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处以默——纪念王能父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书法展”16日开展

吴门韧斋艺术空间

<p class="ql-block">我们溯游二十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浩荡长河,舟泊江南,一位苍髯飘飘的长者,伫立在太湖岸边,笑意盈盈。他是无锡惠山乾隆御碑的“代笔”者、是全国的灯谜状元、是治印上千方的篆刻家,他就是王能父先生。为纪念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举办的这场书法展,不仅是视觉的巡礼,更是一次对文人精神传统的当代叩问。</p> <p class="ql-block">从泰州到苏州、东台、无锡,晚年又回到苏州,王能父先生的生命轨迹与江南紧密相连,也滋养出了典雅、高古、淡泊的地域气度。他的一生不离翰墨,文心永伴。</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汇集王能父先生各时期书法代表作近六十件,辅以印章、印稿、文献资料、诗稿、老照片等百余件,系统、丰富、生动地呈现了其艺术生涯的完整面貌。其不同书体、不同幅式的作品,有帖的妍润,有碑的古拙;有墨润饱满,有枯辣苍劲;有写小楷时的松弛,也有挥榜书时的豪气,体现出取法视野的开放和惟求自适的性情,也诠释了书法作为“心画”的本质属性。其篆刻宗汉印,追求工稳风格,与中国传统文人典雅的审美喜好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王能父先生善作诗吟咏,但不刻意留存诗稿,故今世少见。这次展览中我们能见到数件诗稿,即兴书于片纸,词浅情长,又有古意。王能父先生的艺术哲学,深植于“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传统文人修养体系,愿这些穿越百年的笔墨交响,能唤醒深藏于我们文化基因中的审美记忆,让传统文心在新时代继续生长。</p> <p class="ql-block">在积极倡导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我们重审王能父先生的艺术遗产尤具现实意义。他坚持在笔墨中守护文化基因,却从不故步自封;他深研古法而能别开生面,食古而化、守常达变;他面对生活的穷达,泰然处之,字是韧的、治学是韧的,生命更是韧的。华人德先生曰能父先生:“汪汪如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主标题“素处以默”,语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这既是对王能父先生人生态度和艺术实践的精妙写照,又何尝不是我们读懂王能父先生书法的法门呢?</p> <p class="ql-block">展览时间:2025.7.16-8.30</p><p class="ql-block">展览地点:吴门书道馆(阊门内下塘街256号)</p>