某种庆祝活动。我们走进一间拱形墙壁的房间,墙上挂着历史人物的照片,屋内有床和小桌,光线透过窗户洒进来,仿佛时光在此刻凝固。</p> <p class="ql-block">我们再次聚集在古建筑前,手持党旗合影留念。屋内展示着地图与照片,墙上挂着人物肖像,旧式家具与暖气片静静摆放,简朴的环境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织布机旁,老式家具与墙上照片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合影,背景是“八路军358旅政治部旧址”的红色标识牌。我们穿着整齐,面带微笑,但那份庄重与敬意却深深印在每个人心中。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年轻干部们,也在这样的地方,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站在传统建筑前,墙上“看天下谁能敌”的标语格外醒目。红色灯笼装点着门前,我们再次拉起横幅,记录下这段难忘的旅程。另一块标语上写着“356旅旅长张震中与政委李卓、政治部主任金如贻在娄烦县活动”,绿植与蓝天映衬着这座建筑,仿佛历史从未远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