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音乐鉴赏(二)

吉祥(拒私聊)

<p class="ql-block">1949年至1966年,新中国电影音乐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创作高峰期。这段时间的电影音乐不仅记录了时代的脉搏,也通过音乐与影像的结合,展现了革命历史、农村生活、少数民族风情、女性视角和儿童题材等多元内容。每一段旋律背后,都是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铁道游击队》是1956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游击队与日伪军英勇斗争的故事。影片中,音乐不仅是背景,更是推动剧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而其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更是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电影中,铁道游击队的成员们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围坐在一起,讨论战术,调整状态。他们身着军装,神情严肃,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希望。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音乐悄然响起,为他们疲惫的身心带来一丝慰藉,也为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在电影中分三段出现,每一阶段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第一段用土琵琶的伴奏营造出夕阳西下的宁静画面,仿佛在诉说战士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第二段旋律加快,展现了游击队神出鬼没、机智勇敢的形象;第三段则象征着日寇的末日即将来临,音乐中透出胜利的曙光。这首歌不仅旋律动人,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远不止于背景陪衬。它能塑造人物形象,增强情感表达,甚至能描绘出画面之外的深意。在《铁道游击队》中,音乐不仅展现了游击队员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精神,更让观众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些旋律仿佛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铁道游击队的战歌,那么《九九艳阳天》则是另一部经典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柔情之声。这部电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新四军副班长李进与少女田学英之间的纯洁爱情。音乐在这里,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剧情的推进器。</p> <p class="ql-block">《柳堡的故事》中,新四军某连的副班长李进与田学英在战火中萌生了感情。但在指导员的引导下,他们选择了将儿女情长暂时搁置,投身于更伟大的革命事业。这段爱情故事在《九九艳阳天》的旋律中缓缓展开,音乐成为他们情感的桥梁,也成为了观众心中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九九艳阳天》由胡石言、黄宗江作词,高如星作曲,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却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这首歌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贯穿始终,成为整部电影的情感主线。它不仅是一首爱情之歌,更是一首关于成长与牺牲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在《柳堡的故事》中,二名身穿军装的战士站在茂密的植被前,神情专注。他们或许正在执行任务,或许刚刚完成一次战斗。背景的自然环境与他们的军装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交织。而音乐,正是在这紧张与宁静之间,悄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九九艳阳天》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结构简单却富有感染力。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段最真挚的情感。无论是电影中的人物,还是银幕前的观众,都被这首歌曲深深打动。它不仅是一段旋律,更是一段记忆,一段属于那个时代的温柔回响。</p> <p class="ql-block">音乐在电影中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能营造氛围,让观众身临其境;它能推动剧情发展,为后续情节埋下伏笔;它还能深化主题,让影片的情感更加丰满。在《柳堡的故事》中,《九九艳阳天》正是这样一首兼具功能与美感的歌曲,它让爱情与革命并肩而行,让观众在旋律中感受到时代的温度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上国家老年大学,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