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莆田陈氏探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莆田姓氏文化领域最大的谎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最近从各平台上搜索莆田陈氏人口的分布情况,网上显示:“根据相关数据,莆田市陈姓人口约有48.1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5.36%。其中,玉湖陈氏有30多万族人,分布在二百多个村庄。”很多平台都有类似的数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看到这些现象,凭着从事姓氏文化工作多年的经验,本着姓氏文化应尊重历史,特别是编撰族谱,出书行文,更应遵循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的原则。就这方面的来龙去脉进行探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莆田素有“十八陈”之称,以时间早晚分别为刺桐陳、侯攬陳、義門陳、留坡陳、侯峰陳、飛錢陳、浮山陳、廷壽陳、東院陳、橫山陳、玉湖陳、五象陳、壽山陳、廟前陳等等。其实不然,早在宋朝史学家李俊甫1214年编纂《莆陽比事》中記載“陳氏舊族五,新族三十三,嗣是而來尚未數計”。可見,在宋代時就不止「十八陳」,一些新族皆是從「十八陳」中析居出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宋朝时期就那么多分支了,至今八百年了,怎么只剩下寥寥几个支系?这期间,因社会动乱,举家往南方迁徙的,也有析居莆田偏远地区的,因生活条件恶劣,温饱都难以为继,哪有心思像大户人家那样修族谱,到了破旧立新时期,什么祠堂、族谱、文物等文史资料销毁殆尽,很长一段时间莆田陈姓和大部分姓氏一样,没有祠堂、没有族谱、更没有一切历史资料。这些“三无村庄”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要寻根问祖,苦于没有任何证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玉湖陈抓住先机,动用各种手段和编造不实的宣传材料,什么颍水陈就是玉湖陈,什么民族英雄,</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明明是祭拜土地公福德正神却编造</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什么初二、十六做牙是玉湖陈米牙,等不实信息,编造莆田大约有二百五十个的村是玉湖陈,莆田市总共只有四百个左右陈姓乡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莆田姓陈约五十万人,百分之五十身上流着陈某龙的血,如此骂人不带脏字。为了对抗元兵,浮山东沙房陈绍淑四个儿子子文、子让、子敬、子选战死三个。有文化人家有族谱记载,那些其他姓氏的、没有钱的人战死了,姓名都没人知道,叫人情何以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莆田几千年的历史,现在总人口才三百多万,玉湖陈却号称三百万后裔,这些暂且不说,他们说莆田陈姓人口四十八万多,其中玉湖陈占三十万左右,这就奇怪了,莆田“十八陈”都比不过一个其历史垫底的玉湖陈。据海南临高文物局提供的资料,以及当地群众提供的旧族谱显示,南宋末期陈某龙的孩子一个都没有留在莆田,咱们都被骗了!那在莆田这三十万玉湖陈从哪里来?假如是用手段骗来的,就得动用所有人力财力用一个的谎来圆另一个谎,聪明的人用后脚跟想,就知道这是骗人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周武王赐封张福德为“后土”时,每逢初二、十六都有祭拜土地公的习俗,并尊奉为“福德正神”。总不至于姓陈的拜陈米牙,其他姓氏拜福德正神吧。为了一己之私而编造的非常低级的谎言,利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欺骗那些很少看书学习的善良民众,那些为了凑热闹,被蒙在鼓里,以讹传讹,很多人也真信了。更离谱的是这种不加节制行为,会产生蝴蝶效应,使相当一部分喜欢热闹的陈姓乡村,莆田话叫“西瓜往大边”,到目前为止浮山深受其害。其它支系也感同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史官编撰史记,怕被后人追究,更是有使命感,不敢造假。族谱造假,最廉价,门槛最低,编撰族谱也算半个专家吧,事关家族千百年历史,万不可仗着人多势众,鲁莽行事。那些不实宣传,这对姓氏文化是一种极大伤害,会累极多方的先祖和子孙,举头三尺有神明,那些当事者,晚上能睡得安稳吗?现网络社交平台这么发达,如不澄清事实、正本清源,那多年后这些谎言就会满天飞,遗害后人。浮山陈顶着退出总陈的骂名,站出来把真相告诉给各位,一起对毫无依据的一切虚假族谱文本进行抵制,即不配合、不参与、不承认。否则我们将对莆田姓氏文化的严重伤害,但愿做过错事的人,为积德累功计、为子孙计,幡然醒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传统文化应建立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方可留传百世,造福一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陈国华 于莆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乙巳年仲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