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小知识】肃宁方言 亲属性称谓的叫法(上)

宁肃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167efb">  现在,网上流行些“俺们把××叫××”的短视频,可以说是一种方言游戏。游戏有些刻意,无意的偶遇更具穿透力。在旅游景区或地铁里,密集的人流里冷不丁冒出个“喃”字就往往一震,再来句“唧了咯”、“也了咯”、“命子儿”什么的,那绝对是俺“老乡”。这就是方言的功能,也是方言的魅力。</font></div><font color="#167efb"> 方言是指长期演变而来的地域性语言,即特色地方话。汉字作为汉语统一的书面语表现形式,其发音与发声在不同的方言区会有所不同,如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七大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不同地域的音调也有差别,存在跨越省、市、县甚至更小行政单元的地方特色,以至形成了特定地域性的变异语言体系。我以为,我的老家话就很有特色,有必要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挖掘特色语素及词汇、还原当地话的语言体系。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愿意为此而努力。<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这里的老家,指沧州、保定、衡水的三地交界,可县市可乡镇可村庄,无非是个性的特色与共性的差距而已。本篇所说方言,以王村土语为主,涉及周边一定地域;包括与普通话严重歧义的本地特有叫法,与普通话发音发声相近的习惯性转音、走音、变调,与普通话字体相同乃至音调也相同但内涵发生严重变化或特指性的词汇,以及其它与普通话音、声、义有所不同的语言。<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方言也是人们交流与传播的工具,曾经是最基本而主要的交流工具。人要说话,总有称谓,而且首先是称谓,那就从人的称谓说起吧。</font><div><font color="#167efb"><br></font></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揍饭的大姐(zòu fàn de dà ziě)</span></p> <p class="ql-block">  称谓指人们因各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与名称,其实质为人际性称谓,即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使用的反映人际关系的叫法。本篇从亲属性称谓、乡亲性人称及人称性称谓等三方面汇总方言性称谓的相应词汇,并讨论其特点。老家方言性称谓里,最为普遍的是亲属性称谓。</p><p class="ql-block"> 亲属称谓,指基于血缘关系的称谓,通常用于指代家庭成员及亲属之间。这些称谓多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以及特定的要求。本文中的亲属称谓包括直系称谓、旁系称谓、姻亲称谓和其他称谓,现就方言性的叫法进行汇总及分析。</p><p class="ql-block"> 直系称谓。按长幼辈分,主要包括‌祖辈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辈的父亲、母亲;‌子辈的儿子、女儿和‌孙辈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在老家,直系称谓除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普通发音外,还有以下方言性叫法:</p><p class="ql-block"> 爹(diē)——指“父亲”,即“爸”、“爸爸”。叫爹时,避免“爸爸”式叠称。</p><p class="ql-block"> 娘(niáng)——指“母亲”,即“妈”、“妈妈”。叫娘时,避免“妈妈”式叠称。老家方言的“娘娘”,另有含义。</p><p class="ql-block"> 儿(le-­rí)——指“儿子”。“嘞”与“日”连音,发二声。有时也作骂人话,用“儿”字贬损对方人格。</p><p class="ql-block"> 小子(siǎo zi)——也指“儿子”,有时泛指家中男孩儿。如,“这是喃小子”。“小”,非“xiǎo”而“siǎo”。具体区分时加序数,如“大小子”、“二小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闺妮(gūn ni)——指“女儿”。“闺”,非“guī”而“gūn ”;“妮”为“女”字走音,非“nǚ”而“nī ”,一般轻声。具体区分时加序数,如“大闺妮”、“二闺妮”等等。</p><p class="ql-block"> 孙子儿(sūn zi er)——“孙子”的儿化音,指“儿子的儿子”。具体区分时加序数,如“大孙子儿”、“二孙子儿”等。有时也作骂人话,用“孙子”、“孙子儿”来贬损对方人格。</p><p class="ql-block"> 孙女儿(sūn nǚ er)——“孙女”的儿化音,指“儿子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老爷爷(lǎo yé ye)——特指“曾祖父”,即父亲的爷爷,也是爷爷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祖奶奶(zǔ nǎi nai)——指“曾祖母”,也叫“老奶奶”,即父亲的奶奶,也是爷爷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老老爷爷(lǎo láo yé ye)——指高祖父,即爷爷的爷爷,也是父亲的老爷爷。一般,只在论辈份时使用。“老老”二字,声调有变化,先抑后扬。</p><p class="ql-block"> 老老奶奶(lǎo láo nǎi nai)——指高祖母,即爷爷的奶奶,父亲的祖奶奶。一般,只在论辈份时使用。“老老”二字,声调有变化,先抑后扬。</p><p class="ql-block"> 重孙子儿(chóng sūn zi er)——“重孙子”的儿化音,指儿子的孙子,也是孙子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重孙女儿(chóng sūn nǚ er)——“重孙女”的儿化音,指儿子的孙女,也是孙子的女儿。</p><p class="ql-block"> 重重孙子儿(chóng chóng sūn zi er)——“重重孙子”的儿化音,指孙子的孙子,也是重孙子的儿子。一般,只在论辈份时使用。</p><p class="ql-block"> 重重孙女儿(chóng chóng sūn nǚ er)——“重重孙女”的儿化音,指孙子的孙女,也是重孙子的女儿。一般,只在论辈份时使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二姐的小孙子儿(le­-rì ziě de siǎo sūn zi er)</p> <p class="ql-block">  旁系称谓。主要包括‌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和‌堂亲、表亲的‌兄弟姐妹。在老家,旁系称谓除哥、弟、妹、姑、舅、姨和表哥、表弟、表妹等普通称呼外,还有以下方言性叫法:</p><p class="ql-block"> 姐(ziě)——具有血缘关系且比自己大的女子。“姐”,非“jiě”而“ziě”,即“jiě”的转音,属方言中的尖音替代。具体区分时加序数,如“大姐”、“二姐”、“三姐”等。“姐”字,也可用于尊称非血缘关系但比自己大的女子。</p><p class="ql-block"> 兄弟(xiōng di)——家庭关系上,特指“弟”。如“喃兄弟”,指弟不指兄。</p><p class="ql-block"> 大爹(dà diē)——即“伯父”,指父亲的哥哥。具体区分时加序数,如“大爹”、“二大爹”、“三大爹”等。</p><p class="ql-block"> 敊(shōu) ——指“叔”、“叔叔”,即父亲的弟弟。“敊”,古同“收”,本义为捕,引申收拾、收取,以及收获、收割。叔,《说文》“拾也”,本义捡拾,与“敊”字有同义之处。后假借为伯叔之叔,即夫之弟,后指父之弟。《广韵》,“季父也”。《释名》,“少也,幼者称也。”又《尔雅·释亲》,“妇谓夫之弟曰叔”。“敊”为“收”之古音,虽较生僻,但与“叔”字型相近,为与现代汉语的“收”相区别,老家方言称谓里发“收”音的“叔”字现以“敊”替。具体区分时加序数,如“二敊”、“三敊”等。</p><p class="ql-block"> 当家子(dàng jiā zi)——泛指“本家”,即同宗族的人。“当”,四声。</p><p class="ql-block"> 当家子哥(dàng jiā zi gē)——指“堂哥”,即堂兄。另有“当家子姐”、“当家子兄弟”、“当家子妹妹”等,同理。</p><p class="ql-block"> 前后院呢(cián hòu yuǎn ni)——并非自己家的前院与后院,而泛指自己着紧的当家子,也就是血缘近的族人。“前”,非“qián”而“cián”;“院”,三声。“呢”,是“里”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大娘的针线活儿(dà niáng de zhēn siàn huó e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55, 155, 155);">后续请看:《老家亲属性称谓的方言叫法(下)》,包括姻亲称谓和其他称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关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162yjqo" target="_blank"><i> </i>不忘乡音</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