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8日是农历甲辰十二月廿九除夕,早餐后出发前往成都西北方向、距成都宽窄巷约180千米的桃坪,那里有个2135年历史的羌族古寨。汽车行驶了半程便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高速公路转向西北,海拔渐高,路两侧绵延不绝的高山几乎不见绿色,汽车开进了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的龙门山断裂带,明显感觉车在峡谷里爬坡,高速公路限速也降至每小时80千米。由于印度板块北移挤压青藏高原板块,青藏高原东缘挤压四川盆地板块受阻,长期积累的地壳运动应力导致龙门山断裂带错动,于是就发生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车子行驶在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至汶川段,左侧山麓213国道残存遗迹闯入眼帘,崩坍、断裂、塌陷等如影随行近一个小时,终于到达汶川下高速公路,路口指示牌显示:距桃坪12 km。</p> <p class="ql-block"> 桃坪离汶川近在咫尺。如此之近,会是什么样子?毕竟512大地震是以“汶川”命名的,桃坪是否还残存废墟,或部分成了遗迹?我迫切想要眼见为实。汽车开进羌寨,碉楼高耸,一看就是新建的。一问,果然如此,就像来时走的蓉昌高速公路是新建的一样,桃坪羌寨外围的酒店饭馆、旅馆民宿、商家店铺,都是512大地震以后新建的。那么古老的羌寨在哪儿呢?它是否安然无恙?深入羌寨,解开这个迷。</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了农田、小树林、菜园,以及零零星星散落其间的片石房屋,一大片高低错落,十数米至数十米的石碉和石屋混建在一起的建筑群呈现在眼前。经与引路的寨民聊天,得知2008年512大地震对羌寨有较大损害,约70%的石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碉楼裂缝长达十多米。但总体而言,这座2000多年的古村寨仍称得上固若金汤,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桃坪羌寨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地震后国家拨全款修复,两年工期恢复原貌。近在眼前的这个环山怀抱、半山腰寨中央的平地,是羌民祭山神的广场。广场尽头中间那座高四五米的锥形塔状建筑物是天神塔,天神塔顶端竖立着一块红绸缠绕的白石,它是雪山的微缩,象征着天神。</p> <p class="ql-block"> 忽然,天神塔旁出现了一个穿戴讲究、脖戴念珠、像太平天国“王”模样打扮的人物,和一个裹着绷腿的兵头模样的人物。趋近一看,这个王并不威严,而那个像兵头的人是个穿民族服装的羌民。一打听,那个王其实是个祭司,称羌端公;那个兵头则是一个巫师,叫释比。原来今天是除夕,羌寨要举办迎新晚会,是个重要的日子,所以寨子里要举行转山会,又称敬山节、祭天会。羌端公和释比是羌人和神明两个不同世界的联系者,是羌族传统文化的标志人物和承续者,由寨子里德高望重者担当。</p> <p class="ql-block"> 羌族的转山会和羌年会是春祷秋酬的农事节庆,更是羌人的神圣信仰。春祷的转山会从农历正月至农历四月十二期间择日举行,以寨为单位举办,日期各不相同,仪式大致相同,祭山许愿,祈祷天神赐予风调雨顺。秋酬的羌年会则多选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举行,也有择冬至日举办的,敬山还愿,答谢天神赐予五谷丰登。</p> <p class="ql-block"> 转山会向天神贡献的牺牲各寨子有差异,大多是山羊祭神。祭祀仪式参加者大多是男子,未婚女子也可参与,穿着羌族盛装。仪式由羌端公主持,释比领头,众人围成一个圈,对雪山天神念唱吉祥颂词,集体许愿,祈求保佑老少平安、免受病灾,祷告村寨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盟誓祖宗光荣传统、村规民约,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神秘的远古光辉。</p> <p class="ql-block"> 羌端公手执法器神杖,口念敬山经典,宣布转山开始,于是释比领头敲打羊皮鼓,在羌笛、手铃、唢呐等节奏明快的羌乐声中,释比领着众人围绕天神塔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载歌载舞跳起羌族喜庆沙朗(类似锅庄的舞蹈),风格奔放、热情活跃、灵动美观。唱歌传颂心灵与天地的碰撞,跳舞迸发消灾和祈福的火花,20多人高歌劲舞,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 沙朗歌舞完毕,4名羌族壮汉抬着祭天神的待宰山羊,在释比带领、众人随同下遍游全寨。这个传统源自古代羌人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的不可预知和不可控时,幻想有超自然力主宰万物的天神,抬着牺牲游寨也是对天神的膜拜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整装待发的游寨队伍。</p> <p class="ql-block">出发了,敲着羊皮鼓的队伍通过寨门。</p> <p class="ql-block">跟着走进羌寨,就是走近了羌族。</p> <p class="ql-block">既感受古老羌族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又体会神秘的羌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身临其境,领略浓郁的羌族风情。</p> <p class="ql-block"> 精于手工的羌绣传统技艺,历经千年不衰,传承至今,化作精美绝伦的刺绣服饰,穿着在游寨仪仗队员的身上,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不能不为羌族向往辉煌的信念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不能不为羌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下山,走出寨子,返回半山腰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天神塔广场已堆好木材,燃起了篝火。然后给羊身浇水、泼水,以示洗净污秽。做好宰羊献神祭山的一切准备。</p> <p class="ql-block"> 祭祀仪式奇妙且深奥,尽欢而毕,宰羊后当场烤熟,在场者分而食之,人人有份,都说能驱魔治病。而我的心不在乎烤羊肉,早已趋向那以东方神秘古堡碉楼为代表的、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的活化石了。</p> <p class="ql-block"> 刚才光顾着追随抬着牺牲游寨的队伍了,现在再次入寨,得深入其中探寻其建筑特色和构造奥秘。</p> <p class="ql-block"> 再次经过寨门,一侧是片石与黄泥砌筑的石屋,一侧是扎根山体的大树,显得坚固朴实,牢不可摧。</p> <p class="ql-block">墙体之间的巷道深幽而显得神秘莫测。</p> <p class="ql-block"> 羌民的盆栽分列巷道口两旁,瓮状的绿叶红花,盆状的色彩斑斓,栽种着美好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一个个门洞连通着一条条巷道。</p> <p class="ql-block"> 巷道路面有时还能见到明沟水圳通往房屋底部。</p> <p class="ql-block">四通八达的路网,外人如入八卦迷宫。</p> <p class="ql-block">给人以壁垒森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垒石砌筑为室。</p> <p class="ql-block">路旁偶有水圳明沟露头。</p> <p class="ql-block"> 石屋之间严丝合缝,紧密相连,怪不得大地震都摧毁不了。</p> <p class="ql-block"> 羌民世代在这块土地繁衍生息,已经有2000多年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上,可以清晰看出,羌寨的民房大多依山而建,筑于斜坡之上。</p> <p class="ql-block">坡越往高处,村寨越通透。</p> <p class="ql-block">独特的石头城建筑依旧古朴神奇。</p> <p class="ql-block"> 高处不再单调,既能看到天,还能看见挺拔的高峰云雾缭绕。</p> <p class="ql-block"> 身着民族服装的羌民,沿着山上引水明渠旁的小路迎面走来,他身后石屋楼顶露台矮墙上的盆栽染着金黄,在冬树苍劲虬枝的衬托下,给羌寨的日常生活写照增添了一抹收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登上多个石阶,更上一个高坡。</p> <p class="ql-block"> 来到村寨民居建筑群的最高处,这里树木多了,有些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象征着希望。</p> <p class="ql-block"> 居然还能看见汉民族的民俗:过年大红灯笼高高挂。</p> <p class="ql-block"> 山腰森严壁垒石头城的感觉,到了山顶分明已转变成树影疏朗石头村的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听说羌寨有座庙宇。</p> <p class="ql-block">前往瞻仰。</p> <p class="ql-block"> 又见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有满目许愿祈福红绸带,看来信众还真不少呢。就是外观不像庙宇,就是一座普通民居嘛,真的很接地气。</p> <p class="ql-block"> 庙内有两尊金身塑像:右是炎帝神农氏,他开创了农业,创造了农具;左持屠龙剑者是大禹,他制服了水龙王。这两位神圣,分别是我们汉民族的人文始祖和治水英雄,更是对中华民族有着特殊伟大贡献的羌人。</p> <p class="ql-block"> 瞻仰炎帝和大禹后离开庙宇,转回石屋民居建筑群最密集的区域,只见这里的巷道似都转入地下了,既神奇又独特。</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就像地道。</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羌寨里有较多的石屋群建造在了巷道之上。</p> <p class="ql-block">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无数的暗道。</p> <p class="ql-block">密如蛛网。</p> <p class="ql-block">深似迷宫。</p> <p class="ql-block"> 除了暗道迷宫,还有地下水网。到达参观地下水网的羌族人家,发现参观有限额,由主人带客参观,收费进入。因排队等候者不少,于是决定了解下情况,就不等参观了。地下水网的由来,源自古羌先民开挖的引水渠。源源不断的山泉水通过水渠引入羌寨,水渠上盖石板,相隔一定间距留置活动石板,揭开石板就能取水。饮用、消防等都很便利。石屋民居建在水渠之上,水渠从房屋底下流经,于是羌寨建筑群地下就形成了暗渠水网,既安全,又保密,还方便。巷道里见到的明沟水圳,恰是地下水网的露天部分。</p> <p class="ql-block"> 了解清楚羌寨地下水网的概况后再回到巷道暗路,仿佛耳闻泉水叮咚于周围,产生了奇妙的音乐幻觉。走出暗道不远,忽然眼前拐角处出现了一个较熟悉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定睛一看,他身高仅1.2米上下,勉强还算是肥头大耳,但确实是长得大头大脑,蒜头鼻子翘下巴,龇牙咧嘴波浪胡,弹眼䀩睛纹花眉,脑门上还顶着太极八卦照妖镜。羌人叫他“吞口”,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的身板上刻着我们熟视的5个汉字“泰山石敢当”。与汉族传统习俗相同,他立在大宅门左侧站岗放哨。</p> <p class="ql-block"> 抬头一看,果然不同凡响,大宅门居然是“千户先王之家”。这里就是桃坪羌王的故居,不由使人肃然生敬。而羌王后人平易近人,热情好客,力邀我进屋坐坐,任由我上上下下,随意串屋参观。</p> <p class="ql-block"> 室内有羌族俊男靓女,身着民族盛装,围坐火炉旁烤火取暖,吃着零食唠着嗑,其乐融融,祥和温馨。</p> <p class="ql-block"> 征得屋主同意后上楼,眼前的景象惊得我目瞪口呆,只见房梁、椽子、木枋、竹竿上全部挂满了腊肉,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为了增香、增色、杀菌防腐,羌寨腊肉制作过程中还须炭火烟熏这道工序,所以整个楼层空间的梁、枋、柱、板壁、家具都被烟熏得乌黑,烟熏还使得肉类的油脂挥发到空气中,给满屋乌黑的表面敷上了一薄层油亮光泽。</p> <p class="ql-block"> 更上一层楼,推门而出,豁然开朗,站在露台上极目眺望,由远至近,远山的高峰,中景挑出的楼阁,近在眼前的劈柴堆,三点一线,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 换个方向,由近而远,片石垒筑的石头城立面,层层叠叠阶梯状递增的碉楼,蒙眬远山前醒目飘扬的一点红旗。</p> <p class="ql-block"> 仰望30多米高的羌寨最高碉楼,从碉楼各层所开四方形射击窗口可知,这座碉楼连同基层裙房,总高达9层。这么高耸独立的碉楼,竟然能在512大地震中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在这里:先在山地开挖深2米的壕沟,底宽1米,就地取材选用大块片石,用黄泥糯米作浆料胶合片石,辅以麻筋和木材,砌筑基础和墙体,石壁自下而上逐层收拢缩薄,墙体重心微偏户内形成向心压力,四角相互挤压得以安稳牢固。</p> <p class="ql-block"> 目光从隘口所见高十多丈的羌寨碉楼,转移到眼前的红花绿叶,矮墙上的盆盆罐罐,以及墙上挂着的一摞摞玉米串串上,移步换景。</p> <p class="ql-block"> 一个曾经时时警惕、防御外敌的古羌寨,因此而充满了朴素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 环视四周,千户先王之家几乎是据羌寨中央,其露台周边是其他石屋的露台,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互相之间有独木板桥、简易梯架联通,以利于抵御外敌时能机动作战。</p> <p class="ql-block"> 壮着胆子,顺着这些交通架构,体验体会桃坪羌寨空中堡垒的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远看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近观刺破苍穹。</p> <p class="ql-block">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肇始,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渐形成的起始。公元前110年,汉朝将郡县制推广至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今理县古城村地界设置了广柔县,桃坪就是当时的县辖关隘,是汉代西南边陲重要防区。</p> <p class="ql-block"> 桃坪羌寨地下流经每栋石屋的水渠网,地面巷陌暗道编织的道路网,房顶露台碉楼组成的防御网,构建成了羌寨地下、地上、空中立体交叉的石头城。</p> <p class="ql-block"> 石头城雄浑挺拔,与峡谷对面山峰上的烽火台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不同视角远眺烽火台,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神奇羌寨的周边区域笼罩着神秘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离开石头城下山,经过羌寨的山下商业街,经羌民推荐,在一家民宿品尝了具有羌族独特风味的腊肉面条,味道好极了,以致吃完都不清楚吃的究竟是牛肉?羊肉?抑或是猪肉?实在是太好吃了,赞不绝口。老板很高兴地诚邀我们留下来观看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届春节晚会。而我们得赶回成都,在宽窄巷那家设问“谁说川菜都是辣的”饭店吃年夜饭,饭后还要躺在预订宾馆观看乙巳蛇年春节晚会呢!因为202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分会场之一,就在我的家乡无锡。</p> <p class="ql-block"> 桃坪广场上“阿坝州首届村晚”的大舞台已经准备就绪,围绕成大半圆的观众席人们正在聚拢,四川广播电视总台的实时转播设备和人员都已准备就绪,阿坝州各市县的文艺团体和基层乡镇各民族歌舞团队的演员们正有序地轮流走台。难得一次远离家乡在外过年,心思却已回归太湖之滨的江南水乡。不得不与巍峨粗犷的桃坪羌寨说再见了,祝愿阿坝州首届村晚圆满成功!祝福羌族同胞新年吉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