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书新章——当代军旅书法家张济海与爨八体的传奇

书法有道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笔走龙蛇书新章——当代军旅书法家张济海与爨八体的传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常青</p><p class="ql-block">在当代中国书法的广袤星空中,张济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创新精神,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一位有着深厚军旅背景的书法家,他不仅在笔墨之间展现了军人的豪迈与坚毅,更凭借着独创的“爨八体”,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济海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莘县,自幼便与书法结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笔墨纸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幼年时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书法,从此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魅力的艺术之路。15岁时,张济海凭借着出色的书画特长被特招入伍,开启了他长达40多年的军旅生涯。军队生活的历练,不仅塑造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更为他的书法注入了豪迈雄浑的气质。在紧张的军旅生活中,张济海从未放弃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探索,他将对书法的执着融入到日常,用笔墨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济海的书法艺术成就斐然,而他最具代表性的创举便是开创了“爨八体”书法。爨体书法,原本就以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分为大爨(《爨龙颜碑》)和小爨(《爨宝子碑》)。大爨雄浑大气,小爨隽逸灵动。张济海不满足于对传统的简单继承,他深入研究爨体书法的精髓,同时广泛涉猎篆书、隶书、行书、草书、飞白书和漆书等多种字体,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将这些不同字体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爨八体”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爨八体”集大爨之雄浑、小爨之隽逸,融篆之古朴、隶之稳健、行之流畅、草之奔放、飞白之洒脱、漆书之独特于一体。在笔法上,“爨八体”保留了二爨字特有的“翘头横”“竹节竖”与“三角点”,这三种独特的笔画形态,使得“爨八体”在众多书体中辨识度极高。“竹节竖”挺拔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每一笔都像是军人笔直的脊梁,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翘头横”给人一种向上取势之力,又象微笑时上扬的嘴角给人以喜庆之感;“三角点”则灵动多变,为整个字体增添了活泼的气息,如同战场上的灵动战术,充满了智慧与变化。尤其是“爨八体”“翘头横”的笔法形成鲜明特色,横画起笔处如剑刃出鞘,既见隶书的波磔意趣,又含魏碑的骨力峭劲,在结体上向上取势,充满了鲜活力与动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书法的审美角度来看,“爨八体”的诞生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创新。它打破了传统书法字体之间的界限,将不同字体的美感融合在一个字、一幅作品之中,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传统书法中,每种字体都有其相对固定的风格和审美范式,而“爨八体”却能在一幅作品中展现出多种风格的交织与碰撞,既有着篆书的古朴典雅,又有着草书的奔放自由;既有隶书的端庄稳重,又有行书的流畅灵动。这种多元融合的审美风格,使得“爨八体”作品在艺术表现力上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需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济海的“爨八体”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书法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拓展。他在创作中始终遵循“因义生情,由情赋形”的理念,根据书写内容的不同,赋予作品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例如,当他书写“厚德载物”这一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词语时,他经过反复学习《易经》,揣摩“厚德载物”之意,最终选择以隶书为基,吸收篆书、行书、飞白书的艺术元素,用书法艺术语言完美地表达出这句哲理名言的厚重、圆浑和沧桑的历史沉淀感 。这幅作品创作历经三载,每一个笔画都饱含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厚德载物”四个大字浑厚雄健,力透纸背,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文化重量,成为当代书法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被永久性地镌刻于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口,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书法的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除了“厚德载物”,张济海还有许多其他的代表作品,如“中国风”“中国龙”“照见即觉”等。“中国风”以魏碑为基,兼容行楷,墨迹淋漓,气势恢弘,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被北京奥组委作为活动主题,布设了中国风艺术长廊,并在北京各大通往奥运会场馆的地铁站内做了数百个大型灯箱展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气场 。“中国龙”则由两百六十多个不同的龙字组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甲辰龙年伊始,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连续展示三天,向世界显示了中国力量和精神,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和赞叹。“照见即觉”把“照见”二字合成一个形似的“觉”字,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和至高无上智慧,被誉为书法的颠峰之作,展示了张济海在书法创意上的高超水平和对中华文化的独特领悟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极高,在市场上也备受青睐。张济海的书法作品连续在瀚海、保利、太平洋、传是等各大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被海内外诸多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市场对创新书法作品的认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济海的艺术成就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他被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还被誉为“世界文化中国代表人物”“红墙艺术家”“中国馆藏级艺术家”和“世界艺术典范人物”等 。他的“爨八体”被收入新版《中国书法大字典》,这无疑是对其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标志着“爨八体”在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永久的历史记忆,为后世书家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书法理论方面,张济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完备的体系。他主张“神、意、形”相结合以神为主的书法本体回归,独创“天、人、书”合一的书法自然观、“德、识、技”一体书法人文观和“以意赋形”的书法创作观等 。这些理论观点不仅是他对自己多年书法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也为当代书法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一种书写技巧,更是一种与自然、人生、文化紧密相连的艺术表达。在创作中,书法家要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化修养和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到笔墨之中,才能创作出具有灵魂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位军旅书法家,张济海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军人的豪迈与恢弘之气。军队生活的磨砺,让他的书法线条更加刚劲有力,结构更加严谨稳重。他的作品中,既有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之气,又有对和平生活的美好向往。他用书法诠释着军人的情怀和担当,展现了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将书法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书法,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他的作品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济海在书法教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人才。他注重对学生书法基本功的训练,同时也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仅传授书法技巧,更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书法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他的学生们在他的指导下,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许多人已经在书法界崭露头角,成为了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新生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济海的艺术生涯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从一个热爱书法的少年,成长为一位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凭借的是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他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爨八体”,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内涵丰富,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当代书法的创新精神。他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不仅为书法界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相信张济海将继续以笔为剑,书写更加精彩的艺术篇章,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