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之旅(三)

mayer he

惠安惠女风情园位于惠安县大岞村,作为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可观赏海上日出日落、渔村风光,并体验惠安女的民俗活动。它是一个依山而建的网红打卡地,这里有专门出租惠安女服饰和化妆,人们可以利用陡峭的山崖,拍打着礁石的海浪,以及各种颜色的木栅栏、小房子和观景台,拍摄其美妙的照片。 清源山地处福建省东南部,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六十二平方公里, 海拔615米 。 自古以来,清源山就以36洞天,18胜景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弥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赐恩岩等为胜。 老君造像是中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据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略施雕琢。”说明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 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倒也名符其实。 南台岩因在清源洞之南而得名,是清源山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标志性景点,不足一千米的位置,三清宝殿,南台寺,魁星阁一字排开,相安相处,体现了泉州多元宗教的包容性。站在南台岩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泉州城景,远眺泉州海景,山海城风光一览无遗。摩崖石刻更是集中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清源风貌。 西沙湾是地处著名的崇武海滨,区内拥有2000多米长的优质沙滩及有“天下第一奇庙”之称的解放军烈士庙。解放军烈士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庙”,是全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不供奉神祇,只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庙宇。在庙的正前方立着一尊石像——一名解放军战士怀抱着一名女孩。始于1949年秋,建成于1996年秋。庙宇独特,气势恢宏,地处滨海,风景秀丽,故游客众多,香火旺盛。 故事追溯到1949年,当时敌机轰炸崇武西沙湾,几位解放军战士以血肉之躯掩护了一个小女孩。老人曾恨正是当年幸存下来的女孩,为了铭记解放军战士的救命之恩,1996年她倾尽家财筹建了这座庙,庙中置放27尊解放军烈士泥塑。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是一座反映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馆内藏品总数21080件(套),珍贵文物数592件(套),年度观众总数305419人次。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反映大陆(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建筑融合“天圆地方”理念及闽台传统工艺,馆藏2万余件文物。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采用“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四道斜阶斜穿屋面,每道斜阶有108个台阶,可以直通馆顶的观景天台,纵览泉州市区全景。整座建筑充分利用红砖、白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闽台建筑典范,该馆的中庭、走廊、客厅回廊等公共建筑都是采用闽南出砖入石的装饰技术。其顶部的金色“和平莲”高6.2米、最大直径宽达4米,放置在馆顶非常醒目。通向观景天台的屋面斜阶在设计时就充分运用儒家“万物归宗”的思想及闽南建筑特色,而“和平莲”的安置更加强化了这一理念。 泉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现有《在水一方——泉州历史文化》《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闽南音乐戏曲展览馆》等基本展览,并根据岁时节庆及馆藏文物特色,举办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 藏品总数7363件(套),珍贵文物数464件(套)。 泉州博物馆前主体建筑前2万平方米的大型景观广场,入口处的“九龙柱”,高19米、直径2米,是祖国大陆最高的一对“九龙柱”。“九龙柱”重达135吨,前面的卧碑宽12米、高2.5米、厚1米、重达70吨,由一块完整的砻石构成。中央是个长74米、宽18米的巨型水池,水面将主体建筑倒映在池中。这座大水池在设计时还特意将水池的源头抬高0.2米,因此注水会由里向外源源不断地流动。 泉州西街网红屋顶咖啡店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因风景优美、治理效果良好而荣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它由四岛三桥、三长堤、三片水域组成,还由“风起筝飞”、“远峰近月”、“刺桐双塔”、“古城揽胜”、“清源晚钟”、“双岛鹭鸣”、“玉桥荷色”等七个景点组成的城市公园 人物照 泉州建筑特色:闽南建筑的屋顶装饰丰富多样,呈现出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这种独特的装饰风格不仅体现了闽南人民的创作才华,也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