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老师》是一个系列。我这个人粗枝大叶,大脑存储器像筛子一样,过往经历往往只留下些模糊影像,细节大都流失在岁月的长河,难以寻觅。所以,虽然常想把这个系列写下去,却又常感力不从心。总想等一些契机,譬如同学聚会什么的。希望能从与同学的交流中激活一些尘封的记忆碎片,尽可能地复活当年的一些事件、一些场景、一些生动鲜活的画面。但这种契机并不常有,因而,系列写作也便难以为继。</p><p class="ql-block">今天要写的这位老师,是教过我高中语文的江士荣先生。</p><p class="ql-block">江老师教我们时间不长,但对我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在这之前,我曾写到过江老师,但因为记忆中材料太少,写得浮光掠影。老师的形象近乎丰子恺笔下的漫画人物,不能具体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次机缘巧合,在五一期间,我们又与老师相聚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既定的聚会,早在四月末就已经商量好了。今年是老师的八十寿辰,恰好又在五一期间。于是,牵头的同学便邀请老师从南京惠临射阳,又“微呼电联(微信和电话联系)”一众同学从四面八方赶赴迎宾馆,庆贺老师的诞辰。</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高中毕业后第一次大聚会是2013年,那次活动江老师也参加了。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十多年过去了。期间,听闻老师经历过一次大的劫难,硬是凭借着坚强意志与乐观精神战胜了疾病,走出了黑暗的魔障。</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老师可好?我们伫立宾馆门前,静候老师莅临。</p><p class="ql-block">老师来了!白发飘飘,仙风道骨。步履稳健,身材依旧挺拔。依稀可见年轻时玉树临风的潇洒。老师与我们一一握手,虽面容清癯,但精神矍铄,谈吐风生。同学们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与老师一堂围坐,气氛轻松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记忆长留。我们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又回到了在千秋中学读书时的场景。</p><p class="ql-block">那是贫瘠的年代,物质和精神方面都极度匮乏。虽然上学,但除了教材之外,其实无书可读。记得曾跟朋友借过一本残书,没有封面封底。限于知识,也无法通过阅读内容而推知名花之主。那同学也与我一样,是个“书盲”。</p><p class="ql-block">书是他爸从街上一堆破烂里捡回来的。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不识字,但天生敬重知识,连有字的纸也不准小孩随便乱扔的,更何况书呢?!</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家里能拿出一本让人读不懂的书,是足可以牛气哄哄的。为了沾点牛气,我把书借来,如明代宋濂般夜以继日地抄写。终于,我也拥有了一本牛书,虽然只是手抄本。但空白的封面,是直到进了大学破译了牛书的“名号”密码,才得以填写完成的。原来书名叫“唐诗三百首”!</p> <p class="ql-block">我之所以插播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那时候的我们“贫瘠”到了什么地步。</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当他的脑与胃同时在闹饥荒的时候,未来其实是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看似没有未来的节骨眼上,我们遇到了可敬的温雅的和蔼可亲的智慧的江老师!他跟我们讲阅读,讲写作,讲修辞,讲逻辑……他用知识之光照耀我们前行的路,使我们即便在贫穷的环境、迷茫的岁月也能够朦胧地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江老师的出现是上天赐予的恩惠。坐在江老师的课堂里,给你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舒缓平和、富有磁性的声音所吸引,一步步沉浸于那或许并非刻意营造的温馨氛围之中,汲取着语文的知识,享受着文学的熏陶。那种魔力让你忘掉了在课堂上最容易犯的“学生职业病”——开小差,更不要说交头接耳打情骂俏了。</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其他同学的感受如何,我是自从听了江老师的课后便如烟民一般,上瘾了。每次上语文课之前,都会早早做好准备,静待老师开讲。每次下课铃声响起,都会油然而生兴犹未尽之感。然后便期待起下一堂语文课了。很有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p> <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次写作文,老师布置了题目后,要求我们第二天课前交。这中间隔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那时不像现在,下午只有两节课,然后便是自由活动加15分钟左右的晚读,晚上没有作业。我决心花大气力,利用这段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本次作文。</p><p class="ql-block">上初中时,我是跳级的,底子薄,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总赶不上他人的脚力。我太希望通过这次作文完成一次逆袭了。</p><p class="ql-block">作文本交上去后,我便焦急而又充满希望地等待着作文讲评。心里无数次幻化出被表扬的场景。</p><p class="ql-block">讲评课如约而至。我的心里像有无数小鹿在往来冲撞。作文本发下来了,我赶紧翻开,希望能看到高高的分数和赞美的评语。结果非常骨感,精心准备的逆袭完美失败。</p><p class="ql-block">我从幻想的彩虹桥重重摔到了黄土地上,鼻青脸肿。给我满满期待的“美文”,三分之二内容被老师用红笔无情“枪毙”了。边上的朱批多是“重复”、“空洞”、“用词不当”之类的“枪毙”理由。</p><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我鼻上的青,脸上的肿很快便被老师亲切的眼神和春风般的话语给抚平了。他的丝丝入扣的剖析和循循善诱的讲评让我们隐隐看到了作文该有的模样,感觉自己先前的写作就是在黑暗的迷宫中乱撞。</p><p class="ql-block">也许类似于我的作文通病较多吧,从此,老师便常常找一些报刊上的小短文作为范文,像医学院的解剖实验一样,让我们看清文章的任督二脉和血管的分布、运行路径,并引导我们自己去阅读去抄录去当“医生”。</p><p class="ql-block">这种读、抄、评、仿、创相结合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既实用又有效,可谓立竿见影。经老师魔法棒的点化,我们好像骑着扫把起飞了,虽然飞的姿势并不美观,有时还会挂在树上下不来。不到一个学期,我就感到自己的作文有点像作文了。</p> <p class="ql-block">凭着从老师魔法库里搬来的一两件宝贝,我一路走来,逢山开道。</p><p class="ql-block">高中毕业后,常为大队书记写报告,写材料。</p><p class="ql-block">读大学时,写作课的展窗里常能见到我的文章。</p><p class="ql-block">做老师后,教学生写作,常和学生一起下水“游泳”。</p><p class="ql-block">教学之余,也常在报刊杂志上发点小东西。 </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天,提笔还能写点什么。</p><p class="ql-block">所有这些,都缘于老师当年打下的基础啊!</p><p class="ql-block">席上,我为老师献了一首诗。描述了惠风和畅的深春之际师生相聚的欢乐;概括了老师从教、从政的辉煌业绩;表达了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恩和祝福之情。诗如下:</p> <p class="ql-block">七律 贺恩师江士荣先生八十华诞</p><p class="ql-block">慈颜又见惠风扬,</p><p class="ql-block">梦似重回稷下堂。</p><p class="ql-block">陆海倾情滋兰蕙,</p><p class="ql-block">潘江秉义著文章。</p><p class="ql-block">三千有幸识沂水,</p><p class="ql-block">半纪无时忘鹤乡。</p><p class="ql-block">共颂南山春永驻,</p><p class="ql-block">期颐还约赋柏梁。</p><p class="ql-block">【注:西晋时陆机和潘岳才高八斗,人称潘江陆海。代指江老师以潘陆之才执掌教鞭,从政后,如椽大笔著文章,政绩辉煌。</p><p class="ql-block">沂水用孔子与他的弟子在一起学习娱乐的故事,代指江老师用知识与智慧为我们撑起理想风帆。孔子的三千弟子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被称为鹤乡,几十年来江老师无论是从教还是从政,都心系家乡,泽被闾里。</p><p class="ql-block">柏梁,是指柏梁台,汉武帝曾在此与大臣们欢宴并吟诗唱和。借这个典故,表达到老师百岁生日时,(期颐是指一百岁)我们再欢聚庆祝。】</p><p class="ql-block">老师虽年届八秩,但才思敏捷不减当年。稍作沉吟,便即兴写出绝句一首:</p><p class="ql-block">师生宴(江士荣)</p><p class="ql-block">雪鬓欣逢丽日天,</p><p class="ql-block">杏坛久别聚春筵。</p><p class="ql-block">更喜东风桃李暖,</p><p class="ql-block">笑约期颐共醉仙。</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我对江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随着了解的深入,对老师的钦敬仰慕之情也愈加深厚强烈。可以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件事。</p><p class="ql-block">江老师成超级学霸了。</p><p class="ql-block">江老师出身农村,高中毕业后便回乡务农。他教我们时还是一位刚从农田里拔出脚走向教室的代课老师。他以高中学历教我们高中语文,而且教得得心应手,魅力十足,可见具有超常的天赋和非凡的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江老师是从政以后读的大学,算起来比我还晚呢。但在校期间,风光无两,无人可匹。三年里,他生生把自己读成了超级学霸。几十门课程,没有一门低于90分,平均成绩超过95分。</p><p class="ql-block">一位冯姓学兄毕业前给江老师的临别赠言是:“希望你的学习成绩不要太好。你不知道好多老师常用你来压我班同学,不少人对你有反感和嫉妒。”统计学的一位潘姓教授跟江老师商量,准备给他总评成绩记99分。可记分册发下来一看,仍是满分。潘教授说:你在学习中常有新见,超乎我们所讲,理应给满分。我不能违心而为。</p><p class="ql-block">光看学习成绩,那还只能算一碟小菜。学习期间,江老师结合区划学课程对刚兴起的小城镇建设作了专题研究,连续在《新华日报》发表五篇文章,均被收编进《小城镇探讨》一书出版发行;学习农业经济学课程时,江老师提出农村龙形产业结构的构想,《盐阜大众报》用整版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继而《新华日报》摘要发稿,其后入选《江苏经济研讨会论文集》,轰动一时;学习经济学课程时,他对价值规律作了深入探讨,撰写了三讲,在省电视台《价值规律纵横谈》专栏播出,并收编成册出版,获评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学习经营管理学课程时,与省委党校秦教授等人合著《中国企业文化导论》,获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p><p class="ql-block">这些成就,是超级学霸一枚枚耀人眼目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江老师被“五一六”了。</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五一六”?估计现在的年轻一代很少有人了解了,其实就是上了年纪的人又何尝能说得清楚?</p><p class="ql-block">江老师被打成“五一六”这事发生在我们读高一的那年暑假。我听说了,但“五一六”究竟是个什么组织或者究竟有没有这个组织,那时并不清楚。我们只是基于朴素的情感与认知,坚信江老师被羁押一定是坏人所构陷。</p><p class="ql-block">据消息灵通的同学风传,审查组头头曾强迫江老师写认罪书,江老师挥毫不辍,一夜万言,把他们的指控驳得体无完肤,令审查组人员无言以对,颜面尽失。我们当时听了,觉得很解气,江老师舌战“群儒”的英雄形象立马变得清晰起来。可令我们万万想不到的是江老师竟被无辜关押了九个月之久,受尽折磨。</p><p class="ql-block">期间曾被罚站、罚跪连续十八个昼夜!腿脚肿得滚圆,几不能行走。消肿后,皮肤回缩,蜕了一层皮。胸椎也受了伤,落下了黄韧带骨化的后遗症。遭受如此迫害,审查组的逼供最终也没有成功。江老师说:“我只知五加一等于六,不知道什么五一六”!</p><p class="ql-block">从政后,对那些迫害过他的人,江老师从未动过报复的念头,相反,还不计前嫌,常常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多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有个曾在江老师腿脚肿痛时还强迫他跪椅子角的人,家里遇上了难事。江老师知道后主动伸出援手,给予帮助。这种宽宏胸襟,令那些人羞愧无比。也许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们会扪心自省,泣下沾襟的吧。</p> <p class="ql-block">江老师成“消防队长”了。</p><p class="ql-block">江老师对做官并不上心,他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了。</p><p class="ql-block">做县委办主任时,他带着几个同志搞调研,曾一年平均每七天在省以上报刊发表一篇调研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p><p class="ql-block">在市里工作期间,曾一身兼任五职: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改制办主任。很多时候,上级还会加派“五职”之外的一些难事、急事、“邋遢事”给他。因而被人戏称为“应急消防队长”。</p><p class="ql-block">一段时间,因深挖“五一六”留下的病根黄韧带骨化,压迫脊髓囊,导致下肢瘫痪近一年。手术后,病根未除,仍有随时瘫痪的危险。医生嘱托不宜多走动,但为了推动扶贫工作,造福百姓,江老师抱着再瘫痪再爬起来的决心,一有空就深入到扶贫第一线,连续几年跑遍了全市所有贫困乡镇、贫困村和一些特困户,硬是把扶贫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江老师从健康宾馆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健康宾馆是市里查办贪腐案常用的地方,一般有谁被双规了,就会被戏称为去住健康宾馆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市政协某主席被查,一些相关人员包括江老师都被请到了健康宾馆核实相关情况。后来司机去接他回来时,对江老师说:今天政府办有个司机说,凡是进健康宾馆的人,都有去无回。你不用去接江某了。江老师听后,呵呵一笑,云淡风轻。</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另一官员被查,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江老师与此人关系密切,估计很难不受影响。结果却又是在大家的意料之外。</p><p class="ql-block">那么,人们为什么一遇类似情况便会作出那样的判断呢?而对某一个人的判断又为什么一次失误、两次失误、次次失误呢?</p><p class="ql-block">市纪委一位领导对江老师说:你经得起考验!我们查案越多,越证明你是个真正的清官!</p><p class="ql-block">是啊,一个真正的清官,“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外市有位县委书记曾请江老师帮助写一份县沿海开发科学规划书,允诺送一套海景房作为酬劳。可谓巨利当前,又是劳动所得,应与贪腐有着本质的不同吧,一般人谁能拒绝?但江老师拒绝了。他说规划可以帮你搞,楼房坚决不要!</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人还怕进健康宾馆吗?</p> <p class="ql-block">江老师成诗人了。</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江老师主动做起了家庭“保姆”,以弥补工作期间对“小家”的亏欠。即使在胰腺癌手术康复后,也从不当甩手掌柜。他觉得让子女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也是间接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境界,这就是格局!</p><p class="ql-block">在从事家务这一“主业”之外,近两年江老师又爱上了诗歌的研究与创作,他要让自己拥有“诗与远方”的情怀,同时也让家庭、让生活洋溢诗意。</p><p class="ql-block">如今,老师与诗歌已经处成“热恋”了。他创作很多,且出手不凡。他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执着态度,尤其令我钦佩。有时能为炼一字而反复推敲几天,就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卢延让一般。</p><p class="ql-block">当然,与唐代“郊寒岛瘦”等人不同,江老师不是“苦吟”诗人,因为他的创作不是出于功利,无须借助于诗歌的创作而谋划仕途,谋取稻粱。他创作诗歌是一种从容,一种潇洒,一种优雅。诗歌对他而言,是寄情的载体,是休闲的功课,是交流的媒介,是修身的雅途,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金字证书。</p><p class="ql-block">江老师做什么都希望做到极致,也能够做到极致。做学生时如此,做老师时如此,做干部时如此,现在开始做诗,我确信也一定会如此。现录数首与诸君共享。</p> <p class="ql-block">咏雪莲(江士荣)</p><p class="ql-block">独艳崖巅绽玉葩,</p><p class="ql-block">偏栖石罅倚云霞。</p><p class="ql-block">寒摧雪侵砺铮骨,</p><p class="ql-block">雨沐风梳浣霭纱。</p><p class="ql-block">本是仙娥凝素魄,</p><p class="ql-block">愿为良药化汤茶。</p><p class="ql-block">冰心一片昭明月,</p><p class="ql-block">留取清芬泽万家。</p><p class="ql-block">老师说:万花之中,至爱雪莲!百花之美,它统统具有;雪莲之美,百花皆不及。诗中的雪莲其实就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与元人王冕所咏“墨梅”、明人于谦咏石灰取意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读先生大作,清心润髓,深为感佩。我也草成数韵,以抒崇仰之情。</p><p class="ql-block">读老师《咏雪莲》</p><p class="ql-block">风骨自天成,冰崖立其根。</p><p class="ql-block">清流原有品,雪魄本无尘。</p><p class="ql-block">饮露寒宫月,分香绝地春。</p><p class="ql-block">一吟新莲赋,满目彩云生。</p> <p class="ql-block">老师还写了《咏雪莲》的姐妹篇——《 咏马兰花》,同样是托物言志之佳作。诗云:</p><p class="ql-block">僻谷荒原非陋家,</p><p class="ql-block">洛城亦慕野栖花。</p><p class="ql-block">紫裳曼舞三春色,</p><p class="ql-block">碧剑轻裁一缕霞。</p><p class="ql-block">耻与李桃争俗眼,</p><p class="ql-block">甘同草芥隐天涯。</p><p class="ql-block">滋兰九畹尤风骨,</p><p class="ql-block">留取芳心气自华。</p><p class="ql-block">雪莲、马兰二花,如屈子之美人香草,皆非俗世之品,其清操雅韵亦非蝇营者所愿效仿。诗人爱之颂之,亲之近之,足见高格矣!我又不揣冒昧,涂鸦数句,聊表敬意。</p><p class="ql-block">读《咏雪莲》《咏马兰花》</p><p class="ql-block">方吟雪域一枝葩,</p><p class="ql-block">又访荒原马兰家。</p><p class="ql-block">无意三春争艳色,</p><p class="ql-block">但留正气满天涯。</p> <p class="ql-block">江老师另有一诗,特别值得向大家推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康复豪言</p><p class="ql-block"> 一一胰癌术后八年抒怀</p><p class="ql-block"> 江士荣</p><p class="ql-block">豪气化剑魔魂飞,</p><p class="ql-block">阎王面前狂笑回。</p><p class="ql-block">向天争来彭祖寿,</p><p class="ql-block">喜挈儿孙沐朝晖。</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诗还不足以惊风雨、泣鬼神吗?连癌王在他面前也要退避三舍,何况生活中的、工作上的那些所谓困难呢?!</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老师,豪气干云,无难不摧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叶剑英元帅《八十抒怀》诗中有“满目青山夕照明”语,我将此句献给敬爱的江老师,祝老师夕阳无限,青山不老!</p><p class="ql-block">最后,就以我的感恩之作《恩师吟》结束本篇吧。</p><p class="ql-block"> 恩师吟</p><p class="ql-block">飘飘鹤发蓬莱老,</p><p class="ql-block">驭鹿翩然下金陵。</p><p class="ql-block">擘画曾惊州府宰,</p><p class="ql-block">乐忧全系庶黎心。</p><p class="ql-block">杏坛雨润三千树,</p><p class="ql-block">堂庙风开百世情。</p><p class="ql-block">解绶林泉迎晚照,</p><p class="ql-block">梅香月影入歌吟。</p><p class="ql-block">【注:老师退休后居住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