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铜川市耀州区寺沟镇寺沟村的一所老宅里,村民宋家的院落里,生长着一棵树龄约近四百年的皂荚树,树的胸围大概四米左右,树姿高耸挺拔,树冠茂密翠绿,树皮紧致,至今依然郁郁苍苍,如人在中年,生命力正值旺盛。</p><p class="ql-block"> 据年届七旬的主人宋先生介绍,他小时候就在这棵树下玩耍,他听爷爷说,他爷爷的爷爷也曾在这棵树下玩耍、生活,再往上就不知道历经了多少代人,也不知道是往上多少辈的先祖在家宅院落里栽下的这棵大树,如果按树龄推算,应该是明朝后期这棵树就被栽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 历数百年而巍然屹立、又能在一个家庭的院落里同主人一道历经世事变迁、风雨沧桑的树木,难道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吗?这至少也说明主人家是本地望族,家业颇大,如此才能根基牢固,历百难而不改其貌,经数百年而不移其家,或许正因世代秉持的淳朴家风,这棵树与家族才能共同历经风雨,主人的一番介绍也刚好印证了我的猜测。</p><p class="ql-block"> 在主人的记忆里,他的爷爷那辈手里便有良田数十顷,家里常年雇有长工,也就是像《白鹿原》里白嘉轩那样的所谓“地主”,在村里威信颇高,乐善好施,曾给自家的几个佃户都娶了媳妇、成了家,乡邻有难,只要张口,便无不慷慨解囊相助,在当地口碑极佳。据主人回忆,旧时乡邻议亲,聘礼多以粮计,曾有村民因家贫无力筹措,他祖父便开仓赠粮,助其成家,如今两家后人仍常往来,这段往事成了村里口口相传的佳话。后有队伍劫富筹资,绑了他的爷爷,打算索要赎金,但恰好队伍里有个曾被他家接济过的人,当了队伍里的连长,看到了爷爷,知道他是个好人,便偷偷的把他放了,也算是对他积德积福、善有善缘的一种回报吧。</p><p class="ql-block"> 后来新中国解放了,因为田产多,自然被划做地主阶级,开批斗会,竟无一人上台发难指控。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谁善谁恶、谁好谁坏,别看平时不说,可都在心里装着呢。昧良心的事,只有极少数人才干得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主人的记忆里,他们家原来院子很大,那棵树就矗立在院子的中间,一大家子人吃饭的时候都在树下围聚,有时候他们家族有事聚拢议事的时候也会围在这个树下说事,所以这个院子也被他们称作“大院”,吃饭在大院树下,说事也在大院树下,平时农闲聚在一起聊天也在这棵树下,所以,这棵树在他们的整个家族成员的记忆里,都非常深刻。以至于他们家族在乡亲们的嘴里,被称作“大院”门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家大业大,人口多了,自然就要分家,分了家就要另盖房子。以前盖房子可以往外扩张,只要是自家地产,哪里合适就盖哪里,可自土地收归集体所有之后,就只能在自家的院子里想办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随着分出来的家族成员越来越多,房子也就越盖越多,原来大院的地方就被侵占的越来越小,直至家里要盖窑楼的时候,那棵已经腰身粗壮、树冠遮天的大皂荚树就显得更占地方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面对这数百年的象征家族枝繁叶茂的大树,岂是说动就能动的,况有祖上遗训,说这棵树被风水先生看过,造型特异,主家不可妄动。不管是真是假,最后主家还是做了让步,修改了窑楼的设计,专门给大树让出了一块让它生存的地方,未动大树分毫;后来又分家盖房,大院空间愈发狭小,现主人实在没办法,就挨着大树、在树下做了间厨房,封顶的时候把树身包裹在房顶里,形成了房中有树、树在房里的奇观景象,亦未敢伤及大树分毫,在厨房里形成了树身占一半、灶台案板占一半的逼仄空间,人在做饭时转个身都会被撞到。提起那时做饭的艰难,主人至今仍喟叹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再后来改革开放,村上也不再计较什么出身成份,开始人人平等了,他们这些一直划不到宅基地的人才陆续搬出了老宅,在外面有了自己的新家,老宅子又慢慢的空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主人搬到新宅以后,又把原来用作厨房的地方圈起来开始养猪。猪仔生性好动,喜欢用嘴乱拱,老树根底松软,被小猪连拱带咬,拱出个不大不小的豁牙,供自己在里面躺卧。小猪越长越大,豁牙也就越拱越大,直至后来长成大猪,依然可以在里躺卧。后来不养猪了,那个豁口看起来让人触目,主人又用石头砖块把那个豁口填实,过了几年,那个豁口竟又被树皮长满围实了,不注意看,几乎看不出有啥异样。看到我们有些惊奇疑惑的神色,主人带着我们走到跟前,让我们仔细查看,还真是,新旧树皮处有一道缝隙的痕迹,估计再过几年,应该就一点也看不出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惊异于大树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愈力,数百年过去,人类一代又一代的轮回,江山一朝又一朝的更替,大树不言,自有见证。站在这棵树下,树木沧桑,冠盖如云,我感觉</span>人类的兴衰荣辱,在古树的沉默注视下,仿佛只是沧海一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当初,这棵树因人而生,长大后又荫护着这院里的人。人类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大自然反过来又反哺人类,让生命繁荣,让家族绵延,让人类生生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和树相互滋养,互依互存,有这样厚德积福的家族,才会有这样一棵树;有这样勤劳善良的人民,才会有这棵树;有这样千年农耕的延绵,才会有这棵屹立数百年而依旧繁荣茂盛的大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星转斗移,岁月更迭, 明王朝倒了,这棵树未倒;清王朝倒了,这棵树未倒;历经民国和抗战,这棵树依然未倒;新中国来了,这棵树却更加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焕发出新的生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今天,它已被国家林业部门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古树,静静的矗立在岁月的长河里,护佑着属于它的村落,期待见证我们这个民族更加辉煌的发展奇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