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哈尔滨及语言特色

国珍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哈尔滨,迷人的中央大街,是中外宾客的旅游圣地。它以冬天的雪花,夏天的凉爽和独特的外域文化闻名。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哈尔滨涌入了大量的外国侨民,其中以俄罗斯人居多。正因如此,哈尔滨人的语言夹杂了很多俄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俄语消失了,一小部分仍沿用在民间。</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标志性街道中央大街,满眼的欧式建筑和商家店铺。广告设计琳琅满目,有些词,外地客人看不懂,哈尔滨人一看就明白。比如这家面包店的广告词:哈尔滨情怀不是诗和远方,而是大列巴和红肠。</p> <p class="ql-block">  广告中的大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大列巴就是大面包,它的特点是体积大,一个最少三斤。大列巴外皮焦脆,内瓤松软,具有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它是木头熏烤的)等独特口感。</p> <p class="ql-block">  先生逛商店走到食品专柜,一定说:我买一个 “沙一克”。沙一克也是俄语,它是一种类似橄榄球形状的白面包,是大列巴的小号版本。它的口感与大列巴相似,焦脆、松软,芳香。先生喜欢吃沙一克,我也喜欢。</p> <p class="ql-block">  秋林公司的红肠“里道斯”起源于沙俄商人伊·雅·秋林。他将红肠制作的工艺带入了哈尔滨,并逐渐成为哈尔滨独具风味的美食代表。移居外地的哈尔滨人,临走时,一定要带几斤里道斯。</p> <p class="ql-block">  里道斯的添加料包括淀粉、大豆蛋白、黑胡椒、大蒜、盐、糖。咬一口,猪肉紧实,满嘴香。年轻上班时,如果没有应时的饭菜,母亲就给我的饭盒里放一个沙一克,一根里道斯。即便现在,爱吃红肠的哈尔滨人,里道斯也时常是餐桌上的首选,它是喝酒人最好的下酒菜。</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男人爱喝酒,女人爱喝饮料。餐桌上没有几瓶俄罗斯传授制作的“格瓦斯”,就不是正宗的聚餐。麦芽制作,面包口味,纯纯的俄式口感的格瓦斯饮料,你爱了吗?远方的客人,来哈尔滨旅游,请喝上一杯格瓦斯!</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女人都爱美,这跟俄罗斯人有绝对关系。小时候的记忆:那些走在街上,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俄罗斯女人,烫着头发,冬天穿着裘皮大衣,夏天穿着“布拉吉”(连衣裙)的招摇姿态,不知羡煞了多少哈尔滨人。那时的夏天,哈尔滨的女人,穿的最多就是布拉吉。哪个小女孩,哪个年轻的姑娘没有两件布拉吉呢?</p> <p class="ql-block">  一直到现在,我也时常把连衣裙叫布拉吉。漂亮的布拉吉满足了我从童年到现在的爱美之心。我喜欢穿布拉吉。</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我穿着布拉吉与哥哥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夏日里,我跟同学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上美女</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不仅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文艺气息也非常浓烈。座落在最繁华地段的马迭尔宾馆,既是一处高级宾馆,更是一处优雅欢快的乐池。每年的五月至十月,从傍晚到即将入夜的10点,宾馆二楼的阳台上,始终有俄罗斯人在表演节目。中俄歌曲,悠扬的手风琴和小提琴声,透过音响,弥漫在整条大街。每一个节目结束,阳台下的观众都会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乌拉!乌拉!”(俄语,万岁和胜利的意思),或者高喊着“哈拉少!”(俄语,好和很棒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俄语不光流走于繁华的大街,也常在家里 出现。 多么巧!今天下午先生收到一个快递,我问他买了什么?回:葛兰。俄语葛兰就是我们家家都用的水龙头。我家洗衣机上水管的葛兰坏了,先生在网上买了一个。我很喜欢把水龙头叫葛兰,听着比水龙头优雅,美气。</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家里用品叫“喂的罗”。你说啥也猜不出这个俄语指的是上宽下窄的小水桶。做为哈尔滨人,谁家没有个“喂的罗”呢?</p> <p class="ql-block">  充满魅力的中央大街是怎么形成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居住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口达八万多,约占城市人口的一半。他们的后代与当地人通婚的多。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与混血居民形成了独特的外域风貌。</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现在已变得流光溢彩。哈尔滨人还在讲的一些俄语,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兼蓄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