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吕祖《百字铭》

朱愚朴

<p class="ql-block">《百字铭》——吕洞宾</p><p class="ql-block">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p><p class="ql-block">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p><p class="ql-block">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p><p class="ql-block">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p><p class="ql-block">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p><p class="ql-block">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p><p class="ql-block">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p><p class="ql-block">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p><p class="ql-block">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p><p class="ql-block">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p><p class="ql-block">解读如下:</p><p class="ql-block">1、养气忘言守</p><p class="ql-block">养气:指通过调息、静坐等方式,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元气。这里的“气”并非指呼吸之气,而是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类似于中医所说的“正气”。</p><p class="ql-block">忘言守:在修炼过程中,要放下言语的执着,言语是思维的外化,过多的言语会扰动内心,影响修炼效果。同时,要意守丹田等窍位,但又不能死守,应达到“忘言守”的境界,即心、气合一,既不能有第六意识的活动,也不能有杂念妄想。</p><p class="ql-block">2、降心为不为</p><p class="ql-block">降心:指降低欲望,使心灵保持平静。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若不加以节制,就会陷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p><p class="ql-block">为不为: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即在修炼过程中,不强求、不过度干预,让心灵自然归于平静。有时候,看似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杂念,但这种控制本身也是一种杂念,真正的“无为”是自然而然的。</p><p class="ql-block">3、动静知宗祖</p><p class="ql-block">动静:指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无论事物如何变化,都要了解其本质和根源。</p><p class="ql-block">知宗祖:这里的“宗祖”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根本法则,即“道”。了解道,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顺应自然,与道合一。在修炼中,无论是静坐还是日常活动,都要保持这种觉知。</p><p class="ql-block">4、无事更寻谁</p><p class="ql-block">无事:指内心无所挂碍,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p><p class="ql-block">更寻谁:在这样的境界中,无需再寻找其他东西,因为道就在自己心中,无需外求。</p><p class="ql-block">5、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p><p class="ql-block">真常须应物:“真常”指的是宇宙万物不变的真理和常态,是道家追求的道的本质。要达到或保持这种真理的状态,人必须与外界事物相接触和互动。</p><p class="ql-block">应物要不迷:在应对外界事物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迷失自己的本心。真正的修行不是脱离世俗,而是在世俗中修炼,通过与外物的互动来体悟道的真谛。</p><p class="ql-block">6、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p><p class="ql-block">不迷性自住:“不迷”指的是不迷失自我,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坚定。“性自住”是指当一个人不迷失自我时,他的本性(真性)就能保持稳定,不会随外物而动摇。</p><p class="ql-block">性住气自回:当人的本性稳定时,其内在的气息也会随之稳定和回归,气息回到它的本源,即人的内在,从而达到身心和谐、气息顺畅的状态。</p><p class="ql-block">7、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p><p class="ql-block">气回丹自结:当气息充足并汇聚于丹田时,就会形成内丹,这是道家修炼中的一个重要成果,象征着生命能量的凝聚和提升。</p><p class="ql-block">壶中配坎离:“壶中”比喻修炼者的身体,“坎离”分别代表坎卦和离卦,在道家五行理论中,坎属水,代表肾;离属火,代表心。在修炼过程中,要调和心肾,即水火既济,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p><p class="ql-block">8、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p><p class="ql-block">阴阳生反复:阴阳是道家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代表了宇宙间一切相对的、对立的、互为转换的两种基本力量。在修炼过程中,阴阳两种力量会在体内不断地相互作用、转换和循环,这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内丹修炼中实现能量提升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普化一声雷:指内丹修炼达到一定境界时,体内的能量会达到一个高潮,仿佛一声春雷,唤醒沉睡的生命力,使修炼者的身心得到彻底的转化和提升。</p><p class="ql-block">9、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p><p class="ql-block">白云朝顶上:“白云”象征着纯净、高洁和超然世外。这句话描绘了一种修炼境界,即修炼者的心灵如同白云般纯洁无瑕,其精神已经升华到极高的层次,仿佛白云缭绕于头顶。</p><p class="ql-block">甘露洒须弥:“甘露”在传统文化中常用来比喻珍贵的天赐之物,具有滋养和净化作用。“须弥”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宇宙的中心山。这句话意味着修炼者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能够接受到来自宇宙的精华滋养,如同甘露洒在须弥山上,象征着内在的净化和提升。</p><p class="ql-block">10、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p><p class="ql-block">自饮长生酒:“长生酒”是一种比喻,指修炼者通过内修达到的长生不老、延年益寿的境界。这里的“酒”并非指实际的酒,而是指修炼过程中产生的甘露般的津液,咽下后对身体有益。</p><p class="ql-block">逍遥谁得知:“逍遥”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即修炼者已经达到了心灵的自由,这种逍遥自在的状态是外界难以理解和感知的。</p><p class="ql-block">11、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p><p class="ql-block">坐听无弦曲:指修炼者在静坐中能够听到宇宙间没有琴弦却能发出的美妙音乐,这是一种超越感官的悟道体验。</p><p class="ql-block">明通造化机:指通过修炼,修炼者能够通晓世界和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即“造化机”。</p><p class="ql-block">12、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p><p class="ql-block">都来二十句:指《百字铭》全文共二十句。</p><p class="ql-block">端的上天梯:这里的“天梯”比喻修行的道路。只要按照这二十句的教导进行修炼,就能逐步攀登修行的阶梯,最终达到超脱生死的境界。</p><p class="ql-block">三、总结</p><p class="ql-block">《百字铭》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概括了道家内丹修炼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它强调养气、降心、动静结合、顺应自然、内外合一等原则,旨在通过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超脱。这首诗不仅是对修行过程的精炼总结,也是吕洞宾自身修行体悟的体现,对后世道教内丹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人来说,《百字铭》也是一剂心灵良药,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追求身心的健康与和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