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漫笔一一石砌的信仰,光影的诗篇

澄心如是

<p class="ql-block">巴黎的街巷里倒底藏着多少座教堂?我未曾计数。只知它们如繁星散落,在绿意掩映的转角、咖啡馆氤氲香气的对面,总在不经意抬头间撞见——高耸入云的、敦实厚重的、尖塔刺破苍穹的、圆顶温润如珠的……每一座门楼都犹如石砌的信仰篇章。</p><p class="ql-block">推门而入时,我常在瞬间被巨大的空间感攫住。数十米高的穹顶下,一列列巨柱托起如肋骨般的拱梁,人渺小如尘。罗马式的雄浑、拜占庭的华彩、哥特式的峭拔、巴洛克的繁复……还有那些分属不同教派的印记,都在肃穆的空气中沉淀。</p><p class="ql-block">最摄魂的,常常是阳光穿透狭长彩窗的刹那——绘满宗教故事与斑斓色块的玻璃瞬间被点燃,流光飞舞,整个空间仿佛被注入了神性,一种崇高与敬畏之感自心底油然升起。</p><p class="ql-block">都说法国的浪漫在左岸咖啡与塞纳晚风,但于我,这匆匆一瞥的教堂光影,才是刻入心版的巴黎印记。</p><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仓促,我如朝圣者般穿梭于巴黎的街区,只为在这短暂的旅行中,去捕捉四座圣殿迥异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首先是塞纳河畔的浴火凤凰——巴黎圣母院:魂牵梦绕,仍是它。两度造访的记忆尚温,那场冲天大火却已改写它的容颜。如今隔着修复的围挡,我努力辨认:那曾令世人目眩的哥特式立面,那盘踞着石像鬼与飞扶壁的峭拔身姿,是否还如往昔?这座12世纪的旷世杰作,曾年复一年吸引千万脚步。</p><p class="ql-block">时间匆忙,未能预约进入参观。只能倚立于其身旁流淌的塞纳河的石桥上,想象着步入其中(修复后的景象)的样子:巨大的中殿拱顶如神之手笔,点点烛火在幽暗中明灭,风琴的轰鸣曾如何激荡石壁?它不仅是建筑丰碑,更是巴黎跳动了八百年的心脏。</p><p class="ql-block">那场火劫,让全世界的目光在此聚焦,此刻站在河畔,仿佛能听见石头在烈火中淬炼、重生的低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是蒙马特之巅的“婚礼蛋糕”——圣心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再次踏足,只为那云端之上的纯白身影。这座融合罗马与拜占庭风韵的教堂,被巴黎人昵称为“婚礼蛋糕”——雪白的圆顶与糖霜般的装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它诞生于19世纪普法战争后的悲怆,是民族和解的象征。仰望圆顶,那幅举世罕见的巨型马赛克中,镀金的基督手持金色圣心,光芒仿佛能驱散世间一切阴霾。</p><p class="ql-block">通往圣心的路,本身就是一场朝圣:挤过蒙马特狭窄喧嚷的鹅卵石巷,绕过画家云集的小丘广场,然后,是那考验虔诚的陡峭阶梯!咬咬牙拾级而上(或偷闲乘缆车),当汗水浸透衣衫,终于立于广场——刹那间,巴黎如壮阔画卷在脚下铺展:埃菲尔铁塔、先贤祠、歌剧院……城市的天际线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攀登圆顶更高处,回望来时路,更觉天地辽阔。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音乐会,唯有对圣体永恒的静默敬拜。唯有在平安夜,那台著名的历史管风琴才会奏响,天籁之音回荡在蒙马特的夜空。</p> <p class="ql-block">再者是卢浮宫畔的光影圣殿——圣日耳曼德佩教堂</p><p class="ql-block">匆匆一瞥,却醉在它的暮色里。这座紧邻卢浮宫的宏伟教堂,本身就是一部层叠的建筑史诗:12世纪的罗曼式钟楼沉稳如磐石,高耸的哥特式中殿直指苍穹,文艺复兴的门廊则添了几分典雅。</p><p class="ql-block">但最摄人心魄的,是当夕阳西斜时分。金红色的光芒穿透那古老的、绘满故事的彩绘玻璃窗——尤其是那扇瑰丽的15-16世纪玫瑰窗——刹那间,五彩斑斓的光束如神迹般倾泻而下,将石柱、拱顶、地面都染上流动的色彩。整个圣殿弥漫着一种近乎天堂的、令人迷醉的光晕。</p><p class="ql-block">想象当年,对面的卢浮宫国王们,是否也曾在这般神光中虔诚祈祷?此刻的我,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琥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就是那拉丁区的隐秘瑰宝——圣艾蒂安·迪蒙特教堂</p><p class="ql-block">在拉丁区的幽深小巷里,这座15世纪的教堂给了我意外之喜。步入其中,目光瞬间被一座盘旋而上的螺旋石梯攫住!它如文艺复兴时期精巧的白色缎带,缠绕着升向高处,戏剧感十足。</p><p class="ql-block">抬头是华美繁复的晚期哥特式拱顶,如石雕蕾丝悬于头顶。而更令人目眩的,是那些描绘着《启示录》末日景象与《迦拿婚宴》神迹的16-17世纪彩绘玻璃窗,色彩浓烈,故事张力扑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然而,此处的镇殿之宝深藏不露——那是建筑大师菲利贝尔·德洛姆设计的石造天盖 ,繁复雕刻,气势非凡,竟是巴黎仅存的孤品!这座免费开放的小教堂,像一位低调的智者,在喧嚣的学府区守着一份静默的辉煌。</p><p class="ql-block">指尖仿佛还残留着圣水钵的微凉,脑海中光影交错。这匆匆四瞥,让我对这世间所有虔诚的信仰,都生出更深的敬畏。</p><p class="ql-block">每一座教堂,都是人类向崇高仰望的结晶,承载着各异却同样深沉的精神世界。尊重这“不同”,欣赏这“不同”,正是东方“和而不同”智慧的回响。</p><p class="ql-block">巴黎的教堂,不仅是石头的史书,更是光与影、绝望与希望、尘世与永恒交织的诗篇——即使匆匆掠过,也足以在心上刻下永恒的印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澄心文记于2025.7.10巴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