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7日,在苏派课改人员的组织下,多名专家和众多教师齐聚江苏溧阳,共同开启费曼学习法之旅。</p><p class="ql-block">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今教育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涌现,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本次培训正是为了帮助大家更新知识储备、掌握实用技能和优化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质量提升系统4.0——四大核心课程操作培训》赋能教育成长,接下来,就把这些成长的印记,一一铺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高翔主任在会议开始时抛出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实现“真高质量,培养真高品质人才”?引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我们的质量提升和培养高品质学生的目标,首先我们需要三个核心问题:1.问题是什么?2.突破口和关键点是什么?3.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传统名校为什么好?传统弱校是什么弱?</p> <p class="ql-block">清楚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是我们深耕教育事业的根本前提,也是让每一份努力都精准发力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办真教育,真办教育,办真高质量教育。</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观看苏派课改教学实践案例,进一步体验主动学习课堂。感悟到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提升学习氛围和个体学习态度。</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通过实际课堂教学案例,明白了要实现《费曼学习法·主动学习课堂》,必须奠定两大基石:一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并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二是培养学生具备合作、复述及教授他人的能力。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赋能学校德育工作。</p> <p class="ql-block">构建班级文化,本质上是为班级打造独特的“精神内核”与“成长生态”,其核心原因在于通过文化的凝聚力、导向性和感染力,让班级从单纯的“学习场所”升级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共同体”。</p> <p class="ql-block">在乡镇中学教育实践中,生源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始终是制约德育实效与学生发展的核心难题。苏派教育理念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主张通过生活化、情境化的教育实践唤醒学生内在成长动力。费曼学习法以“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知识”为核心,本质是通过“输出倒逼输入”的互动过程实现深度学习与自我赋能。将二者融合于班组文化建设,既能破解乡镇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困局,又能让德育工作扎根于班级生活的土壤,形成“文化育人”的良性生态。</p> <p class="ql-block">班级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微观载体”和“落地抓手”,它通过营造浸润式的成长环境,将抽象的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参与、可践行的日常行为,从而让德育从“说教”走向“内化”。</p> <p class="ql-block">费曼学习法的四大课程体系内容是:《学生学习氛围与状态提升课程体系》</p><p class="ql-block">《学生学习所需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果》《费曼学习法,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评价驱动·激励赋能课程体系》。有了氛围、有了态度、有了能力,还需要建立能够让氛围、态度和能力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p> <p class="ql-block">“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而主动学习的习惯,本质是“把费曼学习法的“输出思维’拆解成可执行的日常动作”。当“起立坐下有章法、分工合作有角色、发言倾听有标准、衔接互动有温度”成为班级共识,课堂便拥有了“自我驱动”的底层逻辑,而习惯培养的核心逻辑就是从“刻意练习”到“自然迁移”。好的习惯不是束缚,而是让每个学生在“有规可循”中,更自由地思考、表达与成长,为高效课堂筑牢坚实的“行为地基”。</p> <p class="ql-block"> 看清事情的真相、洞悉事物的本质到底有多重要?</p><p class="ql-block">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人类自古以来就有飞翔的梦想,在发明飞机之前,无数人都尝试过飞翔,但都没有成功。因为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人要想飞起来必须得有翅膀,因为会飞的动物都有翅膀,所以人们认为会飞的本质就是“有翅膀”。于是大家就开始造翅膀,然后给自己装上,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但从来没有成功。直到有一天,有人发现了“飞机”的真相:会飞的根本原因不是有翅膀,而是要利用翅膀去借助气流产生压力差,飞机的真相不是“有翅膀”,而是“压力差”!</p><p class="ql-block">在发现这个真相之后,成功发明了飞机。把飞机的机翼做成现在的形状,使通过机翼下方的流速低于上方的流速,从而产生压力差,给飞机创造升力。</p><p class="ql-block">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只要没有洞悉本质、发现真相,所有的努力都将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p> <p class="ql-block">费曼学习法的魅力,在于它足够“实在”——不追求花哨的技巧,只聚焦“是否真正学会”这个本质问题。它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建构”,从“囤积知识”变成“灵活运用”。这种习惯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乡镇中学的德育困境,本质是“人的发展动力”问题。苏派教育理念为我们指明了“以人为本”的方向,费曼学习法则提供了“以输出促成长”的工具。当二者在班组文化建设中相遇,沉默的课堂会变得活跃,孤立的个体能联结成共同体,迷茫的青春将找到意义感。这种扎根于真实生活、着眼于个体成长的教育实践,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形式,却能在日复一日的班组互动中,让“立德树人”的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正如苏派教育名家李吉林所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费曼式班组文化建设,正是通过激活每个学生的“教与学”的潜能,让德育真正成为照亮乡镇学子成长之路的光。</p><p class="ql-block">将费曼学习法融入班级文化建设,能让德育工作从“单向灌输”变为“主动建构”,通过“输出倒逼内化”的逻辑,让学生在知识传递与思维碰撞中自然涵养品德,实现班级文化对学校德育的深度赋能。</p><p class="ql-block">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用发现的眼睛,去寻觅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新生的教师,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不断地尝试实践费曼学习法。把“教”当作“学”的延伸,用“输出倒逼输入”,同时让学生成为自己践行方法的“反馈镜”,让学生在“简单易懂”的课堂里真正爱上学习。</p> <p class="ql-block">编辑:刘娜娜 吴玉琴 王进芳 张强</p><p class="ql-block">审核:赵碧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