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7月10日下午,骄阳似火,却丝毫阻挡不了邱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老师们提升自我的热情。在邱县教育局精心组织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养提升暑期培训活动中,全县语文教师满怀期待,齐聚一堂。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老师们早早到达,有序就座,交流着教学中的心得与困惑,对此次培训充满了向往。</p> <h3> 郑美玲教授首先带来了精彩绝伦的《骆驼祥子》思辨阅读课。她以独特的视角,引导学生们深入剖析这部经典著作。她从祥子的三起三落,祥子的命运是否必然和《骆驼祥子》的现实意义三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入手,从梳理内容,到思辨意识,再到最后的打通现实意义,一步步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连在座的老师们也被深深吸引,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思维的盛宴中。</h3> <h3> 在梳理祥子“三起三落”这一经典情节时,郑美玲教授大胆提出“四起四落”的新视角,不断鼓励学生们打破固有认知,大胆质疑、勇于表达不同见解。随后,她请两名学生到黑板上绘制祥子的人生轨迹图。在点评轨迹图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围绕祥子的命运起伏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最终更深刻地领悟到:祥子的人生看似有起有落,实则每一次“起”都未能回到从前的高度,整体始终在向下滑落,一步步走向沉沦。</h3> <h3> 在“祥子的命运是否具有必然性”这一思辨环节,郑美玲教授巧妙抛出“若要拯救祥子,该如何为他‘逆天改命’”的问题。这个极具张力的设想,既深深震撼了在场的老师们,也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探究欲——大家热情高涨地投入讨论,纷纷结合文本细节大胆构想,课堂气氛愈发热烈。整堂课中,郑教授始终强调“紧扣文本阅读”的意识,从如何抓取关键情节、到怎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人物,在学习方式与方法上给予细致指导。这种既重思维深度、又重实践路径的教学智慧,让在座老师们深受触动,为之动容。</h3> <h3> 在探讨《骆驼祥子》的现实意义这一环节,学生们踊跃分享从文本内容中获得的感悟,而郑美玲教授则进一步引导大家跳出内容本身,更注重从学习方法与阅读方式的层面进行提炼——比如如何通过思辨分析经典作品与当下生活的联结,怎样带着批判性思维解读文学形象的现实投射。整堂思辨阅读课上,既有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也有对阅读方法的全新认知,最终在思想与意识的碰撞中,让每个人都对经典阅读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h3> <p class="ql-block"> 上完这堂精彩的思辨阅读课后,郑美玲教授紧接着为在座的老师们作了题为《思辨语文,让阅读教学实现真阅读与深阅读的跨越》的报告。报告中,她首先系统解读了思辨性阅读的定义、核心意义,以及它与趣味阅读的本质区别——通过清晰的理论阐释,先让老师们对思辨性阅读建立起初步的认知框架。</p> <h3> 随后,培训进入思辨性阅读课例研讨环节。郑美玲教授先诚恳征求了在座老师们的意见,接着以《昆明的雨》《西游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皇帝的新装》等不同体裁的文本为例,生动展示了思辨性阅读课的完整流程——从文本解读的切入点选择,到问题链的设计,再到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每一步都清晰具体。通过这些鲜活的课例,老师们真切体会到“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学用为抓手,以审辨思维为支架,以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深度学习为目的”这一思辨性阅读课的核心要义。当一个个教学细节被拆解、一个个设计巧思被点透,思辨意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正像种子一样,在老师们的心里扎下了根,开始悄然发芽。</h3> <p class="ql-block"> 当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亲历一个个教学细节被拆解、一个个设计巧思被点透,思辨意识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正像种子一样,在他们的心里扎下了根,开始悄然发芽。这份扎根与生长,既源于团队研磨中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挖掘,也来自于教学实践里对学生思维的精准引导,让思辨能力的培养真正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活动,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搭建了一座通往深度教学的桥梁,不仅让大家获得了与前沿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面对面的宝贵学习机会,更在思维层面打开了新的视野。相信在未来的课堂上,老师们定会将此次所学内化为教学实践——用思辨的火种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跳出文本表层的“浅尝辄止”,走向对作品内涵、人性本质、社会现实的深层探究。如此,既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深度阅读中稳步提升,更能为邱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推动当地基础教育在思辨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上新台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