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化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江海文化的主题,7月11日,南通中学高一(4)班联合濠西社区、百花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开展了主题为“七彩的夏日·濠河寻迹 青春悟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以濠河为课堂,以历史为教材,在行走中触摸城市根脉,在实践中感悟时代责任,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行走思政课”。</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以电子地图为媒,不仅串联起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更将濠河这条承载千年历史的“城市翡翠项链”娓娓道来——从五代后周时期筑城形成的护城河濠,到近代张謇先生擘画疏浚、建设闸坝(如启秀闸),将其打造为集水利、交通、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多次河道整治,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清淤截污和21世纪的生态升级,直至荣膺国家5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引导同学们辨识跨越其上的“南通六桥”——和平桥的枢纽地位、友谊桥的文脉相邻、长桥的市井繁华、怡桥的书香生活、启秀桥的教育渊源、新城桥的时代连接.</p> <p class="ql-block">在“珍贵的历史遗产”展区,一幅光影流转的濠河鸟瞰图徐徐展开。图中,碧水如带,环抱老城,其独特的倒葫芦(如意)形态清晰可见。城市的繁华与水系的灵秀在图中完美交融,学子们凝视着这幅“活”的地图,思绪穿越千年薄雾,直观感受岁月赋予家乡的厚重馈赠。</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手持激光笔,同学们聚精会神,革命先辈的铮铮风骨与南通先贤(张謇、沈寿、特莱克等)的开拓精神仿佛穿透时空,在年轻的心灵中激荡共鸣.</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深情讲述,这知识的殿堂,正是百年前张謇先生“父教育而母实业”理念下播撒的文明种子,与南通历史上胡长龄的文脉、李方膺的艺术风骨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濠河畔不熄的精神灯塔。</p> <p class="ql-block">"烧饼店"铜匠揉面的指关节微微凸起,身旁箩筐盛满芝麻香。几步外的"记茶"老茶馆里,铜壶在老虎灶上氤氲蒸汽,暗合张謇兴办大生纱厂时工休饮茶的旧影。</p> <p class="ql-block">厨房的砖灶、水缸、碗橱;以及格扇门窗上精美的花鸟人物雕刻……这些凝固的民居陈设,是濠河滋养下南通百姓生活智慧与雅致审美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濠西书院内,</span>书墙如智慧丛林静立,马恺铭和张睿祺同学作为社区志愿者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span style="font-size:18px;">桌上“全民阅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标牌默默呼应今日主题——当纸页中的乡愁被青春之声唤醒,书院刹那如一座灯塔照亮整个濠河.</span></p> <p class="ql-block">活动尾声,在博物馆古朴的飞檐下,青春的笑容如濠河上跃动的粼粼波光,充满朝气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深刻的家乡文化认同和启蒙之旅。它让青年学子深切体会到:历史从未远离,它就在家乡的每一条水脉、每一座桥梁、每一片砖瓦、每一缕书香之中。这份厚重的文化根脉,正由新一代南通青年在行走中感悟,在实践中传承,并将以青春的激情与创造力,续写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