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制作、诵读:蔷薇侠</p> <p class="ql-block"> 天堂太寂寞,地狱太复杂,所以我坠落人间…</p><p class="ql-block"> “上帝”给我的概念,就是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因此对他一直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尽管多年以前就祈望上帝能关照我,我也说过,愿意做他忠实的信徒,但我没有任何行动,没有一点诚意,只有自私的索取,真真是亏欠了上帝!</p><p class="ql-block"> 如今,人生的路已快走到尽头,我才彻底明白,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别人不能替你去丈量一寸一厘的土地,所以不指望上帝还能给我带来什么,何况我也没任何资格要求他!</p> <p class="ql-block"> 今天,第一次陪妈妈来到教堂,那么简陋,那么杂乱的地方,(教堂设在杨行镇街北端,粗一看,与普通的大礼堂别有区,没有哥特式屋顶,也没有罗马式的廊柱,环视教堂,上下二层。布置如电影院,但设施简陋,前面是高出地面数米的讲台,约20平方米)却聚集着那么多虔诚的灵魂,围绕在上帝的神灵之光里,虔诚的崇拜,虔诚的信奉!我想:上帝在这里复活了!</p> <p class="ql-block"> 去时,我在包里装了一本《卫斯理科幻小说精品》,意图在那个陌生领域里消磨时光,又不失陪妈妈的意愿……</p><p class="ql-block"> 难道上帝真的有神灵?难道他的魅力真的能四射?叫你无心浏览超出现实的境界?叫你心灵整齐的归属那空泛空洞的“阿门”声声?——穿宽袖的白衣人组成唱诗班,使人感觉是天使降临,台上台下,同声赞美着上帝,歌声庄严、平和、优美,伴奏的钢琴师很专业,气氛令人感动,尤其结束时唱“阿门”,发音平缓、虔诚、深沉,颇有宗教意味,令我想起舒伯特的“圣母颂”。不管“我们与耶苏一起受罪”的意义在哪里,但欣赏赞美诗合唱确属享受,令人愉悦。在“神爱世人”的十字架下,讲经人慷慨激昂,声音宏亮,她引经据典,时而高举双手,时而微闭慈目,形象十分生动,对于圣经上的语录故事,如同家里的事一样熟悉,背诵如流,令人叹为观止。我听到最多的词句便是“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使我感受了基督教义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义。最后,“长老”举起双臂,状如耶酥钉在十字架上蒙难的姿态,高声朗诵,响彻教堂,最终,千余人齐声祷告,轰隆轰隆的声音撞击着四壁颤颤巍巍。赞美诗最后四句“阿门”音连绵不断……“礼拜”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莫名,我会浑身燥热,脸颊发红,目睹一幕幕流程的进展,我的心,我的魂被那个氛围紧紧的收拢,接下来,我身不由己了,在“赞美诗”起伏的旋律中,在“圣经”丝丝入雨的滋润中,在“祈祷”声声的意愿中,我整个人漂浮出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