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5日上午,我们从钟塔下来后,就沿着码头这边的海岸信步向威尼斯岛西北部威尼斯双年展公园走去。</p> <p class="ql-block"> 沿途码头很多,停着各式船舶。</p> <p class="ql-block"> 维瓦尔第故居,就面朝大海。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是一位意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维瓦尔第因长有一头红发,被称为“红发神父”。主要作品有《四季》等。1741年7月28日,在维也纳,维瓦尔第因病离世。</p> 蜿蜒繁忙的威尼斯水道,我们正前往位于威尼斯主岛东端的威尼斯双年展公园。 临水的咖啡厅随处可见。 <p class="ql-block"> 我们就沿着大运河的岸边向东步行着,威尼斯其实不是很大,除了岛与岛之间需要交通工具外,其他地方在本岛基本上就靠腿了。</p> 越向东走去游人就渐渐地少起来了。 这是威尼斯海军历史博物馆。海军博物馆位于军械库,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曾是威尼斯海军生产的心脏地带。军械库促进了威尼斯共和国在海洋上的统治地位,它是一个先进高效的造船厂,率先采用大规模造船技术。博物馆本身位于一座16世纪的建筑内,最初是作为海军装备的粮仓,为威尼斯的庞大舰队提供支持。作为重要的建筑样本,它体现了威尼斯人工程学中的独创性和物流能力。<br> 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造船工人、商人和军事战略家的氛围中,他们积极致力于扩大和保护威尼斯在海上的霸主地位。<br> 海军历史博物馆门前的巨型船矛。 威尼斯海军历史博物馆。今天闭馆没能进去参观。 海军历史博物馆边上的意大利冰淇淋别有风味,来到这里是必须要品尝一下的。 在岸边停泊拉客人的双体帆船(船上喝酒用餐)。 <p class="ql-block"> 进入威尼斯双年展公园前的街区了。这边游人过来的比较少,而且近期也没有活动举办,所以本地人还算是比较多一些。</p> 古老的街道和建筑。 威尼斯双年展小公园里正在展示着画家的作品(不知名)。 <p class="ql-block">小公园里的美术作品。</p> 飞狮手持圣经是威尼斯的主要标志。 狮子是当时权力的象征。 威尼斯双年展公园的入口之一。威尼斯双年展开创于1895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富盛名的文化组织之一。威尼斯双年展站在研究和推广当代艺术新趋势的最前沿。威尼斯双年展包括以下6个分展:威尼斯艺术双年展(1895)、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980)、威尼斯电影节(1932)、威尼斯双年展舞蹈节(1999)、威尼斯双年展音乐节(1930)和威尼斯双年展戏剧节(1934)。威尼斯双年展在奇数年(如2013、2015)为艺术双年展,在偶数年(如2014、2016)为建筑双年展,双年展历史被记录在当代艺术历史档案馆(ASAC)中。 公园内的每一座雕塑都有一个说法和一个故事。我们毕竟是游客来去匆匆的,说白了就是打卡,这方面好像也没必要深究了。 海鸟任意自由地在这里飞翔而不被打扰。这里的鸽子可以在面包房里在购买早餐面包的人的脚底下从容地觅食而不被惊扰! 被海水拍打的水边雕塑! 公园里矗立的雕像都是和威尼斯历史有关的重要人物。 这又不知道是哪位统治者的雕塑了。 从公园出来我们又走北线,向海军军械库方向走去。 街巷里的市民生活可见一斑,也像上海的弄堂里那样这样晾晒着衣物。不只是上海等地有着万国旗似的晾晒,威尼斯也是一样的当仁不让,这就是人间烟火气吧。 古老又狭窄的两者床单小巷。 入户门的装饰颇有特点吧? 我们走了不寻常的路也看到许多类似于这样的景象,这是旧电池、废瓶盖、软木塞等的手机方法。 我们已经来到海军军械库的外墙处了。城堡外水道停泊着很多条私家船,没跟木头桩子就是拴船的柱子。 军械库城堡外的水道,看着是不是有点像中国宫殿周边的护城河? 水道旁斑驳的红砖墙,斑驳的墙面上仍然装饰着盆花。 前面就是海军械库的水道入口了。 这时候从运河方向驶来一艘军用快艇。 军用快艇直向海军军械库水道入口驶去,军械库现在是旧址也是现在海军的一个军营。 标识权利的飞狮在政府和军队的建筑上不可或缺。 海军军械库的水道入口处岗楼。 军械库水道入口。 海军部步行出入的正门,现在紧闭着,估计是改用其他路径步行出入吧。 这只狮子的造型很有特色。 这只狮子不知参照的是哪里的狮子做成的,还有墙上那个小龛里的人像。 卧狮。 像这样的水道就很窄了,不知道是不是单行线了。几乎无法错船。 水道两旁的住宅楼窗户处很多都这样装饰着花盆。 走着走着就到了饭点了,有点又累又饿了。就在这里解决一下吃饭的问题吧。这家餐厅是意大利本地菜,游客很少,因为不在中心区域! 餐包。 餐厅内几乎没人在座,欧洲这边所有餐厅,所有食客基本都是先紧着室外遮阳棚下的餐位就餐,室外都坐满了,才回进到餐厅里去就餐,我试过很多次,在巴黎、比利时等地方几乎都是这种习惯,在餐厅外几乎都是面向路人的方向坐着,除非一起用餐或者喝酒的人数比较多才会围着餐桌落座。 这是意大利人的饮料,其实是一种简单的鸡尾酒,很好喝!本来回国想自己也调着喝解暑气很好(冰镇)!但是回了国没了那种氛围,也就想不起来了! 意大利海鲜饭。 汤。 墨鱼意面。 账单,今天好像还有了折扣!六折后的价格,女儿一路寻着本地风味和特色找到这家本地餐厅的,没想到还有快乐时光。一百欧元,很实惠的价格了! 铁艺窗饰。 饭后走着走着我们又快到了中心区了。 在威尼斯去各个地方基本都用的是高德导航,远比谷歌的地图好用百倍,我的朋友在比利时开车带我们去奥斯坦德海滨和布鲁日、根特都是用的高德导航。 教堂的偏门(不知名)。 教堂内部 虽然进来转了一圈也不知道是什么教堂,但在欧洲但凡是教堂就很精致甚至奢华! <p class="ql-block"> 出了教堂往中心区走就得过桥。</p> <p class="ql-block"> 威尼斯一共有四百多座桥,把城市串联起来。</p> 门禁——对应着住户的房号。 狭窄的巷道。 威尼斯的玻璃制品和面具是举世闻名的。 靠近圣母玛莉亚教堂转进一条长巷便会看见 Libreria Acqua Alta 沉船书店。 走着走着我们就到沉船书店了。每年冬天 11 月至隔年 3 月为威尼斯的高水位期间,在这里许多地势较低洼的街道与房屋都有可能被浸泡在河水中。当时 Libreria Acqua Alta 的老板正苦恼着要为书店取什么名字,碰巧的朋友提醒了他,说道:「你要小心水位高,水会淹进店里。」,因而诞生了 Libreria Acqua Alta(淹水的书店),libreria 在意语中意思为书店,acqua 及 alta 则分别指称「水」以及「高处」。为了防范淹水而将书装进贡多拉船中,原先的困扰竟也成就了浪漫,如今人们在此挑选书籍并坐在运河旁阅读,时而望向外面,与划着贡多拉船的船夫相望,如此景象即使会让双脚浸湿也仍享受其中。 没想到书店里居然是很拥挤的,购书、打卡的游人们络绎不绝、摩肩继踵的进进出出很是有人气。 这里购买书籍,没有分门别类都是随意摆放的,浴缸里、贡多拉里随处都是,这简直就是在寻宝! 成堆的书由地上堆叠而起,有一些则盛装在浴缸及凤尾贡多拉船里面。再深入店内,见到了一道用被水淹过旧书所堆砌而成的楼梯,如此特殊的陈列方式,不禁让人好奇这间小书店背后的故事,爬上了这道书卷气息浓厚的阶梯准备一探究竟。大家都很有秩序地排着队走一趟这座用书籍堆砌起来的台阶留影打卡。 这些都是水浸泡过的书籍,就这么堆放着。 从沉船书店出来我们继续往前走着,依旧是沿着水道而行。向学院桥方向走去,哪里是大运河最佳打卡地。 又来到一处教堂门前,规模看着可不是小堂了,门前的广场可不小。 教堂内部依旧富丽堂皇! 教堂大门两侧外墙上镶嵌着几句石棺,不知是哪位威尼斯先贤的归宿。 <p class="ql-block"> 教堂广场。</p> 你看着很有透视感吧?但这些都是按照蓝本雕刻出来的,在意大利很多立体的图像都是画出来的。 立体雕刻。 水道三岔口! 狭窄的水道繁忙的贡多拉! <p class="ql-block"> 钟楼。</p> 前面就是威尼斯最负盛名的里亚托桥。里亚托桥建于1180年,原为一座木桥,1580~1592年改建为石桥,是威尼斯的象征。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上中部建有厅阁,两侧店铺林立,销售各种纪念品和特产。这里每天有很多游客,既可从桥上眺望运河,又可在两侧的商店购物,完全沉浸在威尼斯气氛中。其中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 这是威尼斯大学的门口,门楣上被抗议的学生喷上了血色,目的是抗议以色列屠杀加沙百姓。 <p class="ql-block"> 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 学院桥上打卡大运河。</p> 威尼斯大学美术馆,女儿进去看展览了,我和夫人就在学院桥附近徘徊,等她看完展览出来一起回酒店。 我俩溜达着,突然天降大雨,我们就跑到大学边的酒吧里来避雨顺便喝点饮料。酒保很专业在那里花式调酒。 <p class="ql-block"> 花式调酒秀!</p> 装饰调制酒杯。 喝了一瓶冰镇啤酒还有冰淇淋一杯。 雨一直在下,我们在威尼斯出门基本都带着雨伞,欧洲的天气属于地中海气候的多,多雨多湿。尤其是威尼斯这座水城,其实就是坐落于潟湖之中的一座城市。 我们又回到圣马可广场,这会儿华灯初上,游人因雨估计都跑到室内或者酒店里去了。 我们依旧寻味找到这家披萨店,吃吃有特色的本地披萨。 开胃小食品。 啤酒仍就是开胃饮料!因为到了欧洲不喝红酒和啤酒那真是浪费时光了。 这就是本地的披萨! 还有这样的。 餐馆这座建筑起码百年,内部很低矮!也很拥挤!必须直着腰坐着,否则有人路过就过不去了,而且还要预约位置! 出来后再看,餐馆的位置也够偏僻的吧?但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有道理的,而且大多是本地人捧场喔。 饭后我们就回到民宿,准备结束今天的行程了。 这会儿,出了市政厅楼下的餐厅酒吧,其他地方已经是夜阑人静了。我们也就歇了,明天应该是去玻璃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