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古镇

老虎棒棒

<p class="ql-block">大通古镇,古名澜溪,西汉在此设立“梅根冶”,唐代设大通水驿,宋开宝八年建镇。清末民初时期,大通镇作为《烟台条约》的重要通商口岸,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并称安徽“四大商埠”</p> <p class="ql-block">大通古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安庆、池州、铜陵、三地交汇处,也是安庆至芜湖之间轮船中转重要码头,更是周边四方交会的要津。历史上的大通,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南江岸重镇,一度拥有常驻人口七、八万,号称十万之众的沿江商业“巨埠”。大通以“镇”面世,有文字记载的始见于宋代诗人杨万里《舟过大通》一诗。依此可推算,“镇史”达千年以上。明代洪武三年,这里已设有巡检司、递运所、水泊所等经济检查机构,同时设有“水驿”。然而,大通(特别是和悦洲)作为近代沿江流域重要商埠的形成,还是起始于清代咸丰以后,到抗日战争爆发,其间计约经历了八十多年的生长发展时期,其中以清末至民国二、三十年代最为繁荣,鼎盛时期的和悦洲以“小上海”名扬于世。</p> <p class="ql-block">大通古镇一手连着长江,一手连着青通河的千亩湖面--祠堂湖,有和悦老街三街十三巷、国家级淡水豚保护区坐落于此的和悦洲。有“活着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全国古镇中唯一铺四方石的澜溪老街。大通古镇不收门票,进出岛的渡船也免费。</p> <p class="ql-block">天井湖俗称天镜湖,清澈见底,波平如镜。湖面阔八十公顷,有山峦环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两条曲曲折折的长堤将湖分为东湖、南湖、北湖等三湖。此湖上有水源灌入,下与长江贯通,水质清澈。南湖湖心有一岛,岛上有一口井,井水终年高于湖面两米多,湖水涨则井水涨,湖水落则井水落,为一奇观。</p> <p class="ql-block">出景区前,天空飘下几阵小雨,很快空气中就弥漫起湿热的感觉,走路都有点呼吸困难,看来北方人很难适应南方夏季的环境。返程路上下了一阵中雨,回到酒店发现有明天回家的高铁票,果断选择回气温38度的家中避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