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信大洛幼的园子生长着许多精彩的课程故事,藏着孩子们在户外游戏中迸发的无限活力。这些课程与游戏,无一不贴近自然的本真、贴近生活的脉搏,更贴近儿童纯粹的内心。今天,站在学期末的节点上,我们齐聚于此开展“课程再生长•户外创新谈”分享活动,我们带着对儿童的理解与珍视,一同回望、碰撞、探寻,让我们的课程和游戏生长出更多可能。</p> 课程故事再生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近些年,我园教师在课程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深挖,不断前行。在课程选择上把握“适合幼儿发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关键点,注重“幼儿立场”和“落地可行性”的核心,记录和呈现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实活动、探索行为、成长变化,这些都贯穿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所有的偶然事件都因“儿童视角”变得生动有趣。当然,更多的还有教师的观察与反思,她们化身为“讲故事的人”,将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在学期末教育成果汇报中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亓铨悦老师和孩子们的故事发生在四月里,生态园里一棵老松树被飓风连根拔起,大一班孩子们与这棵树的深度对话以及探索“自然大世界”的旅程便开启了,师幼一起用问题叩响知识的大门,是生命教育最生动的课堂。袁营老师在充满栀子花香的六月,和孩子们共同经历了以"毕业"为主题的情感课程,孩子们用纯真的视角诠释成长,用温暖的行动珍藏回忆,在倒计时30天里完成了一场关于告别的成长预习。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一班的孩子们在四月里感受到多次狂风,引发了不少讨论,魏晶晶老师认为“狂风”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便及时以《听,风来了》这个课程和孩子通过观察、探索和体验,发现原来风与我们的生活如此密不可分。陈芳老师结合幼儿原有经验、能力和兴趣点,以“彩墨游戏”为主题展开班级课程,以传统国画颜料为媒介,和孩子们从“艺术绘就美好”、“科学探索奥秘”、“语言浸润童心”三个方面快乐游戏。陆文静老师带着孩子们继续深耕编织文化,师幼一起在学学、玩玩、做做、想想中,编出童趣,织出创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班年级立足于孩子们的好新奇心和探究欲,分别以大自然中的“蒲公英”和“蚂蚁”为主题,在儿童立场下生成了活动并进行了实践。孙冰艳老师分享了孩子们在多领域活动中,共同观察、探索蒲公英的生态特点,感受生命的奇妙。刘洋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走进了蚂蚁的世界,孩子们在与蚂蚁的互动中发现了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小蚂蚁,扮演小蚂蚁,与蚂蚁展开了一场奇妙之旅。</p> 户外游戏创新谈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学期,我们在深化“多元课程”的同时,着力创新户外活动:通过小兵学军、自主游戏、混龄互动、农耕种植、亲子游戏等形式,保障幼儿“户外两小时”的畅玩时光。师幼利用丰富器械材料创新集体游戏,鼓励幼儿在自然中自由探索、温情互动;教师则持续观察倾听、支持引导,既助力幼儿养成“营养均衡、增强体质、作息规律”的良好习惯,更让“玩中学、玩中成长”的目标落到实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游戏我做主!”从田老师分享的题目就可以看出她的游戏观,大班幼儿主导的自主游戏从初期的混乱到一次次的调整,前、后期幼儿自主游戏水平显著提升,孩子们自信满满、动力十足;张瑞老师用多种材料和器材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锻炼肢体动作、愉悦身心的同时,让同伴间的感情持续升温;中二班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穿上连体衣在泥池里蹦蹦蹦跳、随意驰骋,乐此不疲,户外的彩墨游戏更是让孩子们惊喜不断;中三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去雨天里漫步、踩水坑,探索、发现不一样的奥秘;小班宝贝们在老师们的放手中,充分用材料和器材自主游戏,“战斗中的飞行”、“外卖游戏”应运而生,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载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间混龄自由行”也是孩子们满意度极高的游戏之一,老师们通过精心投放多元化材料,低成本高互动,不断完善丰富支持幼儿自主成长。田老师讲述了小兵训练营里孩子们自由组队游戏发生争执,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赵老师讲述了木坊工作站里孩子们从绘制图纸到成功合作搭建的成长历程;李老师讲述了沙地里孩子们挖渠、挖井、沉浮游戏等一个个真实生动的趣味故事;张老师讲述了骑行区域里各种模仿“社区”游戏的精彩画面,“小大人”们似模似样的游戏行为,那也是每天早晨最为热闹的游戏角;哈哈哈营地、探秘基地和涂鸦趣地,它们的从无到有见证了老师们的反复推敲、构思营造,更是老师们依据孩子们的年龄、兴趣特点打造的专属游戏场,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天性、展现创意的舞台,分别构建出许多优质的课程体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其他户外活动中,各班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创新形式,如将跑跳练习融入情景游戏,增强趣味性;班级骑行活动说走就走,从“冬日晒暖”“春日绘柳”,将继续延续到秋冬;家园活动突出协同共育,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亲子户外挑战、家庭运动方案分享等,构建家园联动的锻炼氛围;嬉水活动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玩水装置,既满足幼儿探索欲望,又渗透安全防护与科学认知教育,形成多元化的户外育人体系。</p>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老师们永褒创新求实的精神,在日常教育中的潜心投入,才能让课程、户外游戏为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成长提供路径,才能成就这一个个美好故事的发生,才能让“户外游戏”“亲近大自然”成为我园课程和游戏的亮点。活动现场大家用心聆听,认真记录,针对分享内容还进行了现场点评和讨论,教研过程中老师们聚焦课程,聚焦幼儿发展,敢说真话,积极碰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指导组张延华老师针对大家就项目课程和主题课程展开了讨论,她提出:项目课程可理解为具有明确目标的探究性活动,核心在于强调探究的深度,如同“有目标的小探险”;班本课程则是为特定班级量身定制的生活化课程,核心在于突出与班级的适配度,如同“为班级打造的生活画卷”。无论是什么课程或者实施方式,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就是好的课程。同时,她特别肯定了老师们在日常持续开展活动的用心细心,“儿童为本”的教育观、游戏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指导组王笑艳老师首先肯定了教师们的核心优势,不论是课程建构还是游戏创新,都可以精准把握幼儿阶段的探究兴趣、生活经验与年龄特点,是以幼儿为主导推动活动的进展,避免了形式主义;其次,针对每一个案例提出了适宜的建议,在智能时代应善于使用AI工具,相比依赖教师或家长资源,更能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探究热情、提问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为教师们提供了课程建构的一系列策略,提示要重视将课程审议和评价贯穿于课程和游戏开展的全过程。她倡导教师们应珍视幼儿园的自然条件,让户外创新成为课程生长的养分,持续地高质量地为幼儿提供优质的课程和游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最后,张春英园长肯定了所有教师在课程准备中的用心投入。提出了课程资源拓展的建议:强调可以引入家长与社区力量,利用部分家长在知识、职业领域的优势及社区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肯定绘本在课程中的价值,其凭借更贴合幼儿视角、知识呈现更细腻严谨的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具科学性的支持,与教师的材料、活动、游戏支持形成互补。在未来,课程打造需秉持“小而精”的原则,注重创新力,体现教师团队的用心程度,持续提供有温度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笔尖划过纸页,当故事穿越时光,教育的温度便有了具象的模样。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分享,更是一次对“以儿童为本”教育理念的深耕。愿每一位教师都能蹲下身来,倾听儿童的童言童语,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让教育在真实的生活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美篇:王迎春 </p><p class="ql-block">图片:张蕾蕾 </p><p class="ql-block">编辑:邓一娜</p><p class="ql-block">初审:王笑艳</p><p class="ql-block">审核:张春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