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南寺、北寺。梵音声声绕山间

云朵《拒私聊》

<p class="ql-block">在阿拉善的贺兰山深处,藏传佛教的圣光穿越岁月,映照着两座闻名遐迩的寺庙——南寺与北寺。它们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瑰宝。南寺庄严宏伟,北寺静谧幽深,二者交相辉映,构成了阿拉善旅游胜地中最具灵性与魅力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北寺,又名福因寺,是阿拉善盟重要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亦是一处融合宗教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生态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承载着数百年的信仰传承,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原始生态环境,吸引着无数朝圣者与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北寺始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阿拉善第三代王爷罗卜藏多尔济之子在皈依六世班禅后创建,初名“准黑德”。两年后,清嘉庆皇帝赐名“福因寺”,并御赐藏、蒙、汉、满四体文字匾额,使其地位愈加尊崇。寺庙历经战火与岁月洗礼,多次损毁又重建,如今仍保存着15座庙宇与百余栋建筑,成为藏传佛教文化在阿拉善的重要见证。北寺的历史中,高僧阿旺丹德尔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他曾远赴西藏哲蚌寺苦修24年,获得最高“喇隆巴”学位,归寺后潜心著述,留下蒙藏文经典四十余部,成为沟通蒙藏文化的重要桥梁。他的智慧与修行,为北寺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北寺的建筑风格以藏式为主,庄严肃穆。主殿高达22米,内设108个经轮,象征佛法无边;10米高的白塔矗立山间,成为寺庙的地标性建筑。此外,阿旺丹德尔灵塔、转经廊等宗教设施也极具观赏与朝圣价值,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信仰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北寺坐落于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腹地,海拔约1800米,四周云杉与油松苍翠欲滴,山泉潺潺,四季景色各异。秋季层林尽染,宛如仙境;马鹿、岩羊等野生动物时而现身林间,为这片净土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如今的北寺不仅是宗教朝圣之地,更是集生态旅游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胜境。游客可深入宗教文化区,参与辩经、晒佛等活动,感受藏传佛教的庄严与神秘;也可漫步森林休闲区,沿木栈道登高远眺;更有蒙古文化体验区提供射箭、骑马及民族歌舞表演,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草原风情。北寺的旅游信息也十分便利。门票价格为56元/人(旺季可能浮动),另收30元观光车费。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出发,仅需约25公里车程,沿S314省道即可抵达。最佳游览季节为夏季避暑与秋季赏景,而农历六月十五的传统庙会,则是体验民俗与宗教氛围的绝佳时机。</p> <p class="ql-block">南寺,又称广宗寺,是阿拉善地区规模最大、声望最高的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寺内供奉着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更有飞天人像化石、释迦牟尼金佛、文成公主宝剑等珍贵文物,堪称佛教文化与历史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南寺位于贺兰山深处,藏语名为“噶旦丹吉林”,意为“兜率广宗州”。其山门上书“广宗寺”三字,气势恢宏。历史上,南寺曾拥有二十八座寺院,其中八座获得清帝或民国大总统赐匾,故亦称“八大寺”。</p> <p class="ql-block">如今,南寺的寺主贾拉森指出,所谓“八大寺”中,五座有匾额的寺院与其他无匾额者,实则分属南寺、北寺与延福寺三大系统,统称为“关拉格”,即“剩馀寺”。这一宗教体系的划分,也反映出阿拉善藏传佛教寺庙之间错综而深厚的历史渊源。</p> <p class="ql-block">南寺的建筑群融合汉、藏、蒙三地风格,主体包括大雄宝殿、大经堂、黄楼寺等,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尽显庄严与华美。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中心,更是阿拉善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