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旧址,感受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学海浪人

<p class="ql-block">青海原子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名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span>,现名西海镇,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境内。1995年5月15日,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全面退役后,原子城被建设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由纪念馆、纪念园、爆轰试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纪念碑等组成。这里也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有王洛宾音乐艺术馆。这里除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和纪念园免费开放外,其他都要收门票,20-60元。</p><p class="ql-block">代号“221”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生产基地,在方圆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建有地下指挥中心、18个分厂、生活区,不同的功能区对应着不同工号,肩负着不同的生产和攻关任务。</p><p class="ql-block">图为“金银滩–原子城景区图”。</p> <p class="ql-block">夜色中的原子城原职工楼。每套50平米左右。这些房子现在都转让给了当地居民,有的改为旅馆、商铺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原子城”标志。</p> <p class="ql-block">金银滩–原子城景区标志,旁边有游客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统一设计建造的职工楼,附近还有将军楼等。</p> <p class="ql-block">每栋楼的墙上都有毛主席语录,每单元门口都有五星和红缨。</p> <p class="ql-block">西海镇是海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西海镇的城市雕塑。</p> <p class="ql-block">青海原子城纪念园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碑高16.15米,象征1964年10月16日15时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左右两侧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时的烟云浮雕,碑顶为不锈钢圆球,象征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面600字碑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8年,在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决策和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创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二二一厂。30多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牧工、家属和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的统帅和指挥下,在全国和青海各族人民的大力协同下,在这块1170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成功的进行了16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壮了国威、壮了军威。这一壮丽事业是几代人连续奋斗的结晶,多少人为之贡献了青春年华,有的献出了宝贵生命,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span></p><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二二一厂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万名职工和他们的家属,带着核事业的优良传统和草原人的创业精神,告别核基地,奔赴新岗位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谱写更新更美的篇章。</p><p class="ql-block">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建立了历史功勋的人们,功载千秋!</p><p class="ql-block">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二二一厂建立</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九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上: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缅怀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开放)</span>,正门上写着“共和国不会忘记”。缅怀厅主题通过浮雕表现科研专家、技术人员、干部职工、解放军部队指战员、建设工人和金银滩搬迁牧民六类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事迹。</p><p class="ql-block">下: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后面是的东风二甲(DF-2A)导弹弹体和两弹一星。</p> <p class="ql-block">东风二甲(DF-2A)导弹弹体。东风-2甲导弹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近程地对地导弹。弹长20.9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9.8吨,最大射程1500公里,可携带一枚2万吨 TNT 当量的核弹头。1966年10月27日,承担了首次原子弹和导弹结合飞行试验并取得成功。1968年装备部队,1983年退役。</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596”主题长廊,为锈蚀钢架结构,两边有23位“两弹一星”功勋介绍,人名墙上刻有31564名基地建设者和创业者、基地建设和守卫部队。</p> <p class="ql-block">“596”长廊路面标刻有时间轴,展示基地从1958年建设到1995年退役期间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件。</p> <p class="ql-block">青海原子城纪念园缅怀厅前面通往“596”长廊打开的梯盖和阶梯,分别刻(印)有和平鸽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里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纪念墙,上面刻着原子城铸就者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地下指挥中心,位于原青海矿区邮电局院内,是一个以通信支撑和保障为基础的地下掩体,距地表9.3米处,用纯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下指挥中心是二二一厂在备战时期建立的临时性人防工程之一,由载波室、配线室、通风室、指挥室、发电房、人工交换室、配电室和电报室8个部分组成。</span></p><p class="ql-block">地下指挥中心的大门由于被堵死,一直到2006年才被偶然发现。这与221厂完全交给海北州相距了11年之久,因此,这里的设备没有被拉走,成为目前“原子城”景区中保存最完好、设施最齐全的一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左为原青海省矿区邮电局牌子,右为三顿重的铁门。</p><p class="ql-block">地下指挥中心工程隐蔽、坚固、保密性强,有着极强的防御性,可保证当地面设施受到攻击时,仍能在掩体内坐镇指挥。</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电话和指挥室。</p> <p class="ql-block">指挥室及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人工电话交换台和人工电话交换室。这台1965年制造的人工电话交换台,下面的插孔上写着“中央、国防部、一号首长、一分厂、二分厂”等字样,可见电话曾经直通“一号首长”。</p> <p class="ql-block">手摇电话机和发电机。</p> <p class="ql-block">配电室和通风室。</p> <p class="ql-block">上:原青海省矿区邮电局背面,现为游客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下:指挥中心的秘密应急通道出口,但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我们随后来到了上星站旧址。上星站即二二一厂十一分厂区。这个神秘小站坐落在青藏铁路的外沿线上,于1964年由工程兵第54师109团3营12连建成,是221基地外运铁路专线上的一座专用火车货运站。</p><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二分厂组装完成后,于1964年9月29日通过一级专列“零次列车”装载后(代号“老邱”)从这里启运,历时81小时38分钟于10月2日上午抵达罗布泊国家核试验场。因此,“上星站”是见证历史的一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上星站现保存的文物有跃进牌老式蒸汽机车头、两节绿皮车厢、一组平行吊车、水窖、门柱等。</p> <p class="ql-block">空空如也的绿皮车箱,正在改造中。</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国营二二一厂二分厂区。二分厂区是原子弹总装厂,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厂区(一千多亩),主要承担高能炸药研制、生产、实验及核部件生产、组装、总体装配。</p><p class="ql-block">为了防爆和掩护,重要的生产车间均为掩体和半掩体,负责炸药压装成型车间的防爆墙更是采用钢筋混凝土一次性浇筑而成。</p><p class="ql-block">二分厂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图四个门柱都是原来的,很多中央领导人都经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二分厂区的车间里的东西都没有了,剩下的是空房子。</p> <p class="ql-block">车间。</p> <p class="ql-block">这颗大树应该有些年份,见证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下图是前往爆轰实验场看到的“金银滩”字样。</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前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221基地最西端</span>的爆轰实验场旧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爆轰实验场又称“六分厂”(六厂区)和“靶场”,是距离最远的一个厂区,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和规模进行爆轰冲击波试验等,以获取试验所需的各种能量和技术参数。</span></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前一天傍晚已经来过这里,因为已经闭馆没有进去。这是当时拍摄的晚霞下的景区门口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下午再次来爆轰实验场时拍摄的景区门口照片。</p> <p class="ql-block">去爆轰实验场需要坐景区中巴(加门票共50元)。在停车处首先看到的是656工号指示牌和爆轰实验场介绍石碑,再往前走看到的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石碑。</p> <p class="ql-block">爆轰实验场旧址第一展厅是军工车间,主要负责试验性高能炸药生产和总体装配工作,根据资料复原当时的工作场景。</p> <p class="ql-block">炒炸药、锯炸药场景。在当时科研条件极其简陋的年代,像锯树木一样锯炸药、像煮汤药一样熬炸药,像炒菜一样炒炸药,以及火攻材料组装等极具危险性的工作,都是由科研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的。虽然比较“土”但却行之有效。</p> <p class="ql-block">两弹展厅和原子弹模拟室。</p> <p class="ql-block">爆轰实验场旧址第二展厅是负责爆炸前准备工作的技术车间,任务是将各个车间生产的零配件进行总装及雷管的安装作业。现在被改建为放映室,放映一段4分钟介绍爆轰实验场的小短片。</p> <p class="ql-block">爆轰实验场旧址第三展厅是机械室,主要负责爆轰时数据的收集,整个工号是一个掩体车间,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灌而成,上面用1.5米至2米的土层将整个工号掩埋起来,起到隐蔽和掩护的作用。它还可以起到防爆的作用。内部有通风室、物理力学观测室、环境污染观测室、备用电源室、总控制室、光电观测室、观测室等实验室组成。</p> <p class="ql-block">地下通道(地面盖板没打开)和爆轰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观察室和备用电源室。</p> <p class="ql-block">原子弹和氢弹内部结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工作场景。</p> <p class="ql-block">观测室里的两弹爆炸形成的蘑菇云模型和观察窗口。观察室的墙厚度达到1.3米,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观察室内部。</p> <p class="ql-block">爆轰实验场观测墙和观察窗。在656工号厚重的钢板墙上,核爆试验钻凿取样的弹痕清晰可见,通过它可以计算出爆炸冲击波的威力。</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爆炸时冲击波对水泥墙造成严重侵蚀,延长工号的使用寿命,在工号建设完成时我们在它最外表覆盖了一层5厘米的钢板加以保护。我们看到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钢板墙</span>是正面呈凹形面,爆炸的冲击波能量集中在中心的墙体。它的损坏程度是最高。这也是获取实验数据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金银滩石碑。</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纪念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1958年深秋季节,气温已经在零下20多度,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世代居住在金银滩的1279户牧民、六千七百余人,赶着15万多头牲畜,没有提出任何条件,仅用了十天的时间就离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国之栋梁汇聚在海拔三千一百米的金银滩草原上,创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二二一厂。三十多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牧工、家属和人民解放军、警卫部队指战员,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的统帅和指挥下,在全国和青海人民的大力协同下,在这块一千七百平方公里的神秘禁区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难关,成功地进行了十六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壮了国威、军威。这一壮丽事业是几代人连续奋斗的结晶,多少人为之贡献了青春年华,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谨刻此文,当以铭记!</p> <p class="ql-block">远观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再见,中国原子城! 再见,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