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建议?不,是教训总结!

华丽

<p class="ql-block">  亲们,当你点开这篇文章,想看看语文学习建议的时候,可能会有些失望了。作为一名理科教师,在我这里可能更多是语文学习的教训,而很少成功的经验。不过我觉得总结教训至少可以规避风险,也算是有一点点作用,因此还是认真提笔,回忆自己和两娃一路走来学习语文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关于家庭引导</b></p> <p class="ql-block">  我觉得我和娃可能都没有语文学习天赋吧,当然这有可能是错误归因。我们从小几乎没有表现出对认字的突出兴趣,没有从各自妈妈口中听说过诸如“娃自己突然能报出路牌上的字”这样的话。但我能感受到娃是喜欢数学的,我哄娃的一个绝招就是“我们来打牌吧”,而不是“我们来讲故事吧”。</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让我哭笑不得,那是我家姐姐6岁、妹妹3岁的时候。有一天我们三人在床头坐成一排,我坐当中,打算讲《绿野仙踪》的故事给她们听。我讲了三分钟后,两娃开始漫不经心,你歪头看我一眼,我给你使个眼色。我停下来打断她们,要求她们认真听故事。两分钟后,妹妹问我“还要讲多久?”我心一沉,但还是耐心劝慰:“后面很有趣的,听妈妈继续讲哦!”又过了两分钟,妹妹说:“我不想听了,我可以不听吗?”我气急但隐忍未发,转头问姐姐要不要一个人听,姐姐说她其实也不想听。我心态崩了,往后就不怎么给她们讲故事了。当然我也是有反思过,可能《绿野仙踪》的开头并没有很吸引人,或者我选的版本不适合3岁的孩子听,更有可能是我讲故事不能绘声绘色,讲得不好听。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我家两娃都不喜欢看书、没有阅读习惯是不争的事实。小点的时候,娃是愿意看些绘本的,但上学认字之后,基本不愿意看书,尤其是进入中学有了手机之后,文字阅读都是只看手机推送的。我自己也只是看专业书更多一些。我很羡慕那些能从小陪伴孩子做亲子阅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家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专注力更好,知识面更广,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更深,不管成绩好不好,未来发展都不错。当然,我也不是一无是处,我相信自己在数学方面应该对娃有正面影响。我们家长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点成就已经很好了,不能太贪心。而且硬要涉足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若只是事倍功半也就算了,说不定还南辕北辙,贻笑大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虽然我对孩子在语文方面的引导不够努力,也不太成功,但我的脑海里却深深印刻着我爸爸对我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 我爸爸是南师大中文系毕业生,曾经在中学教过语文和政治(语文只教过一、两年,后来都是教政治)。他对我的教育很严厉,很少表扬,总是批评。我从小非常怕他,从不敢违逆他。但他又是才华横溢、潇洒脱俗的,是我心中爱慕仰望的能人。这样矛盾交织的心态,导致我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他对我提出的各类要求常常虚与委蛇,总是“被迫营业”,但又不由自主关注他的动态、追随他的喜好。</p><p class="ql-block"> 印象里,我爸爸总是手里拿本书,嘴上叼根烟,一坐就是半天。有一段时间,爸爸在看李清照的词(他是纯粹出于爱好),我也去偷偷看(我不愿意让他知道,所以是偷偷看),直到现在,我都还能背出好多李清照的词,最熟的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感觉是我“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的情感写照。最喜欢的是“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活泼打破了我对古人的刻板印象。</p><p class="ql-block"> 又有一个阶段,爸爸在家总是谈及《岳阳楼记》,讲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会站起来振臂高呼,我心里想,这一定是极好的文章,又偷偷去把这篇文章背了个滚瓜烂熟,背诵过程中,被范仲淹对景色的极致描写圈粉着迷,好想去看一看“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景象,体验一把“宠辱皆忘”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阶段,我爸迷上了余秋雨,向我倾情推荐《都江堰》,我看了也是拍案叫绝,为古人的智慧倾倒,被作者融情寓理、酣畅灵动的文字折服。</p><p class="ql-block">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来,发现我爸爸对我的教育中,凡是他对我提出的约束,我都耿耿于怀,敷衍了事,甚至背道而驰。比如,他认为女孩子应该时刻做一个淑女,我就不问缘由愤愤不平:凭什么!比如他认为女孩应该要会做家务,我就认为这是对女孩的压迫,我偏不做。当然,这些心里活动都是暗搓搓的,我可不敢在他面前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然而,凡是爸爸因为自己喜欢而分享给我的,不要求我做任何回应的,我却深深着迷,暗自追随,反而有所长进。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渐渐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限制而是开拓;教育不是要求而是引领;教育不是恐吓而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若违背孩子意愿和身心发展规律,去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不是教育,是急于求成,是拔苗助长,是短视,是伤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五年前,我跟随学校前往都江堰旅游,我眼含热泪注视着书中的文字和江水一同奔腾流淌,心里的感动无以言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关于应试</b></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语文学习除了素养层面,还有应试层面的要求。假如仅仅只是从考试分数来说,“得语文者得天下”绝对是顶流秘籍。对于中等生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语文对总分的影响不及数学和英语。然而,对于中上水平的学生来说,语文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对于头部学生来说,华山论剑就是语文决高低,因为其他学科可能都接近满分了。因此当孩子的学业水平达到中上水平时,就要着重关注语文学习了。语文知识点的背默、课内外文章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要点、作文的题目分析和行文结构等等这些,我都给不出意见,还是按语文老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去做。</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都觉得语文是玄学,努力了也没用,但我见过一些语文成绩永远一马当先的孩子,那些孩子无一不是阅读量远超同龄人,有写作的兴趣和习惯,对社会时事和热点比较关注。在我看来,她们的水平已经覆盖了语文考试内容,她们看透了出题老师的意图,所以不管怎么考,都是尽在掌握!<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就好比能在数理化竞赛拿奖的孩子,日常学校考试会应付不了?又好比背完高考词汇的孩子参加英语中考、背完六级词汇的孩子参加英语高考,那还不是手到擒来?降维应试是他们的拿手好戏。</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因此,实力不够才会觉得语文是玄学。但大量的阅读需要时间的积累,假如没有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到初中虽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但还算是抓住了有效时机的尾巴,所以从今天开始,争取陪伴孩子多一些阅读、多一些对身边事的交流和对社会热点的讨论。为啥要陪伴?因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本来就靠引领和陪伴,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没有做到,现在也别指望孩子自己出于自律去做这件事,而且有些习惯长大了再培养难度要大很多,甚至有时候只能无奈“认命”了。另外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决定了你对孩子的引导所能起到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亲子关系是第一重要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亲子关系如何改善?起码得满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看护、照顾、养育是孩子最需要的。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为他答疑解惑(不仅仅是学业上,还包括为人处世上)、做他人生的导师是重要的。有一类家长可能很遭孩子讨厌,就是自己在生活和职场上混日子,或一心钻营,却要孩子好好学习、心怀远大理想。</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因此,要想孩子喜欢你,我们家长得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要去追求真善美、要有无关功利的兴趣爱好,要给身边的人带来幸福感(不仅仅是家人朋友),要立足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要争取为社会做贡献(哪怕微不足道)。因为这样的人才会被孩子们那年轻、清澈、美好的眼睛看到,被他们喜欢和追随。</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同时永远不要忘记,孩子跟你并非一体,他们有自己的人生,我们只能引导和建议,最终的人生选择权在他们自己手上。不要以“我都是为你好”做自己的借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家长扪心自问,是不是也指望着孩子将来发达了来拉你一把,至少不要拖累你?</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不要妄想靠武力或道德绑架或世间真理迫使孩子听话,孩子听话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深深爱着你,怕自己让你伤心失望。因此,你要先无私无畏地深深爱着他,无私意味着不要彼此道德绑架,无畏意味着不要被社会现实绑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关于社会实践</b></p> <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会为孩子的作文头疼,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题材老旧等等。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本身的文学素养不够、人情练达缺乏;另一方面是生活单调,没有思考和支配时间的自由。要争取带娃走出家门去看世界,要跟他讨论社会时事和热点,要跟他八卦聊天身边的人和事,总之要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深度阅读、思考和表达的习惯、要去见识社会。</p><p class="ql-block"> 我因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毫无建树,所以就让孩子参加了语文特级教师樊阳老师开设的公益人文讲坛。讲坛是免费的,否则也不叫公益。我自己也在讲坛做过两年志愿者,带着孩子一起学习。樊阳老师精选了历朝历代一百本文学著作(包括外国文学作品),从《诗经》开始,带领学生用五年的时间阅读研讨这些作品。除了阅读之外,讲坛还很重视外出研学,去实地感受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每月一次江浙沪研学,每年寒暑假两次远程旅行,打造行读结合的多维度学习空间,适合初一到高二的学生参与。这里不多叙述,以免有做广告的嫌疑,有兴趣的家长可以自己去关注他们的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  写了这么多,似乎都在说题外话,关于学习语文的实用技巧,也许deepseek有更多建议,大家可以结合我的教训和感悟一起看,更重要是认真跟着语文老师的要求去做,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希望孩子们都能把语文学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