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过 历史评说

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  早晨抵达沈阳,天依然阴着,透着些许凉意。</p><p class="ql-block"> 走进沈阳故宫,这座只有北京故宫十二分之一的宫殿群,却承载着同样沉重的历史记忆。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完整皇宫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是清朝(后金)入关前的皇宫,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的统治中心。沈阳故宫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开国宫殿的简朴风格,区别于北京故宫,见证了清朝从地方政权到统一王朝的历程。整体建筑为满族风格:高台建筑、口袋房、万字炕等体现满族生活习俗。藏传佛教元素如大政殿的梵文天花,则反映了民族宗教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在崇政殿前,导游指着盘龙柱讲解满清建筑的规制,我的思绪却飘向1644年那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春天。当多尔衮在这里筹划入关时,可曾预见三百年后这个王朝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殿内高悬“正大光明”牌匾,显得肃穆凛然。与北京故宫正大光明殿(乾清宫)相比,这个殿规模就小得多,但更凸显清早期满族政权特色。清朝入关前,皇太极在此接见使臣、颁布政令,是后金及清初的政治中枢。</p> <p class="ql-block">  门楣上悬挂着“紫气东来”牌匾。象征着高贵、祥瑞和帝王居所。</p> <p class="ql-block">  凤凰楼(正在修缮,照片中显示的是按原样所绘图板,用于遮挡维修中的凤凰楼),当年沈阳最高点,“盛京八景”之一。凤凰楼下,几位穿着满族服饰的表演者正在重现宫廷乐舞,华丽的服饰掩不住曲调中的苍凉。</p> <p class="ql-block">  清宁宫,后宫所在。</p> <p class="ql-block">  从后宫院子侧门穿过就是后厨。看起来那时候满清贵族的生活还是相对简朴的。</p> <p class="ql-block">  紧挨着的就是后花园,整体规模比较小。</p> <p class="ql-block">  在故宫东路,主体建筑为大政殿,是清初皇宫的核心建筑之一,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军政典礼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顶木结构建筑,融合了满、汉、蒙、藏多民族建筑风格。其八角造型象征八旗制度,殿顶覆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体现满族特色。</p><p class="ql-block"> 作为清入关前最高权力象征,大政殿用于举行登基、颁诏、出征等重大仪式。1644年顺治帝在此宣布迁都北京,标志着清朝统一中国的开端。</p><p class="ql-block"> 殿内设有盘龙柱和梵文天花,装饰兼具威严与宗教色彩。 </p><p class="ql-block"> 殿前两侧排列十王亭(八旗亭+左右翼王亭),形成独特的"帐殿式"布局,反映满族游牧传统。</p><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是现存唯一以八旗制度为核心设计的宫殿建筑,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清初历史的实物见证。</p> <p class="ql-block">故宫西苑。</p> <p class="ql-block">  刚走出故宫,天空就下起了雨。一时间暴雨如注,道路积水很快没过脚面。我们只带了雨伞,裤子淋湿了,鞋也变成了水鞋。短暂的避雨,雨仍没有停歇的意思。还要参观帅府,只好冒雨前行。</p><p class="ql-block"> 檐廊下的“张学良旧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石碑也被飘落的雨水打湿。</p> <p class="ql-block">  张氏帅府,这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在大雨中沉默地矗立着,灰砖青瓦间流淌着近百年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穿过帅府曲折的回廊,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张氏父子的手迹与旧物,遒劲的笔锋下是一个矛盾重重的灵魂。张学良,这位活了101岁的世纪老人,半生幽禁中可曾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历史评价总是非黑即白,而人性本身却是复杂的灰色。在少帅晚年居住的房间里,床头那本翻旧的《圣经》和案几上的围棋盘并置,恰似他一生中东方传统与西方影响的纠缠。</p> <p class="ql-block">  风裹狭着雨斜斜地打在"大青楼"斑驳的墙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似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历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大青楼建成于1925年, 作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办公和生活场所 ,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学良就是在此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主政东北 。</span></p><p class="ql-block"> 导游在前面机械地重复着那些耳熟能详的说词,而我的目光却被角落里一株倔强生长的野草吸引——它从石缝中探出头来,恰如历史真相总在常规叙事之外悄然萌发。</p> <p class="ql-block">  赵一荻旧居,又称“赵四小姐楼”,紧邻张氏帅府,是张学良将军的红颜知己赵一荻(赵四小姐)曾居住过的地方。这座建筑见证了张学良与赵一荻传奇的爱情故事。她与张学良的爱情历经波折,曾不顾家庭反对赴沈阳陪伴张学良。 因张氏帅府内无她的名分,张学良特为其购置此楼。1929年至1931年间,赵一荻在此居住。旧居为一栋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风格典雅精致。外观以青砖为主,欧式门窗与坡屋顶设计融合了当时流行的民国建筑元素。内部布局保留了当年的生活场景,包括会客厅、卧室、书房、钢琴间等,部分陈列着赵一荻与张学良的历史照片及生活用品。是沈阳重要的历史人文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雨还在下着,我们登上了大巴车。在车上观望雨水中的沈阳城,显得有些朦胧。现代摩天大楼与历史建筑在雨雾中形成奇异的共生。她经历过清王朝崛起、奉系军阀统治、日本人的侵占、伪满洲国的创伤,这一切都已经成了过眼烟云。历史总会前进,人民才是城市的主人。如今她以"东北亚国际中心"的新身份示人。历史从来不是直线前进的,它更像这城墙下的浑河,在暗流与漩涡中曲折前行,最终注入大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