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提升3-6岁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近日,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康复二科精心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听力语言康复学期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听语康复教学提质,通过多元形式推动教师教学理念更新与实践能力提升,为听力障碍儿童的成长注入新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活动围绕“集体课展示”“个别化评估学习”及“个别化教学研讨”三大核心内容展开,构建了一个集教学展示、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于一体的交流平台,助力康复教师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集体课展示:示范引领,探索高效康复教学模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各班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集体课展示。课堂上,教师们紧扣3-6岁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语言发展规律,巧妙运用情境创设与互动游戏,将语言理解与表达等康复目标自然融入教学环节。例如,在“动物怎么叫”的主题律动中,教师通过模拟不同场景的声音,引导儿童辨别声源方向,不仅锻炼了听觉察知能力,也在集体互动中激发了语言交流意愿。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借助故事表演,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课后,听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策略运用等方面展开热烈研讨,大家畅所欲言,在思维碰撞中提炼出集体课教学的多种有效路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个别化专项评估学习:精准施策,夯实康复教学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个别化专项评估是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指南针”。在本次活动中,教研团队聚焦评估核心要点,组织教师系统学习了3-6岁听障儿童在听觉功能、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工具使用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与分组实操,教师们深入掌握了评估数据的解读技巧,明确了如何依据评估结果精准识别儿童的康复需求与发展瓶颈。“以前评估时总觉得数据繁杂,却不知如何串联分析,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评估不仅是‘测’,更要‘析’,才能为后续教学找准方向。”一位年轻教师感慨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个别化教学研讨:靶向突破,优化康复教学方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前期评估学习成果,教师们围绕“如何设计个性化康复方案”展开深入研讨。大家结合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如“大龄听障儿童语言组织能力提升”“新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听觉适应训练”等,从教学目标分解、活动设计、家庭配合等多个维度展开头脑风暴。针对不同儿童的听力补偿效果与语言发展水平,教师们共同打磨出“一对一”听觉训练、情境化语言拓展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强调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儿童康复进展及时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教研活动内容充实、主题鲜明、针对性强,不仅帮助教师在实践与研讨中深化了对听力语言康复教学的理解,更凝聚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康复教育理念。下一步,甘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康复二科将持续推进教研成果转化,以更精准、更专业的教学服务,助力3-6岁听障儿童早日融入主流社会,实现全面而有质量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