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7月下扬州一宋夹城.汉陵苑

小刚(手机摄影)

<p class="ql-block">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北门进瘦西湖东门出。顶着烈日徒步几公里,只为探访那承载千年历史的宋夹城。这座位于宝祐城与宋大城之间的古城,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曾是南宋抗金抗元的重要军事屏障。如今,它虽已褪去战火硝烟,却依旧巍然矗立,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宋夹城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最初为军事防御而建,通过甬道连接宝祐城与宋大城,便于军饷转运与兵力调配。它不仅是扬州“一地三城”格局中的关键一环,更是南宋边防体系的重要节点,见证了那个风雨飘摇年代的铁血与忠魂。</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宋夹城虽已复建,但三座城门依旧保留宋代风貌:南城门仿宋而建,高大恢宏;西城门以长桥连接双瓮城,气势非凡;北城门毗邻保障湖,远眺蜀冈,山湖相映,壮阔非凡。站在城门之下,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那烽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复建后的宋夹城并未失去其历史本色,城门依旧采用宋代双瓮城形制,西、北、东三面城墙巍然耸立,再现了昔日军事堡垒的雄姿。漫步其间,既能领略宋代建筑之美,也能遥想当年将士戍边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宋夹城并非普通的地方防御工事,而是南宋国家军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连接着南北防线,更是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从城墙砖上的部队番号便可窥见,这里曾汇聚全国兵力,是保家卫国的热血战场。</p> <p class="ql-block">扬州的宋夹城,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遗迹,更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在酷暑七月的阳光下,缓步穿行于城墙之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这座古城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活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离开宋夹城,前往汉陵苑——一处低调却极具震撼力的历史遗址。这里珍藏着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墓主为西汉广陵王刘胥夫妇。两千多年过去,金丝楠木依旧沉香幽远,诉说着汉代帝王级的葬制与礼制。</p> <p class="ql-block">1979年,高邮神居山的一次爆破作业意外揭开了这座沉睡千年的汉墓。为保护文物,1982年,墓葬整体搬迁至扬州复建,形成了如今的汉陵苑。这座博物馆虽小众,却藏着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葬具形式,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汉陵苑中沉睡的,是汉武帝第四子广陵王刘胥及其王后。他们的墓葬采用“同茔异穴”合葬形式,是汉代诸侯王中极少数享有帝王待遇的墓制,彰显了墓主人身份的尊贵与特殊。</p> <p class="ql-block">刘胥虽为皇子,却因行为不端、觊觎帝位而不得汉武帝宠爱,被远封至扬州。他屡次诅咒皇帝,图谋不轨,最终事发自缢,封国亦被废除。他的故事,是权力与欲望交织的缩影,也为这座陵墓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p> <p class="ql-block">汉陵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黄肠题凑”这一帝王级葬制。黄肠指淡黄色柏木,题凑则是木头题头向内拼接而成的结构,围绕棺椁,象征至高无上的礼遇。这种葬制在汉代仅限皇帝及极少数功勋卓著的诸侯王使用。</p> <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仅有两人使用过“黄肠题凑”:一位是权臣霍光,另一位是汉哀帝的宠臣董贤。广陵王刘胥能享此殊荣,足见其身份之尊贵,也折射出汉代礼制的森严与等级制度的严明。</p> <p class="ql-block">广陵王墓使用了856根金丝楠木构建题凑结构。古代有“一两金丝楠木一两黄金”之说,可见其珍贵。楠木纹理细腻、香气持久,历经两千余年仍保存完好,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王后墓与广陵王墓同期出土,同样采用“黄肠题凑”葬制。椁室分为正藏椁与外藏椁,正藏椁由题凑、中椁、内椁及东西厢组成,内部布局对称,结构严谨,展现出汉代墓葬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这座木椁墓的规模远超马王堆汉墓,椁室长达16.65米,宽11.2米,高4米。整座墓室采用榫卯结构,无一钉一铆,木料之间严丝合缝,连刀刃都无法插入。虽曾多次被盗,但其建筑工艺与墓葬文化仍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王后墓的结构与广陵王墓相似,同样采用“黄肠题凑”葬制,椁室布局对称,正藏椁与外藏椁分明,展现出汉代贵族墓葬的严谨规制与高度礼仪化特征。</p> <p class="ql-block">王后墓为岩石坑竖穴式木椁墓,平面呈“中”字形,墓室深达25米。椁室分为正藏椁与外藏椁,正藏椁中出土了大量饮食、沐浴用具及漆木器,再现了汉代贵族生活的精致与奢华。</p> <p class="ql-block">展馆前厅右侧复原了后宫生活场景,中央展示的是王后墓的“南门”封门题凑。其中一块楠木边角料,需千年树龄方可成材,也正因如此,金丝楠木才被视为珍宝,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墓中还出土了大量木牍文书,记录构件方位与安装信息,其中“62年8月……”等字样,为考证墓主身份提供了关键线索。此外,漆书、墨书与刀刻文字亦极具研究价值,揭示了汉代工艺与官制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复原了一位身着华服的“王后”场景,她端坐案前,品尝美食,桌上摆放漆盒、漆盘、漆勺等餐具,身旁两位仕女侍立,再现了汉代贵族生活的精致与典雅。</p> <p class="ql-block">在上下两层的展厅内,密集陈列着三十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若你热爱历史文化与考古艺术,汉陵苑绝对不容错过。那一根根金丝楠木构筑的“黄肠题凑”,那一件件出土文物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定会令你心生敬畏,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