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喝茶</p><p class="ql-block"> 茶之精深之悠远,是我的笔所不能到达的,我不懂茶道更不懂茶艺。 但知道茶起源于我们古老的华夏民族,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的茶文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喝茶与不喝茶家里或多或少都有茶。家里来客人了,首先要泡一杯茶,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与欢迎。 </p><p class="ql-block"> 喝茶,有人大口大口喝,如牛饮;有人轻轻呷,细细品,慢慢韵味。这都是喝茶的方式,是喝茶的过程。也是个人在生活中的表现,渴了累了端起茶,一饮而尽能解一时之渴,茶之味一滑即过。闲暇时坐下来,泡壶茶,看茶之色,闻茶之香,让茶之清香甘甜在唇齿之间浸润,岂不快哉。</p><p class="ql-block"> 不懂茶的我却喜欢看茶艺师的表演。优雅的茶艺师动作连贯,似书法家行笔,一招一式行如流水。她专注茶水汩汩沸腾、揭盖扣碗,茶汤入盏,随之醇香随蒸气袅袅娜娜,与茶桌上沉香交融,弥漫在整个角落。在看、听、闻之间身心仿佛得到一次升华。</p><p class="ql-block">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是一位熟谙茶道的行家。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人们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联、趣闻轶事。他在杭州做官时,到一寺院烧香。由于穿着朴素,主持方丈并不认识他,对他态度非常冷淡,言词简单。手指一座说:“坐”,让小和尚递上茶后不再理会。在众人喝茶聊天过程中,方丈见苏东坡举止不凡,打听后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他后悔莫及。赶紧拿出寺院里最好的茶泡上,怀着敬佩之情对苏东坡说:“小僧不识先生,请谅解。先生请上坐。”说着双手递上才泡好的上等茶说:“先生请喝上等好茶。”交谈中方丈请苏东坡为寺院题写一幅对联。苏东坡触景生情拿起笔挥毫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用这幅对联来讽刺方丈的势利行为。</p><p class="ql-block"> 从古至今,在喝茶中能识人性,也能在喝茶中知人趣。</p><p class="ql-block"> 有这么一小姑娘每天上班前,给师傅把茶泡好,师傅到后茶正好。可她每天拿着师傅的杯子,总觉杯子里黑呼呼的,有些不清爽,认为师傅没时间清洗。一天她早早地上班,找来沙子把师傅几近黑褐色的茶杯里外擦洗干净,杯子焕然一新。师傅的杯子用了十几年,杯里茶垢已厚厚一层,不见杯本色。</p><p class="ql-block"> 爱喝茶的人都习惯泡杯茶,而且还喜欢泡出茶垢的自带茶香的茶杯。师傅也喜爱他的茶杯,这天他见茶杯如往常不同,杯里茶清亮可见,就疑惑地看着她。小姑娘有些得意地说:“我把杯子里茶垢清洗干净了。”师傅脸露不悦,又没说什么。后来听说,杯子里老垢洗掉了,茶就少了一种味。小姑娘这才知道自己做了件错事,师傅喝茶是喝茶杯里的味。</p><p class="ql-block"> 喝茶,喝好茶,对于我来说是近两年的事。初秋的一天和友人相约,到维家赏花。优雅端庄的维,早已在花园里为我们备上糕点和茶。她拿出家中最好的红茶,用银壶烧水,用精美的茶具沏茶。沸水冲击着茶叶,茶叶翻滚缓缓张开,瞬间茶香四溢,汤色红艳明亮。一杯杯精美的茶成为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友人们在这绿意葱茏的院子里,谈笑风生。多才多艺的七月姐,拿出洞箫吹奏起来,乐声悠扬。品着甘鲜醇厚的茶,一首熟悉的《送别》曲子响起,大家不同而约地哼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茶与音乐让这小院更加香醇雅致。</p><p class="ql-block"> 约上朋友一起喝茶,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还能增进朋友间友谊。友谊如茶,历久弥香。</p><p class="ql-block"> 一年春我到茶山,见到那满山绿茵茵如阶梯般布满山峦的茶树,蔚为壮观,为之震撼。满眼的嫰绿,情不自禁陶醉在这绿色之中。低头俯视,每棵茶都充满灵气,似在向你频频点头,等待你的青睐。采一片嫩叶放入手心,仿佛看见她变成茶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到云南游玩时,见过百年的古茶树,树干高过屋顶,树冠如盖。她静静守候在村庄,滋养了几代人的古茶树,想必茶味更浓,芳香更加馥郁。</p><p class="ql-block"> 茶对于我来说知之甚少,也很少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只是闲时泡上一杯,装模作样地喝,像一个文雅之人那样看茶叶在杯中翻滚,呡一小口韵其味。喝茶,其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