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窑洞见诗魂<br>2025年孟夏,我驱车至郑州巩义南窑湾村。步入杜甫故里,满目青砖黛瓦间,唐代风骨扑面而来。循着诗碑长廊前行,刻满《三吏》《三别》的石壁如一部立体诗史,战乱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泣血呐喊犹在耳畔 登临笔架山:明月照见赤子心<br>沿山径而上,形似笔架的峰峦渐显。立于山腰**怀杜亭**,但见洛水如带绕城,正是这片山水滋养了杜甫“会当凌绝顶”的凌云志。亭中石碑镌刻《月夜忆舍弟》,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忽而鲜活——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诗人,梦中尽是巩义清辉 山风掠过竹海,沙沙声里似有童声吟哦。史料载,杜甫九岁练字于此,以山石为纸、树枝为笔。 如今游学的孩童在“子美号”研学车前诵诗,千年文脉化作少年书声 暮色浸染笔架山时,在诞生窑前遇一银发老者,他轻抚窑壁喃喃:“这儿走出个穷老头,却把天下人的苦都装进了诗里。”语罢,窑洞檐角恰好悬起一弯新月——恰似杜甫留给华夏的永恒侧影:身居陋室,心藏宇宙。 园内有着许多,杜甫生平事迹的展厅,通过一幅幅画卷、一件件文物以及生动的文字介绍,能更加深入了解杜甫,还是很有意义的。<br> 园区不大不小,逛起来刚刚好,不会很累,却也不会逛不过瘾, 诗圣杜甫笔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情所系,亦是河洛文明孕育的璀璨明珠。 巩义以一场跨越千年的邀约,邀你在诗圣故里的山河间,寻一阕未尽的诗,赴一场未曾远离的远方。 巩义位于洛阳市区与郑州市区之间的中原腹地,因河洛交汇,地貌多态,山河险要,故得巩县之名,即“巩,固也,山河四塞,巩固而不可拔也”。山川构成的天然屏障、黄河书写的历史荣光,共同构成了巩固不拔的巩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